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56578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李凯帆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A 版)必修2第 三节“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 明。一、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与作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 化的重心,同时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 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平面平行

2、的 判定及其性质之后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垂 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其中,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垂直 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转 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2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 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考 虑到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

3、面垂直定义的基 础上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故而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归纳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并能运用定义和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 过程与方法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过程,感知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及定理的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 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重点:通过操作概括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难点:

4、操作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法,学习了直线与平面 平行的判定定理,对空间概念建立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 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平面内看不到直线,要让学生 去体会“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就有一定困难;同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发 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不易想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 尽管思维活跃,敏捷,但却缺乏冷静、思考,因而片面,不够严谨。仍需依赖一 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

5、期,课堂上充分利用现实情境,学 生通过感知、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 题情景中设想,并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等活动,切实 感受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和探究;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复习引入教学过程及内容提问:1. 直线和平面具有哪些位置关系?2.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能反映出直线和平面垂直位 置关系的实际例子呢?(通过课件给出几个现实生活 中线面垂直的例子)设计意图问题 1 复习线面的位 置关系;问题

6、2 由实 例到图片,直观感知 线 面 垂 直 的 位 置 关 系,建立初步印象, 为 下 面 对 线 面 垂 直 定义的探究做准备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旗杆所在直线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 通 过 实 例 让 学 生 直 那么旗杆与其在地面的影子有何位置关 观 感 知 线 面 垂 直 的系?位置关系,引导学生(1)创设情 境感知概念2.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观察书脊与桌 观 察 这 条 直 线 与 平 面的位置关系,书脊与每一书页下边缘 面 内 直 线 的 位 置 关 有何位置关系? 系,将线面垂直问题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 转 化 为 考 察 直 线 和 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有什么样的

7、位置关 平面内直线的关系,系?为 得 出 线 面 垂 直 的 定义作准备。探究 1:直线与平 (2)观察归 面垂直的 纳形成概定义 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 果 一 条 直 线 l和一个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 直,我们就说直线 l 和平面 互相垂直. 记作:l l 叫做 的垂线, 叫做 l 的垂面, l 与 的唯一公共点 P 叫做垂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提高抽象 概括能力,让学生体 验成功的喜悦。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 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3)辨析讨论深化概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通 过

8、问 题 的 辨 析 和 讨论,加深概念的理 解 , 掌 握 概 念 的 本 质。由( 1)使学生 明 确 定 义 中 的 “ 任 意”和“无数”的不念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 线。同;由( 2)使学生 明确,线面垂直的定 义 既 是 线 面 垂 直 的 判定又是基本性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 学校广场上新立一旗杆,现在要检验它是否与地面垂直,请同学想想办法? 问题 1 让学生明确可探究 2:直 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 折纸实验:过ABC 的顶点 A 翻折纸片,得到折痕 AD,再将翻折后的纸 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 与桌面 接触)。折痕 AD 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 折才能使

9、折痕 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 直?以 由 线 面 垂 直 的 定 义来判定线面垂直, 但是实用性较差。问题 2 借助学生熟悉 的 生 活 中 最 简 单 的 经 验 , 引 导 学 生 分 析,将 “ 与平面内所 有直线垂直 ” 逐步转 化为 “ 与平面内两条 相交直线垂直 ” ,并 以此为基础 , 进行合 情推理,提出猜想, 使学生的思维顺畅, 为 进 一 步 的 探 究 做 准备。(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 学生叙写判定定理,判定定理)给出文字、图形、符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号 这 三 种 语 言 的 相 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互转化,训练三种语m a言相

10、互转化的能力。n am n =P l al ml n 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通过辨析,强调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 中“两条相交直线”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垂直与这个平面 的条件。例 1、平行四边形 ABCD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 P,O 是对 例 1 感受如何运用线 角线 AC 与 BD 的交点,且 PA=PC,PB=PD.求证:PO 面 垂 直 的 判 定 定 理平面 ABCD解决问题,明确定理定理的初步应用精品文档运 用 的 条 件 和 具 体 步骤,培养学生严谨 的逻辑推理。 例 2 感受线面垂直的 定 义 与 判 定 定 理 的 综合运用,展示了平 行 与 垂 直 之

11、间 的 转精品文档例 2、如图,已知 ab,a 。求证:b 。 练习:课本 P67 练习 1化和联系,给出判断 线 面 垂 直 的 一 种 间 接方法。通 过 小 结 使 本 节 课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判断直线与平面 的知识系统化,使学课堂小结垂直的方法?各是什么?用数学语言叙述。2、在证明线面垂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生 深 刻 理 解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在 解 题 中 的 地位和应用,培养学 生 认 真 总 结 的 学 习 习惯。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结束之后,我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出自认为的成功之处 和不足之处。成功之处: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能理解线面垂直的

12、定义及判定定理,并能 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经历发现问题、研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凸现 出民主和谐。在学生已经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试 验,探究、体验,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理 的想象和猜测,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感受获得新知识的愉悦,使之达到 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并且对数学产生了亲切 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之处:复习引入稍嫌过快,回顾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时应该相应给出 生活实例,以便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线面各种位置关系的直 观感知。2 探究过程中,未做到完全让学生亲自动手。比如,作折纸实验 时,由于担心时间掌握不好,是由我拿着纸片,由学生观察、 猜测,而我依照学生的想法实施,最后由学生总结。3 定理的初步应用中,例 1 的出现稍显突兀,由于学生的具体情 况,空间想象能力很有限,不能较容易的得出线线垂直。所以, 应该再选取一道更为直接的例题,直接有线线垂直情形的,先 对判定定理有一个直接的应用。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