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42072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 古诗二首绝句》赛课导学案_23.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绝 句教学内容苏教2011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材解读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本诗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对仗工整的艺术特色。一般绝句仅两行对仗,而本诗四行两两相对,故也被称为“截律”。前两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春景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从低处写到高处,又从远处写到近处,把读者的目光和思绪引向悠远,又拉回身前,自然而然地构画成一幅立体生动的明丽春景图。前两

2、行活泼明快地描绘春天的动态,后两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着墨静景。前两行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行是“含”“泊”,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第三行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行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含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整首诗,一句一景,又互相映衬,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声响、色彩,交错映现,在对仗的整齐节律里,铺开一片明媚春光,千古绝唱。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交流、对诵等方法,了解“绝句”这一古诗体裁以及“对仗”这一修辞手法;紧扣“对仗”进行多形式吟诵

3、,读出绝句的韵味与意境。2. 紧扣“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含”“泊”等关键词感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高有低的春景图。3. 通过联系上下文、动手演示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描绘美丽春景,体会诗人欢快之情。重点难点1. 紧扣“对仗”进行多形式吟诵,读出诗味,进入诗境。2. 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描绘美丽春景,体会诗人欢快之情。教学过程一、诵诗发现,认识“绝句”1. 老师出示画面,你们根据画面吟诵古诗。提个醒:吟诵时,必须把古诗的味道吟诵出来!2.(出示:四首诗)看看这些古诗,有什么发现?(1)四首诗虽然题目不同,但每首都是4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4、绝句。(2)每行5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行7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3. 有时,诗人干脆不取题目,直接用“绝句”作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绝句。(出示:古诗)这是一首“七绝”。4. “绝”是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口诀:“绞丝旁,长得瘦,色字个高尾巴收。”(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从原有经验上生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看图吟诵已学古诗,从中发现、了解“绝句”的文学常识,凸显文体意识,不仅能使教学“诗味”更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绝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品味和审美情趣。)二、“对仗”吟诵,对出诗味1. 指名读。2. 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首诗的“惊人”之处在哪里呢?就

5、是它的对仗。(板:对仗)3. 看,第一句中有“黄鹂”,第二句就对“白鹭”,再比如“翠柳”,对“青天”;“千秋雪”,对“万里船”。这样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就叫“对仗”。4. 古人写绝句,一般只有两行对仗,而这首诗的4行,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都能两两相对,令人称绝!想不想和老师对一对?(师生两次对诵,再齐诵)5. 注意了轻重缓急,对出了诗的韵味!真好!(设计意图:诵读,是古诗教学之根本。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音律之美,更是破译古诗密码的“金钥匙”。紧扣本诗“对仗”这一独特的艺术特色,反复对诵,引领学生感受“绝句”的节奏美、音韵美。自然切分意象词节,初步形成画面片段。)6.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我们再来对一对,看看能对出什么样的画面?(板:画)7. 师生、生生多形式对诵,感受画面。(1)对出有声有色的画面(师生对) 反复对诗,突出颜色:黄、白、翠、青,体验诗中的色彩之美。 对着,对着,我们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侧耳听一听,听到了什么? 这画面中有色彩、有声音,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板:声色)过渡:还能对出怎样的画面呢?请和同桌对一对,说一说(2)对出有动有静的画面 指名对诗,突出“鸣”“上”的动态之美和“含”“泊”的静态之美。 对着,对着,又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有黄鹂鸣唱,有白鹭飞翔,也有安安静静的千秋雪、万里船。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面。板:动静)(3)对出有远有近

7、的画面 指名对诗,突出西岭 “千秋雪”和门前“万里船”的远近相映的画面之美。 对着,对着,我们发现,画面中有远处的景物,也有近处的景物,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远有近的画面,板:远 近)(4)对出有高有低的画面 指名对诗,突出高处“白鹭上青天”和低处“黄鹂鸣翠柳”的高低错落之美。 对着,对着,又对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高有低的画面,板:高低)8. 真神奇!对着,对着,我们就对出一幅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图画中,(引导学生齐读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远有近,真是绝了!如果让你给这幅图取个题目,你会取个什么题目?9.这么美的诗句,值得我们好好记住,先自己试着背一背。齐背。(设计

