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痛经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894812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痛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针灸学痛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针灸学痛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针灸学痛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针灸学痛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痛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痛经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痛经,1,痛经,针灸学痛经,2,主要内容,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针灸学痛经,3,概述,定义 对象:初潮后至绝经前时期的女性 时间:经前经期经后 部位:小腹(或少腹)、腰骶部 程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好发对象:青年妇女,针灸学痛经,4,概述,原发性痛经-前者生殖器官无器质性 分类 病变,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或子宫颈狭窄 阻塞、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前倾 或后倾等。,针灸学痛经,5,病因病机,不通则痛-实证(气滞、寒凝) 不荣则痛-虚证(气血不足、 肝肾不足),针灸学痛经,6,辨证论治,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

2、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针灸学痛经,7,辨证论治,兼症 时间:通过疼痛的不同时间定虚实 性质:通过疼痛和月经的不同性质定虚实,实证,虚证,针灸学痛经,8,辨证论治,实证(行经前期或经期、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 气滞血瘀:血块,排出痛减,伴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 寒湿凝滞: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脉沉紧。,针灸学痛经,9,辨证论治,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与任脉经穴为主。 中极任脉穴,通调冲任之气, 散寒行气。(局部取穴) 主穴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

3、通经 止痛。(远部取穴) 次髎-活血调经,暖胞宫(经验穴),针灸学痛经,10,辨证论治,实证 配穴: 寒凝-归来、地机,专治女子阴中寒 气滞-太冲,肝经原穴输穴,疏肝理气 腹胀-天枢,大用肠募穴,舒通腑气。 胁痛-阳陵泉、光明。 胸闷-内关,针灸学痛经,11,辨证论治,实证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针灸学痛经,12,辨证论治,虚证 (行经后期、隐痛、喜按、色淡、量少) 气血不足:面色苍白,乏力,懒言,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 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针灸学痛经,13,辨证论治,虚证 治疗原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气海-任脉穴,暖下焦,温养冲任 主穴

4、三阴交 -足三阴经之交会穴, 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 足三里-补益气血,针灸学痛经,14,辨证论治,虚证 气血亏虚-脾俞、胃俞 配穴 肝肾不足-肾俞、肝俞、太溪 头晕耳鸣-悬钟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针灸学痛经,15,其他疗法,耳针:内分泌、交感、神门、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肾、腹。 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液,穴注体针之穴位 皮肤针:下腹任脉、腰骶督脉、肾经、胃经、脾经、膀胱经穴。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针灸学痛经,16,其他疗法,皮内针法:气海、三阴交、阿是穴、地机。月经前1-2天,每月一次,连续3个月 悬灸 拔罐 头皮针:双侧生殖区,针灸学痛经,17,按语,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应诊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 诊治时要认真,必要时可请妇科会诊,切勿将宫外孕当成痛经治疗。 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过食生冷。,针灸学痛经,18,小结,概述:定义、分类 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辨证论治:主症、兼证、治法、主穴。 其他疗法:耳针、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法、悬灸、拔罐、头皮针,针灸学痛经,19,谢谢!,针灸学痛经,20,针灸学痛经,21,针灸学痛经,22,针灸学痛经,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