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39649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职数学课教学方法初探摘要:笔者针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从专业与数学教学整合、课堂实施、课堂评价三方面提出了中职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方法 小组分享教学法中职的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文化课,是学好各个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工具,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如今,中职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容易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更谈不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自觉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

2、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分享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紧密联系专业知识对学校的每个专业进行走访,调查数学在该专业中联系最密切的知识点,针对不同专业对各数学课的具体内容,做合理安排和增删;重新审视各专业的数学学习要求,整合教材,有目的地选取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专业需要的内容突出、强化,而与专业无关内容可削弱或删去。二、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分享教学法课堂实施方面,本着“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的理念,采用小组分享教学法。按成绩、习惯等方面,把学生分为46人一组,选出组长,便于小组开展分享。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分享:学生小组内的分享

3、学生各小组之间的分享师生之间的分享。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探讨、研究,共同分享学习的得失成败,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机会。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在小组中,可以按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分工。回忆已学知识时,让学困生做主角,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让优等生在组内讲解,带动中下生,组内成员分享他所领会到的知识;在讲解、分析中,由优等生介绍、共享不同的解法,带动中等生灵活解题,督促学困生及时改正,巩固新知识。例如,讲授三角函数时,笔者提出的任务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同角

4、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sin2+cos2=1,引导学生写出任意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问题:“上一节内容任意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及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直接关系吗?”小组内展开讨论,优生带动中下生,引导中下生写出任意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每个组内成员共享领悟到的知识,展开热烈讨论,并探索解题的方法;最后,优等生可以介绍几种不同的解法,引导其他组员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消元(消去x,y,r),从而获取平方关系:sin2+cos2=1。组内共享后,小组间可以介绍共享解题方法,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

5、察的习惯。最后,教师总结,启发学生一题可以多解,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可见,无论是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还是旧知识、旧技能的运用,都必须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归纳、提高,必须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吸取众长,学会团结合作。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三、采用过程性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小组分享教学法具有课堂分享的优势,收到了“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参与,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的教学效果。作为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要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学情的有效方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