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1一、“十四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成效1二、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5三、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6第二章规划依据8一、规划范围和期限8二、主要依据8三、相关术语定义10四、土地承载力10五、主要畜产品市场需求14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7一、指导思想17二、基本原则17三、发展目标18第四章总体思路与区域产业布局21一、总体思路21二、养殖区域布局22三、产业发展布局23第五章主要建设任务27一、构建良种繁育体系27二、保障生猪市场供给能力27三、加快构建现代生产体系28四、完善畜禽产品加工流通体系30五、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1六、推动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32
2、七、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体系34八、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36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8一、水环境影响分析38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40三、土壤环境影响分析42四、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46五、声环境、固体废物分析47六、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9七、社会经济影响分析49八、环境风险分析50第七章保障措施54一、加强组织领导54二、加强政策扶持54三、强化项目管理55四、强化科技支撑55五、加大宣传引导56附表县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议表57第一章规划背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贯彻落实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市畜牧业转
3、型升级,加快构建高效、生态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结合市“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与县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一“十四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成效“十四五”期间,在禁养区关停养殖场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生猪产能略有下滑,家禽产业快速发展,牛羊产业稳中有增,在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2025年底,全县家禽、生猪、牛、羊存栏分别为30为69万羽、16.53万头、1.28万头和2.18万只;全县畜产品总产量达到4.17万吨,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6.79
4、亿元,年均增长率15.37%。(一)规模化养殖日益壮大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要求,全县持续推进规模养殖场建设,散养户逐步退出,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高,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县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45家,其中,存栏5000头以上有9家;牛规模养殖400头以上有1家;蛋鸡10万羽以上有1家。规模养殖的热潮推动全县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逐步由散养走向规模化。(二)标准化养殖显著增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推进县畜牧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十四五”期间,积极组织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以举源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5、为例,该公司所有猪舍的饲料投放均采取全自动化模式,全场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通过智能化精细化操作管理,实现喂料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管理规范化,为全县生猪行业发展,起到标杆作用。至2025年底,全县累计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家,为县畜牧产业从零星分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生态绿色养殖稳步前进“十四五”期间,县大力推广“漏缝地板-干清粪-少冲洗-种养结合-零排放”和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处理技术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对45家生猪养殖场户大力推广应用“猪-沼-果(草、林、茶、菜)”种养结合生态养猪模式技术,促进全县养猪模式的调整,有效提升生猪养殖污染防治能力,实现
6、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良性结合。遵循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思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截至2025年末,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逐步建立“以养促种,农牧循环”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四)疫病防控能力有所增强“十四五”期间,县认真贯彻落实疫病防控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控制能力。一是免疫工作得到强化,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应免畜禽应免密度达100%;二是执法监督得到健全,规范检疫制度,抓好市场监督工作,建立不定期的市场检
7、查制度,严禁染疫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三是疫情监测体系不断健全,完成县级病原学兽医实验室建设,提升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建立完善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充实技术力量。(五)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养殖场备案、安全承诺、分级监督检测、风险评估等各项制度。全面发挥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作用,形成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养殖、屠宰、饲料、兽药等各环节监管,加强“最后一公里”的监管,适时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项整治行动,健全高效严密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畜牧业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增强。加大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监管力度,切实解决
