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65829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电视照明实验教学指导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吕爱杰2006.9目 录 实验一 室内静态单人物布光实验二 室内静态多人物布光实验三 演播室照明 实验四 室内动态多人物布光实验五 特定场景照明1实验六 特定场景照明2实验一 室内单人物布光 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灯光的性能,掌握室内单人物布光常用布光几种办法.二、实验内容 (一)静态节日主持人的3种用光组合 1侧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其特点是,画面有明显的明暗配置,人物立体感强,明暗反差适中,整个画面的调子明快、有活力。这种光线组合广泛用于正常脸型的主持人或播音员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光方式。如下图 2顺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顺光照明通常也称平光照明效果和平调照明

2、效果。这种照明效果有如自然光中平光照明和阴天半阴天中的散射光照明画而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反差,阶调柔和。被摄对象的形状、阶调、色调的变化,主要由细微的光调变化表现出来。 3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软低调画面中影调由深至浅,过渡层次丰富细致,质感比较好,没有十分强烈的反差,以接近的影调和细微的影纹来表现层次和质感,给人比较柔和悦目的感觉,软低调画面光比一般控制在3:1之间。软低调画面用得比较多,给人的视觉感受比较正常,在各类电视节目中也较常见硬低调光比较大,在5:1左右,画面中影调两级差距较大,它的特点是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主题,突出入物的轮廓线条,以轮廓线条取胜。这种硬低调画面平时比较少用,一般是按

3、照主题或剧情的需要,根据环境待征、气氛要求和人物特殊的情况使用。三、实验仪器、设备 聚光灯、散光灯、摄像机,监视器五、实验步骤 1侧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1)主光的布光,主光在前侧45,稍高于人头部;辅助光紧靠摄像机摄轴线。偏离这个位置,容易在被摄体表面产生不应有的光线投影,有时这正是用光失败的主要的原因。(2)布置辅光灯,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不小于2:1,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与创作意图来定。被摄对象是儿童和妇女,光比要适当小一点;中年或老年人,光比则要适当大点。调整光比大小可从增强或减弱辅助光灯的亮度获得。(3)布好主光灯、辅助光灯之后,开始布置轮廓光灯。它的位置在人的侧后方,一般在与主光灯所

4、对应的那个角度上,其高度应依据被摄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定,防止过高或过低,但不能低于人物的头部,因为它是被用来勾画人物头发、肩膀、形体轮廓的。布置时还应避免过侧、过亮。轮廓光与主光光比一般在1:1或2:1左右,背景灯要根据主体亮度变化而变化,主体亮,背景就稍暗;主体暗,背景就稍亮。一般背景光与辅助光光比为1:2或1:1 ,这样一组灯光组合配置,构成了侧光照明效果。其特点是;画面有明显的明暗配置,人物立体感强,明暗反差适中,整个画面的调子明快、有活力。这种光线组合广泛用于正常脸型的主持人或播音员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光方式。如下图 2顺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顺光照明通常也称平光照明效果和平调照明效果。这种照

5、明效果有如自然光中平光照明和阴天半阴天中的散射光照明画而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反差,阶调柔和。被摄对象的形状、阶调、色调的变化,主要由细微的光调变化表现出来。顺光照明效果的灯光配置:主光灯1和主光灯2一般紧靠镜头为宜。光比控制在1:1或不超过1:2。轮廓光配置在人物的侧逆方向,轮廓光同主光(其中一个)的光比控制在1;1或2;1左右,轮廓光不能过强,以免影响画面柔和层次。在顺光照明效果的灯光配置中,也可以没有轮廓光。背景光灯放置在被摄体后面或左右两后侧,背景光亮度一般比主光稍强一点或稍弱一点为宜,使人物能够与背景有一定的区别,如下图平调照明(即顺光照明)可以使画面取得高雅、明净、单纯的效果,使人物黑色

