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一)买铅笔》公开课教案_4.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45291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一)买铅笔》公开课教案_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一)买铅笔》公开课教案_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一)买铅笔》公开课教案_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一)买铅笔》公开课教案_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与减(一)买铅笔》公开课教案_4.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买铅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买铅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的学习内容,本节既是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也是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教科书借助学生熟悉的“买铅笔”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在本单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已经知道“整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得数,但是对算理的理解不多。因此本节课我利用情境、摆小棒等教学手段,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重点: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有个妈妈真奇怪,肚上有个大口袋,不放萝卜和青菜,里面只放小乖乖。它是谁呢?2.对了

3、,它就是袋鼠,袋鼠妈妈在森林里开了一家文具店,里面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情境图课件)3.认真观察图片,看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来试试看?4.怎样求还剩几只铅笔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9)为什么这样列式?(指名说)5.这个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设计意图:创设同学们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让他们提出数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同时复习减法的意义。】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自主探索算法。你有办法算出15-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也可以用小棒代替

4、铅笔,摆一摆,说一说。2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算得这么快!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全班交流汇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到前面边演示边说)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1)数数:从15里面一根一根的减。(2)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3)把15分成10和5,10-9=1 1=5=6(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4.小结:小朋友们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请再次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同桌听一听。【设计意图:本节设计,突出表现为“算法多样化”,且在探

5、究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在进行归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刻意增加的“把你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听”的环节,让学生“复述”“整理”自己的算法,促进内化。】5.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2-9、17-9”说说你是怎样算的?6.试一试在计数器上“12-9、17-9”该怎样画?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倾听,理解同学的算理。】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知道了怎样计算十几减9。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很聪明,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好不好?有没有信心答对老师所出的问题?好!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练一练1题 教材P3(1)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练一练2题 教材P3(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汇报交流,鼓励说清自己的思路。3.练一练3题,鼓励学生先说后写,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4.练一练5题,让学生自由讲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设计意图: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学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