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83391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受(一)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难以相信”,体会作者对桃花心木成长的感受1、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竟然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作者同我们一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在第1、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让作者这种感受的句子。2、生读: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作者难以相信的是什么?(怎么能长成这么粗壮的树?)同时产成了什么疑问?(它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种感受是在看到过成长起来的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看到了仅及膝盖的柔弱树苗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怎样读才能表

2、达作者的强烈感受呢?(读出桃花心木高大、弱小巨大反差,体现作者强烈的感受。)【设计意图】把学生上节课由看图片产生的感受迁移到作者看到树苗产生的感受,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我”“难以相信”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又多次与文本对话,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难以相信”的强烈感受和体验。(二)学习第311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对种树人育苗的与众不同产生的心理变化 。作者产生了疑问: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难道种树人有什么诀窍吗?于是,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对种树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

3、个谜团。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谜团。1、谜团一:“奇怪的是”奇怪的是什么?2、谜团二:“越来越奇怪”对什么越来越奇怪?3、谜团三:“更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什么?4、指导朗读37自然段,体会作者一疑未结,又生多疑的疑惑重重的心理感受 。5、作者自己在寻找答案。是种树人太懒吧?“有时那么久才给树浇水”。(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是种树人太忙了吧?(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6、师生接读810自然段,体会作者渴望找到答案的急切心理。7、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

4、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生: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这种感受实在难以忍受,终于,作者再也忍不住了,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会怎样发问呢?(像放连珠炮一样;迫不及待;一股脑儿)8、师生对读,速度要急促,把所有的疑问一气说出来,释放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疑惑情绪。【设计意图】读书贵在生疑。让学生抓住作者心中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理解“不确定”,体会种树人的话。1、一个个谜团化作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回答的?自由读第

5、12、13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种树人说话的神态,并用笔画出问题的答案。种树人开始“笑”的是什么?(生回答:笑他没有种桃花心木的经验;笑他爱思考、爱问问题)后来为什么又“语重心长”?(理解“语重心长”种树人这样做,为的是让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语重心长”这番话是种树人多年的经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表现出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2、指导朗读,深入理解3、作者从中找到答案了么?答案是什么?问题一: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答案:问题二:多久浇一次水?答案:问题三: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答案:问题四: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答案:理解“不确定”,作者最开始看到桃花

6、心木苗时产生的疑问:桃花心木苗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终于有了答案。(懂得桃花心木苗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长成参天大树的。)课文学到这里,想问大家,当我们再看到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这些桃花心木不怕狂风、不怕暴雨、不怕干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努力地生长,这种品质令人敬佩)眼前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成长,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种树人。你相对种树人桌些什么呢?(感受种树人的良苦用心。)4、再次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四)学习14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悟到的道理。1、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感受?(感动)最让他感动的是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

7、理,读出这个道理。生读: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2、联系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3、交流汇报:(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金京、桑兰、贝多芬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5、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动?(种树人。有种树人想到了教育者。教育者包括:老师、父母)怎样才能成

8、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引导: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 提供、创造锻炼的机会;循循善诱)读到这里,你认为自己在生活这方面做得怎样?该往哪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三、回归课文,深化感受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

9、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四、总结升华,学习写法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作者分明是借事喻理啊!林清玄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中、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课后模仿作者的写法写2句话:在不确定中,我们在不确定中,我们在不确定中,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茁壮成长。【设计意图】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懂得在“不确定”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道理,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使自己长大成为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