6、的头发、眼睛、鼻孔、嘴角引人注目,得到强调。这种光线照明很容易产生高调画面效果,下面简单叙述一下关于高调画面的拍摄。高调画面一般以浅色影调为主要基调。在高调画面中、最吸引人最富有表现力的是画面中的深灰色调,如人的眼睛、头发等等,这种深灰调子越小,画面调子就越高。只有具备了深色调与大面积亮色调的对比的画面,才能称为高调画面 3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同自然光中的逆光、侧逆光照明效果一样。主要照明灯(轮廓光灯)配置人物的侧逆。有时为了加强轮廓光照明效果,可用双边轮廓光。主光的首要造型任务是勾画出人物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那么什么是人物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呢?拍摄入物全景画面时,要注意突出和表现人物大的

7、轮廓线条,如人物形体各部分的屈直凹凸;拍摄人物中近景画面时,要注意选择人物最主要、最精彩、最富有表现力的险部侧面线条,即人物的前额、鼻、口、下颌、脖颈的轮廓线条,斜侧面(半侧面)线条,即侧额、眉、眼、颧骨、侧腮的轮廓线条等。这些线条是对拍摄对象进行观察、选择的结果不同的拍摄对象及人物,轮廓线条各有其持点和微妙的变化,不能一概而论、一模定型。轮廓光的首要任务是完美地表现人物的轮廓线条,光源的远近、高低、正侧,都会直接给这种表现带来影响。如被摄人物头上戴有帽子、头巾或其他装饰物时,光线就不宜过高、以免人物脸上富有表现力的轮廓线条被遮挡。如果需要轮廓光灯低一点,最好避免在人脸上出现过宽光线,如果过宽

8、,即过了人的鼻梁,就会在人物脸上的阴暗部分出现一个大三角形鼻子投影,既不美观又不利于造型。配置好轮廓光线之后,就该考虑人物暗部光线的补充问题了。辅助光灯设置在人物的正前方,主要任务是衔接轮廓光亮部分与阴暗面的中间过渡,这个辅助光灯不能随意偏向人物的某一侧,否则会产生人脸上的第二个投影和造成同主光的夹光效果。根据要求与需要,还可以在人物侧向镜头的一面再加一个辅助光,使人物脸上的过渡层次更为细致丰富。般轮廓光与人物正面的辅助光光比为3;1或2:1。轮廓光照明常常产生低调照明效果,能给人以庄重、肃穆、黄昏、安适、忧愁、悲创之感,有时还有某种神秘感。低调画面大体有两种:软低调与矮低调。这3种用光方式主

9、要是从人物照明中的“三点式”布光而来的。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侧光照明中,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不小于2:1,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与创作意图来定。被摄对象是儿童和妇女,光比要适当小一点;中年或老年人,光比则要适当大点。调整光比大小可从增强或减弱辅助光灯的亮度获得。一般背景光与辅助光光比为1:2或1:1。2在顺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光灯1和主光灯2一般紧靠镜头为宜。光比控制在1:1或不超过1:2。轮廓光配置在人物的侧逆方向,轮廓光同主光(其中一个)的光比控制在1;1或2;1左右,轮廓光不能过强,以免影响画面柔和层次。3、注意拍摄对象与背景的协调性。4、对高调画面有这样几个要求:(1)所反映的人物,一般要

10、符合其职业、年龄、性别特征,如拍摄医务、科研人员,妇女、儿童等,衣服一般应为浅色。 (2)背景光一般要求超过人脸的照度一倍左右,以白的背景突出形体的轮廓线,在拍摄人物全身高调画面时,这一点更显得重要。 (3)画面要求简洁、清晰、明朗、干净,背景光要求柔、匀、细,防止人物投影进入画面,防止人脸、衣服及其他进入画面的部位出现灯光投影。(4)曝光要稍增加一点,这样可使人物的头发和其他暗调部位得到适当的补偿曝光,对于表现暗部位的有效质感、减小反差起积极作用。高调画面的用光,应有一个统一的接近的亮度和灯光之间相互协调的光比。灯具可选择散光灯系列,这种灯光质软而柔和,照明均匀,在投影的界限上比较含蓄,阴影

