《14.1轴对称》第3课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38146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轴对称》第3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1轴对称》第3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1轴对称》第3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轴对称》第3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轴对称》第3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41轴对称第3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兴综合中学 陈伟君课程名称141轴对称(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3能够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经历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巩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能够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创设情境,实践引入出示五角星,怎样找出它的每条对称轴呢?学生动手操作-折纸教师展示学生折纸的同时提出问题

2、:不折叠图形,如何验证?你能比较准确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引入新课。活动2观察、探究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观察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与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关系?学生先观察准备好的轴对称图形每对对应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然后(1)学生动手画、连、观察(2)小组交流想法(3)归纳结论:只要找到每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经过折叠验证,再让学生通过动手画,观察,自主发现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位置。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活动3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问题

3、:如图,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师说明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过程:师边说明演示,并强调作图术语。学生没有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想不到为什么要用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师给予引导分析,并直接说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就得到了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为后面学习垫定的基础。活动4巩固与强化训练1你能用类似的方法作出这角星的其他对称轴吗?2做教材124页的的练习1、2、3教师引导学生用尺规作图法作出五角星的其他对称轴,同时尝试作图的语句的叙述。练习题1、3让学生独立作出它们的对称轴,2题的作图先由教

4、师点拨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再由学生操作作图过程。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巩固尺规作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活动5回顾与思考问题: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先由学生总结本节收获,不全面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注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自我点评轴对称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三大变换之一,它在知识呈现方面较之其它两个变换是相对抽象的,这就需要老师们精心设计教案,从有趣的动手操作创设情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折纸入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对于尺规作图问题结合轴对称的性质,由教师演示得出。对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