8、风险隐患,“十四五”期间全县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表1“十四五”期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5年年均增长(%)生猪期末存栏万头15.0216.531.92当年出栏万头19.7616.26-3.82牛期末存栏万头1.871.28-7.32当年出栏万头1.041.00-0.78羊期末存栏万只2.382.18-1.79当年出栏万只3.963.81-0.77兔期末存栏万只38.545.25-32.88当年出栏万只43.118.39-27.91家禽期末存栏万羽134.41306.6917.94当年出栏万羽259.73702.0522.00蛋鸡期末存栏万羽20.7140.431
9、4.32肉类总产量万吨2.242.572.77禽蛋产量万吨0.451.5728.22奶类产量吨710321-14.68肉蛋奶总产量万吨2.774.178.57牧业总产值亿元8.2216.7915.37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13.9518.215.47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备注:数据来源市统计年鉴。二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将“三农”政策一以贯之、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强牧惠牧富牧扶持政策持续增强,在财税、金融、土地、保险等方面给
10、予更多支持,畜牧业发展将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初步建立稳产保供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二)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畜产品市场需求将更加巨大,加之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对饮食结构中肉、蛋、奶制品等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消费需求显著提高,成为助推畜牧业发展的主引擎。(三)科技革命增添新动能互联网开启畜牧业发展的新时代,让畜牧业实现自动化、规模化、数字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畜牧业发展增
11、添新动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的优势,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和应用,将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管理,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与服务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旅游热”等背景下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将带来巨大的畜牧业发展空间。(四)乡村振兴赋予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
12、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畜牧业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地力改善、优质农产品供给上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三、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一)资源环境约束破题困难一是我县山地丘陵多,平原较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导致我县畜禽养殖空间持续缩减。二是畜牧用地规划相对滞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未明确具体的畜牧用地指标和位置,造成畜牧业发展用地难以落地。由于目前没有畜牧用地占补平衡机制,用于发展畜牧的土地空间逐渐缩小。三是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种养业发展不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畜禽养殖产业
13、化有待提升一是畜禽养殖组织化程度低。全县的畜牧规模养殖虽快速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数量上增长较快,但小规模经营仍占不小比例,带动能力有限,全县养殖户“抱团发展”意识不够,应对市场能力较弱。二是畜牧业三产融合程度较低。畜牧业一产相对粗放,高科技现代养殖少;畜牧业二产仍是畜牧产业链的短板,“接一连三”作用不明显,尤其缺乏有区域影响力的明星企业;畜牧业三产发展势头强劲,但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和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三)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依然存在,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全县生产经营主体生物安全水平和防疫意
14、识参差不齐,防疫体系还存在机构不健全、防疫力量薄弱等问题,疫病发生的风险隐患和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很大。(四)缺乏市场预警机制畜牧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养殖户缺乏市场信息收集渠道,容易使畜禽养殖形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特别是生猪养殖方面,不少养殖户因盲目跟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严重亏损。第二章规划依据一规划范围和期限(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县全境,包括凤城镇、蓬莱镇、湖头镇、官桥镇、剑斗镇、城厢镇、金谷镇、龙门镇、虎邱镇、芦田镇、感德镇、魁斗镇、西坪镇、参内镇、长卿镇、白漱乡、湖上乡、尚卿乡、大坪乡、龙涓乡
15、蓝田乡、祥华乡、桃舟乡、福田乡等24个乡镇,面积3057.28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基准年2025年,规划期20262030年,共10年。二主要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22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2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6年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202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13)第643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
