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39608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程燕萍)(2013-02-27 12:27:59)转载分类:育中点滴 新建小学 程燕萍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效地更新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群文阅读应该怎

2、样去有效实施呢?(一)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以时间为主题,如“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老舍笔下的小动物”“我的老师”群文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群文阅读;以事件为主

3、题,如“送别诗”群文阅读等。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阅读等。从表达方式角度定主题。以写作体裁为主题,如“创世神话”“演讲稿”“儿童诗”“西湖民间故事”群文阅读;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群文阅读等。(二)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就能

4、提高整体的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

5、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如群文阅读太阳石头风,先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太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石头的诗歌,在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的基础上,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有关风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有趣性。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如台湾赖玉莲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对友情多面向的探讨,先指导学生从

6、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等五首友谊诗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诗读一读,写一写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五首诗中所传达的有关朋友的想法,如朋友之间有快乐、有争执、有生离、有死别等。如台湾陈易志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整理出本小组阅读文章中的角色、困难、结果等信息,写在便利贴上;再重新分组,新的小组里坐着读不同文章的学生,请他们把自己写的便利贴贴在海报上,重述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六篇文章。这种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文章

7、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三)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

8、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立足群文阅读的迁移性问题设计。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

9、能力。立足群文阅读的冲突性问题设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四)有意识地渗透策略,

10、让群文功效综合起来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知道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阅读方法或手段,更具有规律性、普适性。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策略。在群文阅读中学会快速阅读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的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是一

11、个怎么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园子,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群文阅读中学会整合信息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群文

12、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渗透概念圈的阅读策略,通过在多篇文章阅读中不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渗透对照表的阅读策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等。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厘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蒋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

13、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我认为鸡蛋里黑糊糊的,当时混沌的世界也是黑色的;世界上所有的星球都是圆的,蛋也是圆的;蛋是封闭的,我估计原始人认为宇宙是永远都走不出去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读文心谭“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好课三味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浅谈中年级开展群文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2012-12-19 19:47:58| 分类: 培训讲稿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提到阅读教学,我们习以

14、为常的方法便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长此以往,学生由于阅读文本“量”的明显不足,加上花时多、见效慢的学习过程,造成不可避免的先天不足那便是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

15、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可见,“群文阅读”已逐渐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儿童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让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一、“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1、群文阅读意味着什么在以上赵镜中教授的描述中,首次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

16、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群文阅读”,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综上,开展群

17、文阅读的起点,比较适合放在小学中年级。据调查,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会运用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阅读。当阅读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群文阅读在中年级开展,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为学生从低段的单篇阅读,到高段的整本书阅读,架起一座跨越的桥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2、“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

18、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得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

19、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二、群文阅读如何组合“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1、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笔者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四上乌塔一文讲的是:14岁的小女孩乌塔用自己的钱一个人游遍欧洲。教师请学生交

20、流: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中外孩子差异”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乌塔之所以可以出远门,是因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不同。由此,学生对自己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在这一系列群文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2、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性和迁移性。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显然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从读到写的模仿,但却抹杀了文章的

21、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笔者认为,教授三上太阳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加入散文和诗歌体裁的描写太阳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本的多样性,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得到发散和升华。3、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例如:“爱的不同形式”一组,取材于三上第八组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与课外莫怀戚的散步、朱自清的背影的组合,“主题”是爱。笔者通过这一组文章,就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

22、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三、群文阅读的具体实施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的操作模式:“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这五大板块。以四上“童话”一组为例。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旨在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第二步是“阅读概览”。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

23、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如:有学生通过巨人几次发脾气将孩子们赶出花园的画面,感受出巨人非常自私。也有学生通过巨人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画面,体会出了巨人不再自私,因为巨人学会了分享。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

24、的基础上,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质疑、重读、辨析,解疑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在充分交流片段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六篇童话进行比较,并引出话题:童话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得知?学生各抒己见,最终由“巨人” 、“智慧女儿”、“小木偶”等形象,童话中的语言,故事的情节,包含的道理等方面,归纳出了童话的特点。第五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童话”一组教学最后,教

