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04643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读读写写“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写法。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4、 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2、理清课文条理,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0.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文章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三、检查预习:1、 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籍、魔、刑、舅”等字的写法。2、 本课的多音字非常多,看大家能否读准:被难日 埋头整理 待了一会儿 含糊 着急新夹衣 散步 便衣 披散 乱蓬蓬 沉着 蒙了一团云雾3、同桌检查读课文。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按什么

3、顺序来写,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归纳。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5、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6、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通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划出有关的句子。、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回去自学。四、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继续搜集李大钊被捕后在狱中的情

4、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一)被捕前。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1)抓住“含糊地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地回答”,为什么要“含糊地回答”?(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认真严肃,对亲人的慈

5、爱和善。(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4)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5)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李大钊的话呢?(体会反问句的作用)(6)有感情朗读第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2、教师小结。(二)被捕时。1、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处变不惊,临危不惧。(1)抓住“不慌不忙”这一神态体会父亲遇事的镇定、沉着。联系上下文,作者还用什么手法写出了他的沉着与镇定?(2)自由练习朗读913自然段,全班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不同

6、人不同的语气。)(3)抓住“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一神态,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2、教师小结。(三)法庭上。1、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言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4)你知道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补充资料。(5)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7、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2、教师小结。(四)被害后1、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的悲痛。 2、朗读,说说与开头段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教师小结。三、引导朗读,情感升华。1、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执行了绞刑,你知道什么是“绞刑”吗?(补充资料)2、同学们,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但是李大钊同志还是面无惧色的面对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被捕前,他;被捕时,他:被捕后,在狱中,他;法庭上,他;刑场上,他。4、小结这节课,我们除了进一步的了解了李大钊,在写作方法方面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必做作业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今后该怎样做?选做作业:1、读革命题材小说。2、清明节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烈士墓前,你最想对烈士们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