16、018年修订)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25年1月)(二)相关规范、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环办土壤201955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农办牧201827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的通知(闽农产函2026522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闽农牧函2026329号)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闽政办20263号)关于印发促进家禽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闽发改农业(2025)173号)省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
17、26年)(闽政办201946号)市“十五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泉政办2026)32号)市“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泉农综2026108号)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市畜牧“五新”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泉农综202659号)市促进家禽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62030)(泉发改2025)381号)市促进生猪产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泉农202523号)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市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泉农综(2019)57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安政综202666号)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安农2025)19
18、9号)三相关术语定义(一)畜禽规模养殖场省目前执行的规模养殖场标准为:生猪存栏三250头,蛋鸡存栏210000羽,兔存栏22000只,肉鸡年出栏250000羽,蛋鸭存栏22000羽,肉鸭年出栏210000羽,肉牛年出栏2100头,羊年出栏2500只。(二)猪当量用于计算畜禽氮排泄量的度量单位,存栏1头生猪的年平均氮排泄量为1个猪当量。推荐1个猪当量1年的氮排泄量为11千克/头。按存栏量折算:I(X)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羽家禽。四土地承载力(一)畜禽粪肥养分需求量测算根据养分平衡,参考农业部办公厅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通过区域内各种植物(包括作物、人工
19、牧草、人工林地等)种植面积和产量核算氮(磷)总养分需求量,根据粪肥当季利用效率和化肥替代比例,核算畜禽粪肥氮(磷)养分最大需求量。大田作物与果菜茶种植类型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分别设定化肥替代率。计算公式如:=X102Aray_X于XPmcmUreV/need-K式中:AmaL区域内各种作物总产量下氮(磷)需求量(吨),6区域内第i种作物总产量(吨),第i种作物收获100千克产量吸收的氮(磷)量,千克/(100千克)。NMJeeL区域内各种作物种植面积粪肥养分最大需求量(吨),/-施肥供给养分占比(),K粪肥当季利用率()。粪肥中氮素当季利用率取值范围推荐值为25%-30%,磷素当季利用率取值范围推
20、荐值为30%-35%,有实测值的根据当地实测值确定;。一区域内粪肥替代化肥最大比率。(二)土地承载力测算根据畜禽粪肥养分最大需求量测算结果,考虑畜禽粪污在收集、贮存、运输、施用等环节中的养分损失率,推算粪污养分理论需求量,通过猪当量氮磷营养元素排泄量,推算土地可承载猪当量养殖量(以存栏量计),即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K二NMneedXI。?Pl8TxPn式中:这一猪当量养殖量(存栏),头;一粪肥氮(磷)元素留存率,一般为60%-70%;PL猪当量的氮(磷)排泄量,千克/头;单位猪当量氮养分供给量参考值为7.0千克/头,磷养分供给量参考值为1.2千克/头。依据县各乡镇耕地面积、农
21、作物种类、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进行粪肥养分需求量和土地承载力测算。公式中各参数取值:/取55%;K取32.5%;Pmanure75%;厂取65%。县各乡镇农用地各作物畜禽粪肥需求量及土地承载力测算如表2。县现有土地可承载量为71.59万头猪当量,土地可承载量阈值为57.27万头猪当量;2025年畜禽养殖量为33.82万头猪当量,占土地可承载量阈值的59.05%O因此,现有土地能够全部消纳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量,全县土地承载力能够满足发展畜禽养殖业的需求,2026-2030年全县畜禽养殖尚有发展空间。表2县各乡镇畜禽粪肥需求量及土地承载力序号乡镇Atotal(t)区域农作物粪肥需求量NMneed
22、Ct)土地可承载量Kpig(万头猪当量)土地可承载量阈值(80%)(万头猪当量)2025年养殖量(万头猪当量)1凤城镇14120.260.210.142蓬莱镇2452004.413.532.243湖头镇1511242.722.181.334官桥镇3092535.564.452.755剑斗镇102841.841.470.996城厢镇1781453.202.561.837金谷镇1531252.752.201.258龙门镇2442004.393.511.399虎邱镇2101723.783.031.2210芦田镇80661.451.160.6011感德镇2191793.943.151.9212魁斗镇9
23、9811.771.420.7213西坪镇2101723.783.031.3714参内镇83681.491.200.8915长卿镇3552906.385.103.6116白漱乡54440.970.780.3017湖上乡112922.021.611.1318尚卿乡1601312.882.301.5719大坪乡99811.791.430.8520龙涓乡4503688.096.474.7721蓝田乡1231002.201.760.8122祥华乡112912.011.611.1323桃舟乡64521.150.920.4024福田乡1521242.742.190.60合计3978325471.5957.2
24、733.82(三)县畜禽养殖规划土地承载力测算参照市“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县市畜禽养殖发展需求和规律,到2030年末,全县畜禽养殖量规划为41.83万头猪当量,占土地可承载量阈值的73.04%;到2030年末,全县畜禽养殖量规划为48.79万头猪当量,占土地可承载量阈值的85.19%0县规划的畜禽规模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可以在当地实现全量消纳,且粪肥的利用可有效提升土壤土质、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表3县畜禽养殖规划预测与猪当量(万头/万只/万羽)畜禽种类2030年末2030年末规划量猪当量比例/%规划量猪当量比例/%生猪21.0021.0050.2023.0023.
