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72281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北京市123中学程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利用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简述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2、学生利用我国温度带图,指出我国温度带,并说出划分的依据。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利用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过程,总结出分析等值线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差异及产生差异原因,体会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利用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过程,总结出分析等值线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通

2、过利用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过程,总结出分析等值线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学生通过利用图片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在气温方面的差异及产生差异原因的过程,总结出发现不同地区差异及分析差异原因的方法。引入:展示图片(北京、海南十一旅游图片,冬季北方、南方旅游图片)提问:1、我想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能力,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差异?2、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差异?3、我们发现了我国东部气温分布不同,但是照片有局限性,只表示了三个点,如何知道全国的情况?思考,回答:1、景点差异、人数差异(教师引导

3、发现人们衣着差异)。2、由于气温不同的原因。3、利用查资料、图表(教师引导:借助一种工具等温线分布图)由学生身边现象引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二、学生利用等温线分布图,明确等温线的含义及读等温线图的基本方法。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提问:先考察大家的读图能力。1、这张等温线分布图反映的哪个季节的气温分布?从哪里得知的?2、在图中能否找到0C等温线?在这条线上的某一点平均气温多少度?为什么?能否找到4C等温线?这条线上某一点平均气温多少度?为什么?3、在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地点,平均气温多少度?为什么?4、在这两条等温线之间如果有两个等温线闭合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解释

4、等温线闭合区域出现的原因?学生读图,回答,并将结果记录在学案上。(学生对问题如果不明确,教师加以解释或引导)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从图名可以得知。2、学生在图上指出。这条线上各点平均气温都是0C(4C),因为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同。3、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地点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采用估计法可以得知。4、闭合区域的平均气温在0C以下(4C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山地或盆地) 。以由易到难的问题做引导,学生明确等温线的含义和读图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三、学生利用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并简述冬季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提问

5、:1、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哪高哪低?怎样得知的?2、我国1月南北温差大还是小?怎样得知的?3、南北温差最大有多少?怎样得知的?4、我国东部1月等温线走向是怎样的?说明1月气温分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5、在我国西部1月等温线走向与东部相同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6、找出1月0C等温线,它的位置在哪?7、能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吗?学生读图,回答,记录在学案上。1、南高北低。从图中等温线数值可以读出。2、1月南北温差大。从图中等温线密集可以读出。3、1月南北最大温差大约50C。从南北平均气温数值能计算出。4、1月我国东部等温线多为东西走向,与纬线走向相同,说明气温分布与纬度位置有关系。5、1

6、月西部等温线大多不为东西走向,而且有闭合区域。说明西部气温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6、1月0C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7、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1月0C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问题做引导,学生在掌握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的同时,也了解读气温分布图的步骤。四、学生通过利用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过程,总结出分析等值线图的方法。提问:能够从刚才的分析过程中总结出读等值线图(以等温线图为例)的步骤吗?学生讨论,总结,记录在学案上。(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1、根据图例,读数值大趋势。2、等值线疏密程度 差异3、等值线数值差异 大小4、等值线走向 影响5、等值线特殊地区 因素6、指标

7、数值意义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五、学生利用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并总结出综合分析的方法。展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提问:1、方法掌握了吗?能否根据总结的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2、能否用一、两句话来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记录在学案上。(教师做引导)1、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2、“冬+夏”。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通过学生实践,一方面掌握知识,一方面熟悉读等值线图方法的应用。六、学生通过利用等温线分布图比较不同地方全年气温状况,总结出综合分析的方法

8、。展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标出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漠河、拉萨的位置,提问:1、这些地方全年气温的综合情况有什么不同?怎样得知的?2、这种全年气温情况的不同会使各地哪些方面产生差异?学生读图,思考,回答。(教师做引导)1、全年气温综合情况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漠河,同纬度上海拉萨。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可知。2、植物种类,农业生产,衣着通过学生思考,一方面掌握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一方面为下面内容作准备。五、学生利用我国温度带图,指出我国温度带,并说出划分的依据。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提问:1、刚才提到的六个地方分别在哪个温度带?2、划分我国的温度带主要依据是什么?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哪条地理分界线?4、暖温带和亚热带会有哪些不同的景观?学生读图回答,完成学案。1、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3、秦岭淮河一线。4、农作物、河流结冰现象、房屋结构、衣着利用填图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明确各温度带的范围名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性。总结:板书。学生总结,思考。在总结本节内容,理清思路。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一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等值线图的分析等温线分布图气温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