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885737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b苏教版必修(课堂PPT).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2,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习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 说出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说明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3,1、什么是种群?,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4,斑马种群,5,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E、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课堂小练,6,(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是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但她是以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

2、界的环境保护事业。,蕾切尔卡逊,7,8,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还包括空间布局、种群行为和遗传变异等,9,2.1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一般,10,怎样调查种群密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计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N=,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志数), 标志数,11,样方法:,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

3、,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12,标志重捕法,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13,2.2 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14,增长型年龄组成,类型,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15,稳定型年龄组成,类型,稳定型

4、: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16,衰退型年龄组成,类型,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17,2.3 性别比例,指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比例。,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18,请思考,问题一: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二: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措施?,19,2.4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死亡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

5、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20,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移率,出生率 死亡率,决定密度 大小,决定密度 大小,预测变化 趋势,影响密度大小,外界环境,21,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理想条件:,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有限环境:,个体间的竞争激烈,捕食者数量增加,环境条件,22,型曲线,J,假定起始数量为N0,每代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第二代的种群数量是第一代的倍,则,t代数量可用N t表示为:,N=N0t,23,课题探究,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课本P50,24,型曲线,S,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当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停止增加。,25,讨论1:蝗虫是对农业危害极大的害虫,大家讨论一下蝗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讨论2:水产养殖专业户在一个池搪中放养了鲤鱼,每年捕捞多少才合适呢?,结论:合理的捕捞量与K值有关,一般为K/2,因为这样,种群的增长量最大,结论: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26,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防治害虫,2、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