25、0047.18牛1.946.4615.442.949.7920.08羊3.471.393.325.522.214.53家禽320.0012.830.60340.0013.6027.90兔5.480.180.435.730.190.39合计-41.83100.00-48.79100.00五主要畜产品市场需求(一)猪肉市场需求预测按居民年人均消费猪肉42.19公斤(0.45头/年.人)计;根据市政府要求和县实际情况,到203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量保持在21万头,自给率72.5%;到203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量保持在23万头,自给率达到75.7%。(二)禽蛋市场需求预测按居民年人均消费鸡蛋17公斤计;2
26、030年末全县蛋鸡存栏量为47.65万羽,鸡蛋产量达到2.44万吨;到2030年末全县蛋鸡存栏量为56.16万羽,鸡蛋产量达到3.79万吨,自给率达到100%。(三)禽肉市场需求预测按居民年人均消费禽肉5.7公斤计;2030年末肉禽出栏数707万羽左右,年产禽肉1.15万吨;2030年末肉禽出栏数750万羽左右,年产禽肉1.22万吨,自给率超过100%。(四)牛羊肉市场需求预测按居民年人均消费牛羊肉5.6公斤计;到2030年末牛、羊出栏量分别稳定在1.46万头和4.86万只,牛羊肉产量为1.94万吨,自给率超过100%;到2030年末牛、羊出栏量分别稳定在2.14万头和6.18万只,牛羊肉产量
27、2.71万吨。表4县主要畜禽产品消费需求情况表畜禽产品常住居民年人均消费量2025年实际指标2030年规划指标2030年规划指标需求量实际量需求量规划量需求量规划量生猪(出栏/万0.45头45.1816.2646.3533.648.6036.8牛羊(万吨)5.6公斤0.561.340.581.940.602.96禽肉(万吨)5.7公斤0.571.140.591.150.621.22禽蛋(万吨)17公斤1.711.571.752.441.843.79备注: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00.4万人,2030年全县常住人口预测为103万人,2030年全县常住人口预测为108万人。生猪:平均125公斤/
28、头x.75=93.75公斤肉/头,猪肉93.75公斤x.45=42.19公斤/年人。第三章指导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区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按照“绿色兴牧、质量立牧、补链强牧、依法治牧”要求,持续打好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保障畜禽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构建畜牧全产业链模式。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
29、市场调控,消除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不合理壁垒,加快补齐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创新驱动,龙头带动。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以企业发展带动畜牧业发展,推进产业链建设。坚持规模适度,特色化发展。结合县实际,实行适度规模养殖,支持地方优势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协会化管理和品牌化营销,将特色转化为优势和竞争力。坚持防疫先行,安全生产。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和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动物防疫体
30、系建设,落实政府和生产经营主体的防疫责任,形成防控合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生产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资源环境承载、畜禽产品保障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能力,推模式、立示范、补短板,进一步提高畜禽废弃物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生产与生态、发展与质量、产业与环境高度和谐。三发展目标畜牧供给能力稳定增长。到2030年末,全县生猪年出栏达到33.6万头,牛年出栏达到1.46万头,羊年出栏达到4.86万头,家禽年出栏达到707万羽,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70万吨。到2030年末,全县生猪年出栏达到36.8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
31、到7.79万吨,年均增长率6.45%。实现畜牧养殖“三化”水平。加快智慧畜牧业发展,合理优化养殖主体结构,引导养殖方式转变,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3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家以上;到2030年再创省级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家。建立完备绿色发展机制。构建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产业发展基础安全稳定。完善动
32、物疫情预警预报、应急处置、检疫监督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率达90%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打造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加快推进畜牧业关联产业开发,发展畜牧业休闲观光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畜牧业、种植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占农林牧业产值18%以上。表5县畜牧业主要规划指标指标单位2025年2030年2030年指标属性生猪期末存栏万头16.532123预期性当年出栏万头16.2633.636.8预期性牛期末存栏万头1.281.942.94预期性当年出栏万头1.001
