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916072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17-引导式教育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七章 引导式教育,2,目录,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第一节概述 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又称为Peto疗法或集团指导疗法,是由匈牙利学者Peto Andras教授创立的,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的康复与疗育。,第一节概述,返回,4,此方法不同于其他疗法,主要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功能障碍者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性教育患者的兴趣及参与意识。集团指导即达到功能训练目的,又有助于性格的发展。,第一节概述,返回,5,一、基本理论(一)引导式教育的概念体系 引导式教育体系(conductive education sy

2、stem)这一名称中,侧重是教育这一概念,所说的引导式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改善或恢复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 。,第一节概述,返回,6,引导式教育通过各种手段诱导出所要达到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功能动作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障碍者本人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其他人的引导、诱发与教育,达到学习、掌握功能动作、主动完成的目的。,第一节概述,返回,7,如人们想达到一个目的时,首先将这种要求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大脑,在大脑中意识化,然后由大脑发出指令,再由传出神经传达到执行命令的器官,产生这种功能效应,从而达到预想的目的。,第一节概述,返回,8,1.正常功能 正常功能

3、就是为了满足维持个人的生理的及社会的要求的能力。根据年龄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的生理的及社会的要求也不同。 2.异常功能 异常功能指的是正常功能的缺如,异常功能者不能满足普通人在相应年龄所达到的各种要求。,第一节概述,返回,9,3.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可使人类具有正常功能的特征,使个人的一生在很大的范围内能顺应各自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的适应与发展与一般适应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这种适应能力由神经系统来调节。,第一节概述,返回,10,功能正常者有良好一般适应能力,功能障碍者的一般适应能力低下或停止,从而导致功能障碍者在各个方面的适应和学习发生困难,有的成为不可能。 所以,要想减轻

4、功能障碍就要使功能障碍者重建适应能力,使他们适应环境,学习他们自己不会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第一节概述,返回,11,脑性瘫痪的功能障碍是脑损伤的结果,脑损伤使传入、传出系统发生障碍,导致患儿与同龄儿比运动功能落后,使学习适应能力下降。引导式教育就是要使患儿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改善异常功能。,第一节概述,返回,12,(二)引导式教育的原则1.以孩子需要为中心2.引导鼓励孩子, 自己解决问题3.通过疗育促通,建立有效功能4.详细掌握情况,促进全面发展5.教育循序渐进,创造合适环境6.工作尽职尽责,具有团队精神,第一节概述,返回,13,(三)正常儿童的基本动作模式 “基本动作模式”这一概

5、念是由英国痉挛协会顾问物理治疗师爱丝德.葛顿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出的。他们认为一个人所有的动作都有一个基本的模式,这一动作模式保持下去,维持生物的、社会的要求才能得到保证。 脑瘫患儿在基本动作模式上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在引导患儿学习某课题时,必须运用基本的动作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14,15个月的正常儿能完成以下动作模式:抓握或紧握自己的脚。伸展手肘。髋关节的屈曲活动。固定身体某一部位去活动其他部位。在正中线内活动,包括头的控制及 对称 (图17-1 ) 。,第一节概述,返回,15,图17-1 1 5个月正常儿童运动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16,68个月的婴儿已会坐,小儿从仰卧位能使自

6、己的身体旋转90,转为垂直位后坐起。在坐位上同样可以见到髋关节屈曲,肘关节的伸直,两上肢去支撑身体 (图17-2) 。,第一节概述,返回,17,图17-2 6 8个月正常儿童运动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18,910个月,此时小儿的身体再次旋转90。成为四点支持位和高爬位,并将为自己拉起站立做准备。在这时期同样需要髋关节屈曲。双肘关节的伸直支撑身体。进行四爬或高爬时有一个肢体在活动,而其余三个肢体固定于身体支持面上。另外,孩子的双手和双脚以及躯干都要在中线上活动,这样才能使四爬和高爬活动得到保证 (图17-3) 。,第一节概述,返回,19,图17-3 9 10个月正常儿童运动模式,第一节概述,返