11、不太明显,适合于拍摄高调画面5、拍摄低调画面应注意: (1)人物衣服的色调应以灰色、深灰色为佳,这样,衣服在画面中才能有层次。如穿黑色衣服,要注意不要与背景融合在一起。有时为了表现衣服的层次,可适当加一点装饰光。 (2)低调画面拍摄要同被摄人物的职业、性格、情绪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相吻合。 (3)低调摄影要注意曝光问题。平时拍摄其他类型的画面常采用明暗两方面综合曝光,低调画面如按此曝光,暗部影调会曝光不足层次和质感会受到影响,有时暗部本来有层次的地方会因综合曝光同周围暗调混为一体,影响整个画面的质量。为弥补这种不足,在曝光上采取综合测光,但拍摄时要把光圈适当开大半级,或开大三分之二级,这样亮部质感

12、不会受到损失,暗部也有了层次。 (4)低调摄影常选择聚光灯作为勾画人物轮廓线条的主要光源,其他部分的暗部层次常选用散光灯具。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填写正确,实验步骤填写详细。1、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八、思考题1、顺光照明应如何避免光线的交叉用光?2、为什么低调摄影常选择聚光灯作为勾画人物轮廓线条的主要光源?实验二 室内多人物布光一、实验目的(小四号 宋体 加粗)了解不同灯光的性能,掌握室内单人物布光常用布光几种办法。二、实验内容1为两位节目主持人正面布光给两位节目主持人同时布光,在许多电视台用得比较普遍,布光方式多样,最常采用的方法有3种。 (1)分别布光法

13、:这种方法常常用在两位节目主持人距离较大和一个主光很难完成两个人物的主光造型的情况下。如图布光方法:首先确定主光的投射方向,一般两个人物的主光要从左或右前侧大约45角方向投射过去,要防止两人的主光来自不同方向,造成虚假的主光投射破坏整个布光的效果。主光明确之后,两盏辅助光灯出现在摄轴线附近的位置上两盏辅助光灯要控制好光线的投射区域,防止相互干扰,出现不必要的光线投影,其光线高度与人头平齐或稍高于人头。轮廓光放置在与主光基本对应的角度上,用以勾画主持人的轮廓形态,有时在演播室内可使用能升降的棚顶灯在人物的正后方作轮廓光。背景光放在与主光同一侧,照明周围环境与背景。 (2)重点勾勒法:棚内或演播室

14、内主要采取三基色冷光源底子光照明,本身已具备一定的基准亮度其照度在1500勒克斯左右,画面中影调单一没有强烈的亮暗反差,画面空间感觉弱。不仅仅是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如此用光,许多电教部门的演播室也采用这种冷光源设计。在用光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不足和问题,比较简单的解决与弥补方法就是采取重点勾勒法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加盏主光灯,前侧大约45角方向投射过去,由于加入了这种主光,画面中有了光线的投射方向和光比组合,光线效果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时还可加轮廓光,位置在与主光灯对应的角度上。 (3)平调组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正常脸型和稍瘦削的脸型。布光时两主光位于摄轴线附近以接近或紧靠镜头为宜,分别照明被摄体,其光

15、线高度以人头平齐,然后分别布轮廓光灯,细致地勾画被摄体外形线条,轮廓光灯的位置在被摄体的侧后方,其光线不能过高、过亮、过偏。在演播室内也可考虑利用放置在人物后上方棚上的轮廓光灯但要注意角度不能太高。三、实验仪器、设备 聚光灯、散光灯、摄像机,监视器四、实验步骤1为两位节目主持人正面布光给两位节目主持人同时布光,在许多电视台用得比较普遍,布光方式多样,最常采用的方法有3种。 (1)分别布光法:这种方法常常用在两位节目主持人距离较大和一个主光很难完成两个人物的主光造型的情况下。如图布光方法:A首先确定主光的投射方向,一般两个人物的主光要从左或右前侧大约45角方向投射过去,要防止两人的主光来自不同方