8、意图: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对仗“。动静结合、远近相对、声色交融,都蕴藏在一对对意象中。凝固在字句中的平面的意象,需要反复对诵,才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感,才能活化成声响、色彩,才能发现诗人取景的焦点远近,视角的高低交错。在节律整齐、对对相印的诵读中,师生情不禁地融入节奏,深入意境,在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节奏中,本诗的画面在学生眼中逐渐鲜明、鲜活起来。)三、想象“春景”,体悟诗境1. 这首美丽的诗,在你心中勾画出怎样的春景图呢?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和同桌交流交流。2. 指名说。着重理解“含”。(设计理念:理解诗句意思这个环节好比大厦根基

9、,必须夯实才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这一理念,引导学生从关键字词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又是一个再思索、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教学效果是老师越俎代庖地讲解所无法抵达的。)3. 看来,诗已经读懂了,但这还远远不够。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仅仅用了28个字,就把春天写美了,写妙了,写绝了!我们一千年后的小朋友,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优美的画面说出来?敢不敢挑战大诗人杜甫?4. 好,就用我们的语言来写写这首诗中的春天。要写好这春景,还得向诗人学习写作的方法。大家看,诗中,(回顾板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远有近我们的笔下,

10、也可以写声、写色、写动、写静、写高、写低、写远、写近。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把春天写美、写绝! 5. 分工合作,一小组写一句。(出示:作业纸)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妙词锦囊”,可以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好词。6.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7. 交流分享,评价补充。 8. 心中想着这美景,再来读这首诗,一定有更深的感受,读出更浓的韵味!(齐读)(设计意图: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读诗最要紧的是“见”!见什么?见“景”,见意象,进意境。学习古诗,首先要“入境”。想象画面,是“入境”的重要途径。本诗画面丰富,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高有低,学生易于想象。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杜甫写诗之方法,把想

11、象画面、诗意写话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心中、笔下呈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真切的、细腻的、鲜活的意象。学生学诗的过程就像人在画中游,诗情画意,乐在其中。)四、书写诗句,感受文化1. 读得美、想得美,还要写得美。课前老师把这首诗写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请欣赏。(出示:教师的书法作品)美不美?美在哪? 2. 拿出准备好的书法纸写一写。注意,姿势也要美。3. 挑选优秀作品展示、点评。(设计意图: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诗学习的一个绝妙的展示途径。在思、想、念、诵之后,在优雅的古乐中,欣赏教师的书法作品,之后全神贯注地书写古诗,回味诗境,静静地沉淀学习的经历,是对课堂最好的回顾。)五、总结教学,延伸兴趣一首绝

12、句,28个字,四行诗,一片春景,千古绝唱,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无穷魅力。这样的绝句,诗人杜甫同时写了四首,每一首,都有不同的画面。课后,请大家可以去找其他三首,也这样去读一读、对一对、想一想,愿大家看得见千年前的风景,也看得见自己心里的风景!(设计意图:课堂虽结束,学习还要走远。拓展同一诗人同一组诗的阅读,进一步延伸学生读诗的热情,强化他们学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从课内共读,到课外自学,培养学生诗趣,积淀文化底蕴。)附:板书设计绝 句 声 色画 高 低 对仗 远 近 动 静作业纸:作 业 纸1.阳春三月, ,柳树 ,微风徐来 ,两只黄鹂 。2. 的天空中,一行白鹭 ,在蓝天的映衬下 。3.轻轻推开窗户,望见 。4.回首看看门前,那里 。妙词锦囊:春光明媚 阳光和煦 一唱一和 湛蓝透亮 一碧如洗 翩翩起舞 飘飘悠悠终年不化晶莹剔透 万里迢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