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84991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结构本章选择的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身边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学习素材。通过对这些物质性质等的研究,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及变化规律的认识,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去探索物质的奥秘,进一步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所以本单元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水的组成、净化及水污染的防治。(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

2、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3.知道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的方法。5.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6.初步了解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7.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8.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9.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10.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和软水等的区别;11.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3、,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习惯和意识;12.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及其危害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通过交流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

4、质和用途。3、初步了解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5、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及其危害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难点:1、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了解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二、说教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三

5、、说学法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决定采用查阅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四、说教学程序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辅助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的第一课时为例,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准备及查阅有关资料(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有个谜语是这样说的:看不到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6、,离开它都活不了。这是一种我们谁都离不开的物质空气,空气是人人都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但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它的存在?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新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三)实验探究感受新知探究一:“捕捉”空气1、教师创设问题:既然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你能“捕捉”到它吗?如用塑料袋、注射器等。2、教师介绍课本28页的“活动与探究”:“捕捉”空气的实验,利用所示的仪器,使学生明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3、让学生思考并得出其原理:向分液漏斗中注水,集气瓶中的空气就会从导管里被压出,进入装满水的集气瓶

7、。4、交流讨论水可以把空气从瓶子里排出,空气也可以把水从瓶子里排出,这说明空气是什么性质?如果“捕捉”到的空气量较少你能够分析出原因吗?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明确操作要领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理论,体验仪器的使用,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探究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教师创设问题:空气中有什么?2、介绍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根据课堂实践的检验,我认为在这里,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接下来内容的教学)3、学生交流讨论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红磷在氧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打开止水夹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8、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投影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语言描述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够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讨论中获得新知。(四)知识联系得出结论1、创设问题:空气中含有氧气,还含有什么气体呢?2、教师投影空气的组成图并解释引导学生空气的成分3、由空气和氧气的组成物质的种类引出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4、学生交流讨论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例子5、学生阅读课本27-28页的拓展视野通过创设问题能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能够

9、使学生从老师处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定有帮助(五)归纳小结知识升华1、教师创设问题:你知道空气的成分吗?你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吗?你掌握了哪些基本操作和仪器的使用?2、教师投影重点内容(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六)练习安排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占 ,氮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鲜的空气 B、矿泉水 C、食用醋 D、水3、一个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氧气约8L,则每分钟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A、8L B、10L C、20L D、

10、40L4、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5、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若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加深记忆,由于使用多媒体,故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逐条展示板书内容,最后在小结时再将所有板书展示出来。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一、 捕捉空气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集气瓶、水槽等二、 空气的组成1、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2、空气中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六、说预测与反思1、本节课实验简便,学起来轻松愉快2、通过交流讨论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