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40672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11年5月(教师说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沙洲的形成教学反思沙洲的形成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试验进一步探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在课堂第一环节-认识沙洲这一部分,通过波涛澎湃的黄河视频和形成沙洲地形的黄河下游图片的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河流中沙洲所在地的特点,对沙洲这一学生不熟悉的地形地貌很直观地有了感性认识。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对沙洲形成的猜想有很多种,大部分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第三环节的模拟实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在课前我已经有了前三个班的课堂经验,在试验中学生能通过喷壶的喷洒,使得沙石被搬运,在地形平缓的地方形成了沙洲,沙洲的形成这一问题会迎刃而解。可没想到在最后一个班级

2、的教学中,学生的试验出现了两种结果:第一种,与前几个班一样。第二种,可能由于喷水的水流大小和沙子的多少有关,出现了水流将沙子冲出两条水渠,使得流水出现分支,中间部分的地形形成了沙洲。其实沙洲的形成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原因很多,本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说出沙洲的形成与水流从上游挟带来的堆积物有关系即可。可是课堂中面对学生实验的又一种结果以及学生的解释,不可否认它是对的。于是我只能放弃了自己已经设计好的沙洲形成的总结课件,让学生来总结出两种成因。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我虽然始料未及,但是本着保护学生的探究欲的思想,我还是临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调整,让孩子们尽情地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试验结果。我感觉

3、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对于孩子们的总结发言我没有再予以归纳,使这两条成因让全班学生更加了然于心。还有一点就是,课堂上孩子们画出了模拟试验时喷水前后的景观,所以在汇报时我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来展示并总结。课后我意识到,如果课堂上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试验结果来总结一定会更加直观和形象。这节课的教学生成和自己不满意的环节给自己今后的教学一个启发:教学一定要灵活。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突发情况时,教师需要敏锐地洞察、灵活机智地应对,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叶澜教授说过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的没有激情的行程。

4、” 陈瑞红 2011.5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南分路小学 童庆会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如柴油桶的装卸、斧子、盘山公路等,但由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只停留在看到了但不去思考、深究的阶段,进而忽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应用它可以省力,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越省力,懂得变形斜面及斜面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斜面作用及斜面角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设计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科学

5、。 三、教学重点:验证斜面省力及斜面角度影响拉力大小。 教学难点:明确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四、教学反思:斜坡的启示一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1、贴近生活 轻松引入新课: 我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位工人推着摩托车上台阶很吃力。”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2、适时引导 落实自主学习: 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

6、验时,一些小组实验后竟得出书的高度不同但拉力大小一样的数据,是因为斜面搭靠书的位置变化所至,我就适时的给予引导,提示学生考虑这个极易被忽视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3、巧设游戏 突破教学难点: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红色),然后让学生将纸剪成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沿着直角边卷)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红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

7、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则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我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涂成红色,这一做法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巧妙之举,因为若无红色的印迹,学生玩多少遍也很难发现这种变化,所以这一细节的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4、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教材在应用斜面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推轮椅上公交车、开瓶器、高速公路的引桥),但这三幅图片都是我们这里的学生平时很难见到的,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此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立交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应用斜面的工具,此时教师又提出台阶、楼梯属于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明白它们都属于变形斜面,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