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46375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一、 教学背景:“圆的周长和面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平面多边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不论是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但它却又是联系前后几何知识的重要纽带,是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重要前提。为了能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设计一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综合性练习课”。传统的练习课,都是要么以“讲评作

2、业”为主,要么按照课后练习或者按教辅材料的练习来组织练习,做一组题、讲评一组,然后再做另一组,再讲评,以此类推。这样的练习课由于缺少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往往就形成了两点缺陷: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差,而相应的思维训练呈比较焕散的姿态;二是针对性较薄弱,学生该需要加强训练、提高的知识没有到位,结果还需要“课外补”。这两点缺陷实际上说明了练习的“低效”,而其主要原因是练习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做好,每一个练习环节的目标“不明确”,每一个练习环节的小结性讲评不突出。针对传统练习课的缺陷,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练习课课型实施流程:练忆结合,再现知识练习所学,回忆知识,明确要点 以练促忆 以练促忆专项练

3、习,辨析异同注意对比,归纳要点,形成技能 以练促串沟通联系,知识重组自主总结,形成结构,把握本质练习所学,回忆知识,明确要点 以练促升综合运用,升华智慧 我特意设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综合性练习课”。二、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 基本练习,回顾旧知1、出示情景图:青云公园里有一个直径为4米的圆形花池。通过观察,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来一些数学问题吗? 4米 利用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列式解答。(1)花池的周长多少米?(2)花池的面积是什么平方米?教师提出疑问: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结果都是12.56,那么周长与面积相等,对吗?学生说明理由:虽然计算结果一样,但周长与面积单位名称不同,表示着完全不

4、同的意义。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回忆相关的知识,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2、工人师傅给一个半径为3分米的木桶用粗铁丝打一道铁箍。(连线) (1)至少需要多长的粗铁丝? 3.1432(接头处不计)(2)如果给这个木桶配制一个 23.143木盖子,至少需要多大的木板?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判断,进一步熟知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定义,并进行快捷的知识解答。(二)对比练习,区分本质1、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名称,并作相应的补充。生活中的圆(数学日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应用到圆的( ),如:时钟的分针针尖走过的路线;(车轮走一圈的路程;圆形餐桌

5、围的花布边的长度)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圆的( )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会观察,眼睛亮一点就可以了。如:圆桌的大小,(时针扫过的面的大小;还有就是可能大家很少见,那就是用绳子拴住牛吃草,求牛吃草的最大范围)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看你仔细不仔细。2、数学日记中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列举些生活中分别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实例吗?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明白:我们的数学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3、根据学生列举的生活实例,马上给出相关的数据(事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准备),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6、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数据信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他们产生探究欲望,明白探究内容,使练习变的既生动有趣又有用。(三)变式练习,巩固提高1、数学门诊:(1)( )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正好等于车轮的周长。(2)( )两个圆的半径相等,但它们的面积不相等。(3)( )大圆与小圆半径的比是2:1,那么它们的面积比也是2:1。通过对生活实例和数学知识作出有效的判断,有利于排出知识间的干扰,促进正迁移的实现,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既有发散性,又有集中性。2、看图列式计算:(1)看看这两个圆,你获取了什么信息?能计

7、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男、女生分别计算大圆和小圆的周长和面积,然后汇报。)(2)如果把这两个圆合并(课件出示图2),认识这个图形吗?会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方法一:直接利用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算;方法二: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实际上这两种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3)(课件出示图3和图4)现在阴影部分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小结:只要小圆在大圆里面,无论小圆的位置怎样改变,阴影部分的形状虽然变了,但大小不变。(4)(课件出示图5)那如果这两个圆这样放了,这时有甲、乙两个阴影了。这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差多少? 请小组内商量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生:假设大圆面积为8,

8、小圆面积为6,空白部分为1,那么8-1=7,6-1=5,7-5=2,与8-6=2的结果一样,所以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还是相差15.7平方厘米。师:大家能各抒己件,用假设法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真不简单!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知道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这一题,甲与乙这两个阴影部分都是不规则图形,无法求出它们的面积,但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转化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将两圆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两个圆之间的移动,不断变化、组合,发挥同一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功能,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使课堂充满了

9、精彩。(四)拓展练习,深化知识1、流溪小学的操场如下图,两端是半圆形,中间是一个正方形。小明绕着操场跑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如果在操场内铺上塑胶,要铺多大的面积?(取3) 50米 50米 2、你能说说如何计算出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半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结论: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与直径之和; 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 拓展题的设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三、 教学反思评价:1、 练习教学体现“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10、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练习课教学同样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上课伊始,我就引进了圆形花池的生活实例,设疑引思,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列举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现实情景中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练习教学体现“数学化”我们应该明确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同时我们又应该注意防止“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具

11、有的“数学化”。随着新课改的普及与深入开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生活的数学化”和“数学的生活化”之间的关系。“数学的生活化”已经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贯彻。然而如果在教学中只一味强调“生活化”而忽视“数学化”势必会导致数学质量的下降。所以,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最本质东西,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此,在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圆之间的不断移动、变化、组合的变式练习题,让学生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练习教学体现“开放化”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形势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数学不再是“1+1=2”的绝对模式,而是允许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中,我适时、适度地运用“开放化”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发现有价值的数学规律,解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得和谐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