25、师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拟人的、夸张的写法,编一编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体现出真、善、美的意义。并向学生推荐国外的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国内的小巴掌童话、“小溜溜”溜了等童话故事,布置做一份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对比中外童话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和对更多童话的了解。经过一学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将大量的阅读资料与课文有机整合起来放在了课内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儿童阅读量,综合提高了儿童的语文能力。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相信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我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数学啊物理啊每个单元学完后都有

26、复习课,而语文好像没有。说没有,其实是睁眼说瞎话。不是每个单元后都有“语文园地”之类的设计吗?这不是单元复习是什么!是啊,我们的语文不仅有单元复习设计课,而且还有与每个单元配套的“同步阅读”教材啊,怎么就没有复习呢?但事实上,我们的语文单元复习课基本上就是做一张试卷,或者把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之类的东西归类一下而已。而每个单元重点学习的课文好像就没有办法深化了。这不仅使语文学习陷入纯工具性的枯燥境地,而且与当前课改精神,与学习语文就是大量阅读的基本方法相去甚远。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把我们的语文单元复习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结合起来,而且必须在课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单元整合,

27、群文阅读”这个提法是在引导儿童开展课外阅读这一大的课改背景之下,本人结合德阳市的小语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切实地提高儿童的阅读量思考后提出来的。在网络上搜索该词条,几乎找不到。但台湾地区有“群文阅读”的教学范例。这个方案实施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至少尝试过三种方式,走过不少弯路,教师们的认识也是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最终我们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由衷的喜悦和教师理念发生的变化。下面我就把这一方案和活动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权当抛砖引玉。一、提出这一模式的问题背景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

28、,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 “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

29、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4、学生阅读材料比较缺乏。要开展“班级读书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这需要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才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和讨论。然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一学期内教师很难让全体学生去买上几本相同的书。5、学校普遍没有使用好“同步阅读教材”。新的教材编排体例告诉我们,除了课内的精读课文之外,

30、还有更多更好的文章需要阅读。但是,学校教师普遍没有使用或者没有使用好这样一本教材。基于以上问题,该如何去解决,于是便有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这一构想。二、怎样理解这个模式的基本概念当前国内的新教材有很多种,不管哪一种,几乎每个单元是以同一主题来选编课文。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冶情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而且加强了“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孤立的教学,而应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比如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是以“感动”为主题组织课文的。“单元整

31、合,群文阅读”就是依据新教材主题单元编写的这一优势在实施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从操作层面上与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班级读书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性:1、更好地体现单元的整合。它以相同主题的一组文章为阅读和交流对象,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2、以“同步阅读”为依托。前面

32、提到,“班级读书会”往往是师生课外共读一本书或几本书,然后利用课内进行交流,然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们却很难在一学期内让班上每个学生买上一本或几本相同的课外读物。在我们为此感到遗憾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身边就有这样一本文质兼美的阅读资料同步阅读。我之前通过电话对县内的教师朋友做过一个调查,在调查的10个人当中,有1位老师选择了当中的一两篇课文组织学生进行了欣赏学习,有5位老师提示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但从未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的交流,有4位老师压根就把这本书给忘了。所以,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我们身边的现有资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服务,也是我们这个活动所考虑的。3、使课内、课外、生活得到有效的衔接。前面提

33、到,我们现在孩子们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二者是分离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延伸到生活。比如在课内学习了“感动”这一主题单元后,再在课外同步阅读中阅读相关文章,以后在生活中阅读到或遇到感动的人和事时,学生也能联想到课内学过的相关知识。在理解了相关的概念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这一活动的信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困惑。三、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问题一: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不够。平时学习一篇课文都需要23课时,而在40分钟内既要完成4篇课文的主题的回顾,又要对课外的4篇课文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还要