16、向,造成虚假的主光投射破坏整个布光的效果。B主光明确之后,两盏辅助光灯出现在摄轴线附近的位置上两盏辅助光灯要控制好光线的投射区域,防止相互干扰,出现不必要的光线投影,其光线高度与人头平齐或稍高于人头。C轮廓光放置在与主光基本对应的角度上,用以勾画主持人的轮廓形态,有时在演播室内可使用能升降的棚顶灯在人物的正后方作轮廓光。背景光放在与主光同一侧,照明周围环境与背景。 (2)重点勾勒法:棚内或演播室内主要采取三基色冷光源底子光照明,本身已具备一定的基准亮度其照度在1500勒克斯左右,画面中影调单一没有强烈的亮暗反差,画面空间感觉弱。比较简单的解决与弥补方法就是采取重点勾勒法A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加盏

17、主光灯,前侧大约45角方向投射过去,由于加入了这种主光,画面中有了光线的投射方向和光比组合,光线效果发生了很大变化。B有时还可加轮廓光,位置在与主光灯对应的角度上。 (3)平调组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正常脸型和稍瘦削的脸型。A布光时两主光位于摄轴线附近以接近或紧靠镜头为宜,分别照明被摄体,其光线高度以人头平齐。B然后分别布轮廓光灯,细致地勾画被摄体外形线条,轮廓光灯的位置在被摄体的侧后方,其光线不能过高、过亮、过偏。五、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为两位节目主持人正面布光布光时,防止两人的主光来自不同方向,造成虚假的主光投射破坏整个布光的效果。2、重点勾勒法在演播室内也可考虑利用放置在人物后上方棚上的轮

18、廓光灯但要注意角度不能太高。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填写正确,实验步骤填写详细。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七、思考题实验三 演播室照明一、实验目的(小四号 宋体 加粗)了解演播室不同灯光的性能以及演播室照明的基本布光方法二、实验内容1、演播室灯光系统的构成演播室灯光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吊挂系统,由电机和吊杆组成,电机控制吊杆的升降,吊杆上可悬挂各种灯具.(2)调光控制系统,由调光台与调光立柜组成.通过调光台控制立柜内的可控硅的导通(3)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此系统将信号送到演播室各处(4)灯具,其分为普通灯具和效果灯具(我们通常所称的电脑灯).普通灯具包括聚

19、光灯,柔光灯,筒子灯等,效果灯包括电脑灯(集换色,造型,运动,变化为一体的人智能照明灯具),掩示激光等.除这四大系统外还有一些灯光专用器材如舞台换色器,烟雾机,雪花机,二氧化碳干冰机等.2、演播室的灯具以聚光型灯具为主泛光灯灯具为铺,两类灯具基本上构成了电视演播室灯具的“骨胳”。聚光型灯具包括聚光型、回光灯、追光灯等。这类灯具发光强度大,亮度高,能形成物体表面明显的阴影,在演播室照明中担任“主角”,常作人物或场景的主光、轮廓光使用。这类灯具属硬光型灯具,它的照明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光线投射距离较远,具有日光的某些特点。(2)可以作“面上”照明交代人物或场面数量、规模。也可以作“点上”照