7、回,20,在小儿各阶段的运动发育中,髋关节的屈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因某种原因髋关节不能充分屈曲,则会影响小儿抓自己的脚,影响坐位或四点支持位和高爬位的姿势的取得,这样就影响了小儿的运动发育。,第一节概述,返回,21,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模式与正常儿童的“基本动作模式”相反,脑瘫患儿的抓握能力较差,重者不能抓握,或有的能抓住物体而不会放松。 固定身体能力差,不能独立的活动身体一部分而同时又不影响其它部分的活动,向前方取物时肘关节不能伸直,即使肘关节能伸直而髋关节也不能同时屈曲来达到活动的目的。,第一节概述,返回,22,不能很好的控制头部,在中线内活动困难.当他坐在椅子上,因髋关节不能充分屈

8、曲,而出现双臂向后屈曲,两脚悬空,足、臀、手都不能固定(图17-4、17-5 )。 图17-4 正常儿童基本动作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23,图17-5脑性瘫痪患儿与正常儿童动作模式比较a脑性瘫痪患儿 b正常儿童,第一节概述,返回,24,英国”痉挛协会”的学者经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了基本动作模式的发育规律,将脑性瘫痪患儿与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从而体会到,在引导式教育体系中,引导员在制定课题时要有目的,应按照基本动作模式,学习基本动作模式的过程,就是学习正常功能的过程、使患儿在各种姿势中尽量保持正常模式。,第一节概述,返回,25,引导式教育的疗育过程中需进行的几种基本动作模式: 1.坐位至站起

9、课题 2.步行课题 3.起床课题 4.排泄课题,第一节概述,返回,26,5.更衣课题 6.饮水课题 7.游戏的课题 8.抓握及向中线发育课题 9.课堂与幼儿园的课题,第一节概述,返回,27,一、小组形式 引导式教育根据年龄、功能残疾性质和程度等分成小组,每组1030人,配有35名引导员,把小组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小组内对每一个组员而言,每天的活动安排是共同的,他们一起进食,上厕所,学习独走,一起唱歌,做游戏等。小组为孩子们促进人际关系及与他人交流提供了良好机会,这一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28,二、引导员 引导员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一个教育者,利用教育学的原理帮助孩

10、子达到预定的目标,其次是类似于护士的角色,进行轮班制的工作,从而保证了有障碍的孩子一天的活动始终是一个不间断的引导系统。引导员像是一个乐队指挥,对活动小组起整体的协调作用,使小组的步调一致。,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29,三、具体实施程序 1.制定课题 2.课题准备: 3.课题实施: 四、每日课题 每日课题又称日课,每日课题由引导员主持,从早上6:30开始到晚上就寝,使孩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制定的课题之中。,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0,1起床 2穿衣服 3入厕 4洗漱 5向食堂、餐桌旁移动 6日间课题活动 7洗浴 8就寝,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1,五、训练用具

11、及使用方法(一)训练用具 主要的有: 1.各种大小不同的背靠椅,椅背上带有距离相等的横木,称之为梯背椅。 2.床,一种是用木条组成床面的床,一种是有恰当床头的床。 3.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木棒。 4.大小不等的胶圈或塑料圈。 5.各种球等。,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2,(二)使用方法: 1 .椅子 孩子站在椅背后用双手抓握椅背横木,能促进上肢肘关节伸展,也可练习抓握与松手,这时如果举起上肢可以学习站立。 两椅之间可进行步行训练 。 椅子下面都钉上光滑的木板,孩子可推着它练习步行, 在梯背椅子上由底向高逐步抓握横木,使孩子学习到上肢上举。,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3,2.

12、床 带竖条板的床是引导式教育中重要的促通工具,竖条板容易抓握,可用于床上课题和坐位站起的课题,这样的床便于孩子学习上下床,借助于握持竖条板的力量滑下或逐步地上床。床头带横杆的床可供孩子在卧、坐、站立时抓握、可用于下蹲、站起的课题,也可用于就寝。,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4,3.木箱 应用各种高低不同的木箱,孩子坐位时脚下要放木箱,从床上滑下床时也要放木箱,其目的是使孩子有坐位姿势正确与否的意识化、双足着地时正确姿势的意识化。,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5,4.木棒等 木棒、套圈等各种玩具,用于两手或单手抓握木棒抑制不自主运动,如两上肢瘫痪程度不一致的患儿,两手握棒使较好的

