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03908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 生动课堂 教学设计课 题螳螂捕蝉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楚念头的原因。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4、 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评价设计1、 在自读和小组分工朗读中,读通读顺课文,学生为自己

2、读书进步评价。2、 能理清课文脉络,说出课文大意。3、 抓住重点词语的意思展现自己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想象情景。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体现一起学、分类学、个别学)二次备课一、心动激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2、学习生字“螳螂”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这个故事有关的寓言故事。板书:螳螂捕蝉 过渡: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1、学生给大家讲这个故事。2、学生说说记住这两个字的诀窍并描红记忆。二、互动探学二、理清课文脉络。1、刚才xxx同学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其实就在课文的第九自然段,请同学

3、们以小组为单位复述一下这个小故事。 2组内讨论:蝉、螳螂、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分别是什么?过渡:在文中这个故事是谁讲给谁听的呢?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呢?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三、细读课文,了解起因和结果。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吴王想攻打楚国。2、交流吴王是怎样的人?吴王是位暴君吗?引导学生讨论相机出示句子: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处”字正音,理解“固执”“死”的意思过渡:大臣们是怎样劝阻他的?相机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过渡: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大臣?大臣为国家着想

4、相机学习“侯”字,理解“乘虚而入”。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来分析吴王特点(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国力确实较吴国弱,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看来吴王的固执是有原因的。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且较远,北方其他诸侯国还有很多。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过渡:同学们,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吴王的态度仍是如此坚决,似乎不可更改。可结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国的念头。2、文章开头说吴王固执己见,最后又交代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的写作上的安排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那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呢?过渡:(1)少年说了什么?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呢?(2

5、)吴王说少年讲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过程。小组内轮流复述小故事,并评价。学生讨论并回答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可以表演来理解。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说说学习生字技巧和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提前收集相关资料,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教师补充。学生质疑。三、触动固学1、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2、小组活动:用自己的话有声有色的复述课文的起因和结果。3、少年是怎样说服吴王的,让我们走进故事,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照起因

6、、经过、结果来说一说。) 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四、行动践学1、小组派代表复述课文的起因和结果。2、表演朗读少年和吴王之间的对话。 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节,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圈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业设计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了解故事当时的写作背景。2、习字册3、补充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