20、明体现照明的重点,突出强调场景或人物的局部。(3)光线色温正常,物体表面色彩纯正能获得良好的画面色彩效果。(4)在灯前加柔光纸或磨砂玻璃后可当作散射光灯使用能一灯多用。泛光灯灯具包括散光灯、天幕灯、地排灯等。这种灯具属软光型灯具,光线细腻柔和,正好与聚光灯系列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组成了起码的物体表面造型结构。这类灯具在照明中也有其明显的特点:(1)减弱主光给予物体表面造成的暗部压力,在不影响主光造型的基础上再现暗部应有的层次与质感。(2)使场景或物体表面有渐变型过渡层次,协调亮暗关系,控制亮暗反差。(3)使现场照明的光比更适合于电视技术与艺术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像机的色彩再现和宽容度的有效

21、容纳能力。(4)保证现场最暗部分的最低亮度层次达到摄像机对亮度的起码要求。(5)泛光灯的光源性质是散射光、在进行描绘和造型的过程中,不会留下过于明显的投影。在电视照明设计中,有时整个现场照明以泛光灯为主,同时加用逆光勾勒轮廓视感新颖光线效果淡雅、平朴、透晰没有明显的照明死角,呈现出一种高基调的效果。在电视演播室的灯具配备中,有时还要有少量的效果灯如筒子灯、碳精灯,长焦灯,电瓶灯,效果灯,闪电灯等,专门用于现场气氛烘托、增加画面节奏感、激发人们情感、形成视觉刺激等。使演播室保持最佳照度的照明方法通常有3种:l 是使用散光型灯具自上面下照明整个场景,形成柔和均匀的底于光;l 是使用高亮度的硬质光灯

22、具,在灯前加用磨砂玻璃、柔光纸或金属网纱;l 是集中一批灯具置于场景上方,将灯光投射在大块磨砂玻璃、塑料布或多向反射的百叶窗格。3、实施现场布光一般采取由面到点、从远到近的布光顺序:(1)天幕光照明演播室布光通常都是从天幕光开始。天幕光常用散光灯从正面进行均匀照明,其亮度应该是整个场景综合亮度的最高部分,这种亮度分布是模拟自然光的照明效果依人们的视觉印象及习惯而来的,同时也符合场景视觉透视的要求。天幕光的亮度分布也应有变化,接近地面部分较亮,而离地面远的地方相对亮度就低。其次,天幕光的色调处理通常是上部为蓝色,下部逐渐偏浅蓝色。根据节目需要和场景气氛要求还可以处理成其他色调。天幕光在整个场景用

23、光中的烘托、渲染作用不容忽视。在布光中,天幕光要尽量简单,要以某种单一色调为主,同时要防止出现景片和灯具的投影。(2)环境光环境光通常指场景四周及人物活动区域以外的背景光照明。环境光可准确交代环境的具体持征,表现各种时间状态、即晨、夕、夜、昼等。环境光的整体布光要同天幕光协调一致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处理好现场气氛和基调。环境光的用光也宜简洁。环境光也包括布景光。照明部门提供出与美工设计色彩基调相吻合、相统一的光线照明可创造出某种典型的环境并形成某种氛围。 (3)表演区的布光表演区的布光是演播室布光的重点。同是个表演区,依据节目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布光也有很大的不同和区别。例如个大型晚会中,各种类

24、型的节目编排在一起,每个节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一样节奏的快与慢、场面的大与小、人物的多与少也不一样,那么,布光也就应有差异和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使灯光在运用中满足不同要求,就要对每一个节目的用光方式进行记录并分组编排人为进行控制或给调光台输入编好的程序,进行现场机械化控制。三、实验仪器、设备聚光灯、散光灯、筒子灯、调光台。四、实验步骤几种常用的表演区人物基本用光方法。1、处在运动之中的全景、中景人物的用光。一是采取几盏主光灯同时照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采取灯光互相衔接的方法进行造型处理,与此同时几盏辅助光灯也采取这种方法分别进行辅助照明。2、以底子光照明为主同时加用轮廓光,根据人物多少可