34、对这一主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感觉40分钟的课堂教学实践根本不够用。问题二:课堂的“精彩”难以呈现。比如四单元的课文虽然都是围绕“感动”一主题进行组织的,但每一篇都是在记述不同的人与事,课文的感动都是通过完整的事件来体现,这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零碎的汇报把“感动”这一主题鲜明地呈现出来,继而感动听课的老师,当然也就难以达到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好课”的标准。后来经过我们的反复思考和探讨,进行了相关理论的阅读,最后形成了这样两点共识:1、活动的组织方式应该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它应该是粗线条的,不必抠得太细;它不以解决语文的基本能力为目的,鼓励学生自己扫清文字障碍,也允许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某些点上

35、“不求甚解”。遵循“兴趣第一,儿童本位”的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和分享阅读收获的一个平台,教师只在某几个点上将学生阅读引向深入,体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引发学生的争论。这样就解决了课堂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2、课堂以学生学有所得为基本原则。不追求课堂的精彩与精致,而追求课堂的朴实与落实。这种想法主要源于台湾一位老师来成都献课,她组织了一节班级读书会,整堂课没有教师精彩的演绎,没有教师澎湃的演说,只是一种简单的合作,一种纯粹的交流,但细细想来,学生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3、总的原则就是:“自主学习,组织交流,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学有所得”。在形成了以上认识以后,我们开始了具体的实施

36、,从而形成了一套解决策略。四、自主略读、五步教学的解决策略填写“群文略读记录表”:单元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一两个自习时间,可以课内,也可以课外,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最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针对不同的年级,

37、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今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就包括“主要内容”、“精彩句段”、“我的疑问”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五步教学策略:在课堂的汇报交流中,老师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样的操作模式,即为: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第一步是“主题回顾”。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洁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比如人教版五年级单元主题“父爱”的知识树和“感动”的知识树就是师生共同逐步画出来的。第二步是“阅读概

38、览”。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同步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同步阅读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都主要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呈现:苹果树的树干表现的就是本单元的主题感动;苹果树的树叶表现的是课内和课外的8篇文章;苹果则对应的是该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动。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本单元的课文。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

39、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课文作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所以课堂似乎少了一些精彩,但其实学生这样更感兴趣。记得在我们第一次对学生进行试讲后就做过一次随机的调查,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感觉这样的上法比平时的语文课更感兴趣。理由是:学生对文章有新鲜感,不像平时的课堂将课文嚼得过细、过烂,因而乏味;更为重要的是 “聊书”的

40、形式让他们感觉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前一个环节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好的话题可以课前收集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但一般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四是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第五步是“主题拓展”。 课堂的

41、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以上就是我们在开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五步教学法”。反思这实施过程,我们认为,这一新课型至少能产生这样一些效果。五、“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2008年4月22日,也就是“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我组织全市3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中江县继光实验小学开展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研活动。在“世界读书日”的头一天来开展这个活动,共话有关儿童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我有更深入的思考,是想为这个活动赋

42、更深的意义。在这之前,也就是2007年11月,我在旌阳区的逸夫学校首次尝试开展了这一活动,受到了与会专家人教社小语室王林博士高度评价。在这之后,也就是2008年5月9日,中江县小南街小学自发开展了这一活动。到会观摩的教师200多人,效果很好。看到这一一个喜人的局面,我马上在全市44所学校结合“班级读书会”和“教师读教育名著”的两个活动,共同推广这一教学新模式。到目前,我个人认为已经取得了这样一些的效果:1、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在过去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2、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

43、评说:“数学是清清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3、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单元整合”可借助教材编写优势,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不同的质和量。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4、有利于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兼顾应试。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共识,然而“应试教育”也是我们现在绝对回避不了的。而同步阅读的课文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结构都很好地体现了与课本同步这一原则,这有利于将课内中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即使是应试老师也用不着担心。5、在试行班级已形成明显的阅读氛围。有了这样一个阅读展示的平台,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把它带入到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