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说课稿_朱自清.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04018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说课稿_朱自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春说课稿_朱自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说课稿_朱自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说课稿_朱自清.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春说课稿 朱自清一 说教材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片课文,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

2、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二教法 学法三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3、当树叶泛黄、秋风习习的时候,北飞的大雁又让人想起了绿意盎然的春天。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设计说明】唤取学生对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二)整体感知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几幅图画?【设计说明】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检查生字词,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让

4、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设计说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三)研读赏析同学们读的好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吗?(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提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抓关键词抓主旨句抓修辞句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方法:圈点勾画【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一步

5、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四)质疑反思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2.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6、。我们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审美训练.拓展延伸畅谈春天: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说“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有人说“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应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一环节就考察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且在展示作品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