25、选用双边轮廓光或多边轮廓光分区域照明。3、是使用大面积散光照明,同时分小区域单独组织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照明,各小区域由散射光连接。对表演区内的活动人物如此用光;镜头的起止画面和人物的相对静止点给予细腻的用光处理;点与点之间的“线”则以环境光为主。4、 拍摄人物静止的近景和特写镜头时,可以充分发挥光线的造型作用,通过合理的光线组合,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细微变化。五、实验注意事项布光时应注意整体布局,照顾到所有镜头的布光需要。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填写正确,实验步骤填写详细。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七、思考题实验四 室内动态多人物布光一、实验目的(小四号

26、 宋体 加粗)掌握室内动态多人物布光基本方法。二、实验内容动态人物的布光设计与静态人物的布光设计有许多不同,主要区别是:(1)每组或每个灯光成分组合要良有可塑性,灯光不仅要考虑点还要考虑面。(2)灯光内封闭式的某个区域性照明转变为某个范围内的照明。(3)灯光设计要考虑到灯光与灯光、区域与区域的衔接。(4)由于被摄体或摄像机的运动,原为主光的光源可能变为逆光光源,逆光可能变为主光。(5)在众多运动画面中,比较注重运动之前和运动结束之后处于基本静态状态下的人物市光,比如运动画面中的起幅和落幅是整个运动镜头中布光的重点。动态人物的用光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固定场景(表演区)的布光,、是动态人物的布光。

27、1固定场景(表演区)布光所谓固定场景(表演区),1:要指舞台或演播室内文艺晚会的演出区域等,这些区域限定了演员的活动范围。无论一台节目人物多或少,人物活动频繁与否,节奏快还是慢,照明所考虑的区域是限定的。虽然根据剧情和主题要不时地改变照明处果但始终要有一种最基本的照明设计。这种布光方式要适用于表演区内节目内容形式变化较复杂、人物动作和活动范围较大、某此节日内容不详、节目制作时间要求较紧张等情况,固定布光方式主要是由静态的人物布光方式而来,也可以说是从人物基本造型光“三点式”布光而来。下面简单分析几种常见的固定场景(表演区)的布光方法。第种是全面的底子光照明,提高整个场景的最低照明亮度,保持场景

28、内每一角度和每一区域均匀照明。在此基础上,在摄像机主角度所正对的背景处上方加用几盏逆光照明灯,均匀地给予场景内较大而积的逆光照明这样可避免由于底子光照明带来的平谈、影调缺乏变化、视觉刺激不强等不足。如下图所示。图中4块中间有条状图案的矩形表示位于场景上方的底子光光源。如果场景纵向较长可在场景的前半部分再加用几盏轮廓光灯如图中虚线所示。第二种是平调照明加逆光组合方式,逆光灯从天幕上方照射下来,每盏逆光灯负责场景的个区域,在场景的前区使用柔和的亮度高的散射光灯,如图下图所示。这种布光方式较简单,没有过多的光线投影,但也难免使画面显平淡,缺乏光线应有的变化。第三种是斜侧光立体照明方式,这种方法用的较

29、多,但是布光有难度,对光线衔接、光比、光线角度要求较高。这种立体照明式布光主要由静态人物侧光照明效果演变而来。主光来自场景左侧的前侧方向(也可右侧),根据需要主光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但要注意最好出现在场景的同一个方向,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主光印象。辅助光放置在摄像机的视点或接近视点的位置上,给场景以均匀的辅助光照明。轮廓光放置在被摄体正逆光或侧逆光的位置上。这种布光方式,摄像机的主角度和分切角度不能过斜,以保证最佳光线造型效果。 2动态人物的布光 固定场景(表演区)布光有时很难做到十分准确细致,因为它不能具体照顾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镜头。要想取得最佳用光效果,需要给每个镜头、每个人物单独或专门照