33、462.14预期性羊期末存栏万头2.183.475.52预期性当年出栏万头3.814.866.18预期性兔期末存栏万只5.255.485.72预期性当年出栏万只8.398.769.14预期性家禽期末存栏万羽306.69320340预期性当年出栏万羽702.05707.20749.76预期性蛋鸡期末存栏万羽40.4347.6556.16预期性肉类总产量万吨2.573.234.06预期性禽蛋产量万吨1.572.443.79预期性肉蛋奶总产量万吨4.175.707.79预期性畜牧业总产值亿元16.7922.5830.35预期性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9698约束性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装
34、备配套率%100100100约束性第四章总体思路与区域产业布局-总体思路(一)优化区域布局。科学确定畜禽规模总量,按照“禁养区全面退养、可养区生态养殖”的原则,引导产能转移,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稳定现有养殖规模,提质增效,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二)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因地制宜重视发展草食动物,提高牛、羊、兔等畜肉供给比例,提升加工产品上市比例。大力发展品牌畜牧业,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实现产品多样性与提高产品附加值。(三)发展规模养殖。推进生产要素聚集和布局优化,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实现分散养殖、小型屠宰向标准化、规
35、模化转变,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探索畜牧业“共同富裕”。(四)完善支撑体系。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和质量监督等产业支撑体系的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增强良种供应能力。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提高动物疫病预警、防控和监测的能力,逐步净化动物疫病。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化畜产品的认证,创建“有机绿色一标一产地”品牌,以质量促发展。(五)加强生态保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要求,合理划定禁养区和可养区,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厂),建立和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二养殖区域布局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
36、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各乡镇(街道、社区)实际,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可养区范围。(一)禁养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主要交通干线,以及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区域:1、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县自来水厂大岭水源保护区、湖头镇自来水厂西溪饮用水源保护区、龙门镇自来水厂依仁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官桥镇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在用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2、晋江西溪干流等主要水系两侧沿岸周边范围内,重要水库周
37、边。3、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4、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建成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100O米范围内。5、距离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干道、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范围内。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可养区除禁养区划定范围以外的区域均为可养区,通过分区划片,实现畜牧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可养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必须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耕地保护条例,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三产业发展布局按照生产相对集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
38、围绕生猪、肉禽、蛋禽、肉牛、肉羊等畜禽种类,打造规模化养殖场,科学规范畜禽养殖基地,实施畜禽养殖“114工程”:整合、培育建设生猪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1个,“一村一品”畜牧专业村4个。(一)生猪养殖产业推进农(林)牧结合、屠宰-加工-冷鲜配送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布局合理、用地合规、按标生产、绿色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销协调的现代生猪产业新格局。1 .涉及范围:县西南部的龙涓乡、西坪镇、虎邱镇;西北部的感德镇、长卿镇、祥华乡、福田乡等7个生猪产业基地。2 .发展规模:全县培育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48家左右,2030年末生猪存栏量达21万头以上,年出栏生猪33.6万头以
