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49008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20 跟踪台风的卫星》赛课导学案_1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教材解析: 跟踪台风的卫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所在单元是一组科普类文章。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几篇此类文,如: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水上飞机等。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传播了科学知识,是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1.从单元内容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一定的共性,都介绍了科学知识;又有所不同,如:恐龙通过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特征等知识;石头书通过对话,介绍了有关岩石的知识;跟踪台风的卫星则是通过描写台风的狂暴自傲,反衬出卫星的巨大作用。向我们介绍了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能跟踪、监视台风

2、的动向,及时地向人类报告信息,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2.从本课内容看: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科普童话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四次较量向人们介绍卫星是如何跟踪台风的。先写台风发现气象卫星在紧紧地监视它,非常恼怒;再写狂怒的台风妄想毁坏气象卫星,甩掉气象卫星却连遭失败;接着写又想摧毁城市仍未得逞,形象地说明了气象卫星的特点与作用;最后写台风在气象卫星的跟踪监视下束手无策,只得落荒而逃。清晰的层次,学生很容易理清脉络;有趣的情节,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3.从语言特色看:本文不光生动地阐述科学知识,字里行间还富含语文味。(1)总分段落,内容具体。如“你可知

3、道我的厉害?”从鱼儿、船儿、树儿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台风的厉害。(2)排比地运用,既有韵味儿,又增强了效果。如:“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再如:“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严阵以待,一点也不惊慌。”体现了卫星对人类的巨大作用。(3)用词准确,有一定的梯度。如:“大声嚷道”“狂怒地嚷着”“狂暴地跳起来”“暴跳如雷”, 情感步步升级。本课不失为一篇不可多得的加强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好素材。学情分析:1.从课文的文体形式来说,学生对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童话很感兴趣。经过本学年多个单元多篇叙事类童话的教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学习童话类课文的方法(读一读,了解故事内容

4、;圈一圈,品读人物特点;品一品,学习语言表达),能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关注人物的特点、关注蕴含的道理。学生在读童话时大多关注曲折的情节,对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悟事物特点和作用的能力,还存在差异。学生的预习能力有所提高,表现在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为学文做好准备。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能根据题目把握文章中心,并提出相关问题,尝试从课文中寻找相关语句来回答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从文本的具体内容来说,学生对于“风”和“小星星”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而对于“台风”和“卫星”却缺乏一定的了解,影响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继而影响学生对气象卫星特点和作用地准确认识。另外,以往的童话故事对人物的特点展示多以直接描写为主,而本文则是通过对台风的描写来烘托卫星的本领大,学生对这种写法的文章接触较少,缺少与之相对应的阅读策略,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写童话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能知道用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但是对于结合利用反衬的手法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将通过品析文本语言、仿说训练,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方式,并尝试将反衬的手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4.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说,科普童话是采用孩子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从而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有趣故事

6、。从本文中,除了让学生从趣味的语言中了解台风和卫星的特点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到科普童话的用字、用词的严谨。并且能通过仿写,感受科技改变生活,感受科技的魅力。课时目标:1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受台风的厉害。2通过对反衬写法的感知,进一步体悟气象卫星的本领大。并尝试运用此写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3.通过阅读文本、拓展知识、写话运用,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致。教学重点: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使学生了解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文本语言的品悟,初步感知“反衬”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文脉,了解卫星之能1齐读课题。2.回顾文章脉络,了解气

7、象卫星的作用。3.质疑问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对气象卫星的行踪、作用的回顾,帮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脉络。让学生以自己作为小卫星的角色来交流知识,这样既回顾了已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二、品读词句,体会台风之狂(铺垫反衬)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表现台风厉害的语句。预设提升:(1)通过朗读、品悟(话语、动作、语气等),体会科普童话情节的趣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通过朗读、想象说话,感受语言的具体、台风的破坏力之大。“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通过做动作、朗读,感受台风之怒。(2)通过数

8、据、文字,体会科普童话语言的精准。“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深处奔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通过补充资料、对比数据,感受台风的速度之快。【设计意图】“真”阅读是基于学生的个性解读基础上的阅读,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感兴趣,才会生发真阅读。但是“真阅读”也需要教师进行语调、语情的准确把握,因此读出“狂”既需要学生的个性诠释,也需要教师的无痕引导。“真阅读”才会激活心中探究的愿望,才会有“真感受”。本文是科普童话,它兼具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和科学知识的严谨性。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对台风的品读,让其感受到童话的趣,又能通过资料补充、数据展示来提醒学生感受科普童

9、话的用词精准。3.观看视频,谈观后感。【设计意图】因为我们学生深处内陆地区,对于台风的认识还很少,仅仅是书本上的语言是不够的。因此在这里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紧扣课文选取了一段视频,向学生更直观地展现了台风的危害。在交流感受时,让学生从自身和气象卫星的不同的身份角度出发谈感受,更深切的感受到台风之狂,也为下文感悟气象卫星之强做好了铺垫。三、对比形象,深悟卫星之强(感受反衬)1.再次阅读描写卫星的语句,感受气象卫星的本领之大。2.通过质疑解惑,感受反衬的写法。3.分角色朗读,体悟反衬的妙处。【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并继而生疑解疑。知识的教授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逐步形成读中有思考的习惯。本课中直接描写卫星的句子并不多,学生却能直观地感受到卫星本领大。而此处的质疑、解疑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直觉的模糊变成理性的清晰。四、畅谈收获,提升语文之乐五、设计作业,延展长程之路人造卫星还有许多不同的种类。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做研究,和同学进行交流。 你还可以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自己来编一个科学童话,相信一定会很有趣。附板书: 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跟踪 台风图大 小 监视 怒 笑 报告 反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