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41732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经典实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唐丽丽教学目标: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教学准备: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教学时间:3课时第l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谁能按“曲”

2、(q)来组词。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二、学习最后一段。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1)这个曲子叫什么?(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四、学习第九自然段。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句。(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

3、方慢慢升起来。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结合理解“霎时间”、“ 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4.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5.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

4、光曲的旋律。)6.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7.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8.说经过: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9.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10.引: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下节课学。第2课时一

5、、复习导入。二、学习28自然段。1. 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

6、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2.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说什么的?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吗?(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别是写盲姑娘的。写她这么穷困,却依然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的贫穷;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情非常激动。 月光曲也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始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平静,然后第二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渐渐不平静了,最后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平静。还可以这么说:乐曲的第一乐段,是

7、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散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一句话,贝多芬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 读读课文,想想划划,并同学交流探讨

8、一下。 (1)盲姑娘酷爱音乐: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盲姑娘懂音乐: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盲姑娘体贴兄长: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无能为力。(2)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2-8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情。 三、完成部分作业。第3课时教学目标: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能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不要求人人全部默出)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它用语言组织起来。 2.要求人人说,说清楚。三、继续学习课文,巩固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图,体会美妙意境。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引读“

10、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茅屋。” 4. 背诵第9自然段。 四、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 (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变化一致。五、完成作业本习题。【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你的支持!】6 / 6实用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