39、上,自给率达72.5%。;2030年末,生猪存栏量在23万头左右,年出栏生猪36.8万头,自给率达75.7%。3 .建设重点:优化生猪产业要素布局,保持龙涓乡、西坪镇等地的生猪环评存栏,规范新建、改建、扩建的生猪养殖场采用异位发酵处理工艺,达到零排放、全量资源化利用的标准;以市级生猪产业园为依托推进养殖主体合理集聚,逐步构建以大中型养猪场为主的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力争到2030年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5%以上,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到2030年末,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家禽养殖产业鼓励
40、家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巩固和提高蛋鸡生产规模,提升优质肉鸡规模与标准化养殖水平,壮大肉鸭、肉鹅,积极发展贵妃鸡、肉鸽等特禽养殖。1 .涉及范围:城厢镇、尚卿乡等地。2 .发展规模:力争到2030年末,全县肉禽存栏数272万羽,禽肉产量1.24万吨以上;蛋鸡存栏量47万羽,禽蛋产量2.4万吨以上。到2030年末,肉禽存栏数292万羽,蛋鸡存栏量56万羽,禽蛋产量3.7万吨以上。3 .建设重点:充分利用我县果山多、林地广的优势,推广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大力发展果园、林地养鸡,向市场提供充足的绿色、优质土鸡,满足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要求。按照“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做强做优家禽养殖产业,建设标准化养
41、殖舍,引进智能化蛋鸡养殖、蛋品处理、有机肥生产等设施,提高养殖设施水平。(三)草食动物养殖产业坚持种养结合、草饲结合、圈牧结合,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技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基地+专业户”为模式,适度发展草食动物养殖。加快节粮型草食动物发展,发展梅花鹿等特色养殖规模。1 .涉及范围:虎邱镇、白瀚乡、蓝田乡、长卿镇、龙涓乡、西坪镇等地。2 .发展规模:力争到2030年末,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存栏超过10万头(只);到2030年末,存栏超过14万头(只)。3 .建设重点:合理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利用山城田、冬闲田、休耕地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狗牙狼尾草、甜象草、巨菌草等优质饲草料,突出
42、以养带种,推进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形成牧草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循环系统。(四)屠宰加工产业按照“扶大限小、减数控量、提质增效、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整合布局畜禽屠宰加工厂。通过实施生猪屠宰场(点)建设改造提升工程,促进我县生猪屠宰产业布局合理化、设施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规范化、质量安全标准化。采取迁移、兼并、合股经营、改造升级等方式,到2030年将现有的生猪定点屠宰场(点)3个整合为2个。表6县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备选名单序号产业类型实施区域(乡镇)主导产业1产业园龙涓乡、西坪镇、虎邱镇、感德镇、长卿镇、祥华乡、福田乡生猪2产业强镇龙涓乡生猪、肉牛3村品龙涓乡半林村生猪4村品龙涓乡长新
43、村生猪5村品龙涓乡龙房村生猪6村品官桥镇莲兜美村生猪7村品西坪镇阳星村生猪8村品祥华乡旧寨村生猪表7县主要畜禽优势区域与发展方向类型生产基地优势区域生猪产业西北部基地感德镇、长卿镇、祥华乡、福田乡、湖头镇西南部基地龙涓乡、西坪镇、虎邱镇、大坪乡草食动物产业牛养殖基地龙涓乡、西坪镇羊养殖基地虎邱镇、蓝田乡梅花鹿养殖基地蓝田乡、长卿镇、龙涓乡家禽产业蛋鸡养殖基地城厢镇、尚卿乡第五章主要建设任务一构建良种繁育体系(一)完善良繁服务体系大力扶持畜牧人工授精体系建设,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人工授精覆盖率,提高畜牧的良种化水平。以畜牧技术推广和服务部门为依托,建立种畜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种畜质量的监督监测
44、提高种畜的质量水平。加强种畜禽质量建设,开展种畜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评价,促进育种水平和种畜禽质量全面提升。(二)提高良种供应能力依托育种和养殖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引进、良种引进等方式完善扩繁场,形成与区域生产布局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满足畜牧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要,增强畜牧的良种化水平,提高区域内畜牧供种能力和质量,逐步实现良种供种的基本自给。加大畜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的普及水平。二保障生猪市场供给能力(一)全面保障生猪市场供应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根据划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和我县土地承载能力,落实“以地定养、农牧循环”要求,持续推动生猪产业布局优化,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