30、明,但有时条件不允许或办不到。动态人物的布光首先要求照明作者了解;(1)人物活动的路线相范围;(2)摄影机使用的镜头与景别;(3)摄像机本身运动的方向和目的;(4)什么内容以及人物什么样的情感。下面介绍几种动态人物的布光方法。如下图图一,两人首先处于静止状态,位于a点,然后从静止状态也就是起幅开始横向走至b点停止。环境是一个一面有窗户的室内过道。摄像机从静止状态也就是起幅开始,跟随两个人物同时移动。镜头起幅布光首先以一面窗子来的光线作主光移动车上的车载辅助光和固定在窗子对面的辅助灯光,作人物的补助光。运动过程中、轮廓光l、2、3始终来自窗子,辅助灯1、2、3组成了柔和的辅助光。为保证人物自始至

31、终的基本层次照明,移动车上的辅助灯也随人物同时运动。到达b点,也就是镜头的落幅后、轮廓光4、5同时作人物的双边轮廓光,车载辅助灯与辅助光3作人物的补充照明。在人物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人物的转身、行走、角度、动作的变化,轮廓光有时能变成主光,主光又变成轮廓光。图一如图二,两人物作纵问运动,面临窗布光时远处的一个窗子在起幅静止画面时可作人物的轮廓光,在运动过程中、主l、2作为人物的主光,辅1、2、3采取“接力”形式作人物的辅助光。当人物距离镜头越来越近时,辅助光4在镜头旁边起接主光2和辅助光3的作用,使光线由亮到暗的过渡平缓一些。图二图三,采取的是分组重点布光的方法。起幅a点的人物用光采取了主光、

32、辅助光、轮廓光三点式的布光方法。镜头随着人物摇到b点时,使用双边轮廓光照明,人物的外部线条与起幅时有区别。介于起幅和落幅中间部位的辅助光2,有效地衔接了两组照明。三、实验仪器、设备 摄像机、聚光灯、辅光灯、四、实验步骤六、实验注意事项用光比较注意光线的真实性以及用光的依据。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填写正确,实验步骤填写详细。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八、思考题九、其他实验五 特定场景照明1.2一、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特殊场景照明,画出照明效果图,并通过光线做出实际场景照明效果。二、实验内容实验题目自选参考以下例子:1.自然光效法人物众多时,每个人物空间依置不同,与光源

33、方向,距离不问,人物身亡的光线效果也不同。自然光效法要求如实地再现出每个人物与光源持有的关系见下图,办公室内的日景,环境主要光源是左侧窗子,由于甲乙两人与窗子距离不同,身上的光效也不相同。甲靠近窗子,处在直射阳光区域里,光线较强,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乙处在后面离窗较远,处在天空散射光照明区域,光线较弱而柔和。背景又是一个明亮的窗子,因此呈现出半剪影状态。光线处理见平面图,聚光灯A在窗外模仿直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人物作甲的主光。聚光灯B照在白色反光板上产生散射光,模仿天空散射光,通过同一窗子照明乙,作乙的主光。副光,用聚光灯c在摄影机右侧,照在白色反光板上产生散射光,作人物和环境的副光使用。2

34、. 这是一场亲切友好的会见场面,如下图,实景房间窄小,只一面墙上有门和和窗子,室内现有光较暗,光线呆板沉闷,不附合戏剧情绪要求,因此采用人工光再现法,重新布光。用5聚光灯A通过反光板产生散射光模仿透过门的天空光,作为室内人物主光,再用5聚光灯B照射在墙面上加强室内散射光,作副光使用。画面中的主副光均由人工再现出来。三、实验仪器、设备 聚光灯、摄像机五、实验步骤1.特定场景的确定与设计,画出设计图。2.灯光的布置,通过实际光线的布置,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3.利用摄像机将其设计拍摄下来。六、实验注意事项1.用人工光模拟和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灯光的设计应尽量不留或少留人工痕迹,。2. 灯光的设计要附合特定场景的需求而设计。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填写正确,实验步骤填写详细。1、字迹清楚,书写工整.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