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感悟-表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31249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感悟-表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听-感悟-表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听-感悟-表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听-感悟-表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听-感悟-表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感悟-表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感悟-表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听-感悟-表现杨延辉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优化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已成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许多年以来,人们主观地把音乐课等同于语文、数学课,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认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设立了“发声节奏唱谱学歌词处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观念支配下的教学模式,使原本通过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演奏和即兴歌唱等方式,就可以提高孩子音乐才能的奥尔夫教学法,最终也被高难度,高技巧的节奏训练所代替,并把其复杂的程度作为检验少数儿童才能和教师水平高深的一种手段,从而忽略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

2、具有的教育功能。 经过多年的探讨,使我们感到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许多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为了让学生们未来的公民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享受音乐所赐予的人生乐趣,以此作为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几年来,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构建了“听感悟表现”的教学模式。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通过对美的感悟,美的表现,达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学生们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当我们还没有弄清歌曲名称的时候, 处在主体地位的学生们便已掌握了众多的流行歌曲。虽

3、然有的歌词还含糊不清,但其音、节奏的准确率及演唱时的投入劲,已使用我们刮目相看。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一个音一个音的认、一个节奏一个节奏的练、甚至一个音高一个音高的学唱,而我们的学生对歌曲的掌握依旧是那么的困难。这其中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缘于学生对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听得太少。 笔者曾经和几位学生座谈,其中100%的学生认为,流行歌曲大街、小巷、家里、户处都在播放,听的多了,脑子里自然就对其音高、节奏有了感知。一次次的听,使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歌曲,当学生会唱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兴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听即感知阶段,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剖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4、而忽略了听,学生觉得很枯燥、乏味,掌握起来也很困难,失去了对音乐作品了解的兴趣。当笔者问到两种模式,哪一种更好一些时,学生百分之百选择了“听”。 基于上面的座谈结果,我们可看出: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通过听觉而感知的一门艺术。我们便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听是学习音乐的主要通道和主要途径。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该从听开始,而不是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的认知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完整的、反复的听,当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曲词,了解了歌曲所表现的情境时,便会对歌曲产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歌曲的学习。在对歌曲掌握了之后,再出示歌谱,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曲调,此刻作为知识技能的歌谱便可以作为一段歌词一样,让学生在轻

5、松的气氛中掌握,再复杂的节奏也会迎刃而解。应该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每听一遍都要有一个要求,引导学生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在教授歌曲摘草莓时,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都很难掌握,按照旧的模式,单纯的节奏掌握就需要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学起来,教师教起来都很困难。采用从“听”入手,首先给学生弹奏曲调让学生回答是几拍的?怎样的速度?弹第二遍,按节拍随琴拍手。弹第三遍,体会歌曲的情绪。弹第四遍,随琴用“啦”哼唱。此时,学生已经对歌曲的音高、节奏有了完整的印象,歌词的填入,教师的准确范唱,使学生们一下子被小姑娘摘草莓的活泼的形象所吸引。此刻

6、再提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应注意什么?试着练一下,再出示歌谱,歌曲中的大跳音程的音准已不再难以掌握,既避免了枯燥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这样教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感悟: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通过对音乐情境、音乐要素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时,学生们会觉得,为什么同样的曲调,前后表现人们心情的反差却这样大;为什么一首简单的发声练习曲月儿亮光光,既可以表现月亮的慢慢升起,又可以表现月亮的慢慢落下;为什么一百个人,同时听一首曲子,有的人在哭而有的人在笑。这一连串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使我们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得到

7、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就必须引导孩子去感悟音乐的内涵,去提高感悟音乐的本领。 这其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的是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对于音乐要素的感悟是我们了解音乐,进入音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在欣赏教材森吉德玛的教授中,首先让学生听,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复听时提出两部分哪不一样的问题;再听,提出第一部分听后心情怎样,第二部分听后心情怎样的问题;再加上简单的板书设计: 部 分 速 度 情 绪 1 慢 在音乐进行中,速度的快慢 2 快 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学生感悟到了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感悟活动,使学生们掌握音乐要素的特征和性能。依据所掌握的知识去更好地感

8、受音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 再次,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容、风格、情境,悟出其中的道理。一段优美的音乐会带给人好的心情;一般低沉的音乐会带给人以悲伤;一段激昂的音乐会让人去奋发;而一段低迷的音乐会使人丧失斗志。让学生感受音乐和噪音,从而引导学生悟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选择优秀的作品和粗俗的作品。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悟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进而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表现:所谓“表现”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歌(乐)曲的感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尽情地表现出来,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再

9、创作。这既是情绪感受的一个飞跃,又是音乐能力提高的过程。是感悟的升华,也是“听”和“感悟”的再发展再提高。 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在指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时,他将速度提到了不能再加快的地步。在这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曲谱的速度标记等一切原有的东西似乎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表现卡拉扬自己对这首乐曲的感悟和理解。通过这样的表现,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卡拉扬那纯德国的、纯日尔曼精神的艺术、美学、哲学的观点、手法和手段。 对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的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到第一部分缓慢的速度,低沉的音响,仿佛描写了森吉德玛被抢,再也不能与好友相见的悲伤情境,基于这样的感悟,同学们脸上都表现出了难过

10、、悲愤的神情。有的同学双眼眺望着远方,以表达思念之情,有的同学甚至悲伤的低下了头。随着速度和音色的变化,学生们被欢快的音乐所吸引,他们感悟到这是森吉德玛得救了,又回到了好友的身边,从此他们可以在一起嬉戏、玩耍,此时的学生们不由自主的随音乐点起了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许多同学都想用动作来表现他们的喜悦心情,有的同学还为乐曲编了小故事。这样,依据学生们对乐曲的感悟,采用了随音乐加简单动作、编故事等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美,体味到了美,从而更好的表现了美,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美的熏陶。 听、感悟、表现,一方面可以单独的作为音乐教学的一般模式;另一方面三者也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听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听的延伸和质的飞跃,表现则是听和感悟的结果和升华。由三者的构建的教学模式,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课堂教学这一音乐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说,音乐是一切教育中最活泼、最生动、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如果把音乐教学当作一个突破口,可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愿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学革新的道路上迈开矫健的步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以发挥音乐本身的素质教育作用,本着创新的精神,为提高未来公民的音乐素质而努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