13、一侧肢体带动较差的一侧肢体。,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6,5.其他 双耳杯能促进腕关节背屈抓握、双手抓握抑制不自主运动等。 球有助于两手同时运动及腕关节背屈等。绳子、步行平行杠,在拉好绳子或步行平行杠内进行步行练习 。,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7,图17-15引导式教育体系中常见用具a.梯背椅 b.带横杆的床 c.带竖条的床 d.木棒、胶圈 e.木箱 f.双耳杯,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8,六、引导式教育促通方法 1机械关系的促通 应用运动的重力和肌肉本身的弹性,促通瘫痪孩子肌肉的功能活动,如当孩子上肢的屈肌瘫痪,腕关节掌屈,抓握能力减弱时,可以设定一个使其

14、腕关节背屈的课题来促通他的抓握能力。,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39,要想完成抓物动作需要腕关节背屈各个手指屈曲并接近手掌,这时可以通过使腕关节背屈的运动来抵抗屈肌的重力的这一机械过程,使抓握的动作变得容易。,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0,完成腕关节背屈的课题时即要用语言的指令来让孩子 “把腕关节背屈”还要用一些实际的动作反复地进行使腕关节背屈,如让孩子用双手托球上举或两肘支撑在桌子上两手掌跟部托住自己的下颌部等方法进行。,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1,2意图化 引导员在制定课题时,必须掌握孩子是否能完成这一课题,通过语言作用使课题意识化。如一个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在

15、引导做上肢外展的课题时,往往容易出现上肢痉挛内收,原因是课题没有得到意识化,,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2,这时引导员可插入一个中间的导入课题,让患儿仰卧位,用语言发出把“将左上肢举到头上方”这一课题表达出来,使患儿意识到举手这一课题,并在脑中意识化。如果做到了这一中间目标,就能将上肢从头的上方再外展,防止出现痉挛性内收。,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3,3引导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地引导,就是要符合生长发育规律,引导员必须熟练地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设计出治疗目标。,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4,4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促通 小儿

16、生理发育、心理成熟是由内外界因素结合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受外界影响的因素越多,发生变化的机会就越多,引导式教育通过集团疗育给予集体的力量、兴趣与智慧。集体超过了个人,从学习机会、精神及身体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5,5.节律性意向 节律性意向是引导式教育采用的一种利用言语来调节行动的诱发技巧之一。它有两个元素,节律和意向。节律就是指动作的节拍,可以帮助行动有障碍的孩子发展动作的节拍感。,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6,意向是指一个人想要达到某个目标的意识,当我们把这个意向用语言讲出来,就建立了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连惯性,从而促进学习动作的过程。 例如

17、躺卧习作,引导员发出指令:“我躺下”,这时患儿重复“我躺下、1、2、3、4、5”,同时实施这一动作。口令就是这一动作的意识,数字15 就是调节动作的节奏。,返回,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47,六、诱发技巧 引导式教育重点强调如何使用所有的诱发技巧来达到有意识的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引起孩子的活动以及帮助他们进行主动和有目标的活动,以刺激孩子性格的逐渐成长。,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8,.重力诱发2.自身诱发3.语言诱发4.触体诱发,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49,七、习作程序 引导式教育不是一个运动程序,它把必要的生活技能作为一个习作进行练习。引导员对习作认真分析,把每项

18、习作分解为很多单一动作,每次教给患儿一个动作,最后再把这些动作连在一起构成必要的生活技能。,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50,八、临床应用(一)适应证 1.脑性瘫痪 适用于不同年龄的脑性瘫痪,特别是 3岁以上小儿脑瘫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效果最好。但英国的引导式教育家长学校对1岁左右的婴幼儿脑瘫进行引导式教育得到满意效果。,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51,2. 某些神经、遗传和心理障碍性疾病 如运动失调、语言发育落后、轻中度智力低下肌肉萎缩症、关节弯曲症、成人偏瘫、孤独症、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等。 3. 其他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和核黄疸等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52,(二)不适应证 极重度智力低下,听不懂他人问话、不能与人简单交流的患者,因为达不到理解课题并使之意识化的目的,可采用其它的疗育方法。,第二节 引导式教育实施方法,返回,53,谢谢!,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