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95343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班级:_ 姓名_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序号写在下列表格里(每题2分,共60分) 题次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次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 B、会人工取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4、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北京人 元谋

2、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A、 B、 C、 D、5、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6.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7.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指的是哪一王朝的君主: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8.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了有扈氏9.商朝灭亡的原因是: A纣王的残暴 B桀的残暴 C犬戎入侵 D奴隶起义10.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11.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3、设立监狱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12.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诸侯,主要是因为: A.诸侯的强大 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 D.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1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1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15.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A楚 B秦 C齐 D魏16.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变法 D商鞅变法17.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哪一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18.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

4、队战斗力的是: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19.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20.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21.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 A孙武 B孙膑 C韩非子 D孟子2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25.都江堰的修建使哪里成为天府之国 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

5、D东北平原26.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 A刀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27.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2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29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商朝30.假如某人是公元前2年出生的,公元80去世,那么这个人的寿命是:A82岁 B.81岁 C.80岁 D.79岁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8分)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是在禹的时候。( )2.春秋时期我国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3

6、.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4.与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有关联的是晋文公和楚庄王。( )5.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史称东周。( )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7.战国时著名的战役有马陵之战、牧野之战。( )8.孟子认为人们的力量是不可轻视的。( )三、列举题(6分)1.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个建立者和三个暴君。(3分)2、列举战国七雄。(3分) 四、材料分析题(10分)1. 阅读下列材料(5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1分) 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1分) 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 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1分)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材料回答: (5分)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1分)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3分)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分)五、问答题(16分)1.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如何。(8分)2. 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教育上的贡献。(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