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15743 上传时间:2021-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四步自主模式与九项管理策略王春红 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 多数陪读的状况; 为了把课 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物化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 的行为;为了打破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 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 台,让学生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我们以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为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构建了导学、 交流、释疑、训练四步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上实施了九项策略。提高了教学效益, 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四步自主模式第一步:导学。导学 就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

2、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的方式是以 导学提纲引领。要求教师的提纲编写要做到五要五忌:一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 准确分解课时目标和任务,切忌目标不明,任务不清。二要围绕目标紧扣重点, 言简意赅、 简洁明了。切忌面面俱到,题目繁多。三要富有启发, 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切忌空洞无物,无效自 学。四要具有操作性和任务性, 让学生动脑思、 动手做,切忌看 看读读,水过地皮湿。五要灵活多变的出示提纲, 或口头交代、 或提前抄写、 或媒 体展示、 或打印下发, 切忌死板教条, 耽误学生学习时间。第二步:交流。交流 是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自觉主 动地交流汇报和展示自

3、己的学习成果。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环节, 是一节课的精华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否得到发展,潜能能否得到发掘, 个性能否得到张扬,心智能否得到启迪,关键要看老师组织交流的水平和艺术。这一环要做到两个注重:1 、注重交流展示的形式。遵循从个人自学到小组交流,从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创设宽泛的交流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调动。2 、注重组织交流的语言。语言以启发、诱导、 激励为主, 多使用类似谁愿意来展示自 己的成果? 谁还有更好的想法? 把你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好 么?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语言。不越俎代庖, 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利。通过交流展示, 促进学

4、生共同提高。第三步:释疑。释疑 是指学生在自学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对弄不清的难点、 疑 点、盲点、热点问题,运用启发式精导精讲, 以指点迷津, 启 迪心智。此环节一般融入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在释疑过程中遵循四条原则:第一,学生有疑问先让学生自己经过合作探究来解决。第二,学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疑惑通过老师引导来解决。第三,经过引导解决不了的疑惑由老师精讲来解决。第四,老师课堂难以解释清的课后师生查阅相关资料合作解决。 第四步:训练。训练 就是根据不同科目、 不同课型, 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对 学生进行训练, 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要求教师设计当堂训练要把好四性:一是针对性。紧扣本节目标任务

5、,当堂知识当堂练,学一点就要学到位,练 到位。二是多样性。根据科目、课型设计不同的训练题目:可以是说写训练,也可以是诵读训练;可以是一般练习性作 业,也可以是类型题训练; 可以是解题思路训练,也可以是随堂达 标检测。三是层次性。既有基础达标题, 又有能力训练题, 还有拓展拔高题, 以满 足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练习。四是及时性。题目设计不可过多, 练习题要精选精编,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当堂练习当堂反馈。在导学、 交流、释疑、训练 自主课堂的模式下, 教师要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上扮好四种角色:一是引导者。出示导学提纲,明确交代自学目标和任务, 引导学生独立自学。 二是组织者。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展示

6、自学成果,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时间,形成争鸣局面。三是平等中的首席官。抓准时机,启、导、讲、助相结合解疑释难, 帮助学生弄 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四是指挥和帮手。指挥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在导学、 交流、释疑、训练 自主课堂的模式下, 学生要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课上努力做好四件事:一是独立思维与自学。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任务,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二是主动参与交流与展示。善于表现自我, 敢于在同伴面前主动展示学习成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不同见解。三是善于倾听与互助。当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当别人展示自己的成果时,当老师或别的同

7、学解释疑惑时,自己要洗耳恭听, 认真思考。当别人遇到疑惑时,自己要积极动脑,思考解疑的途径和方法, 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四是认真练习与作业。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训 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当堂训 练作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弄清弄懂当堂所学知识, 当堂练习 当堂完,努力做到堂堂请。九项管理策略一是改变了教学思路与模式。把以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 学 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思路, 以导入、 讲解、练习、 巩固 为环节的 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为以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为思路,以 导学、交流、释疑、训练 为环节的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了 10+35分钟 授课,要求教师必须把

8、讲课时间控制在10 分钟之内,将35分钟留给学生。强制全体教师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二是改变了学生就座形式。把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横排就座形 式,改变为秧田式、 面对面、好差搭配、 交流互动的小组型就座 形式。每小组六人,要求以考试成绩为基准,采取好差搭配1 + 1、3对3排座,互帮互学, 互相促进。组内实行生生科代表制,全班同学人人都当科代表。学生就座形式的改变,逼着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 导,帮扶释疑,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空间还给 学生。三是改变了教案编写的模式。为了扭转老师备课抄参考,

9、教案为检查, 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我们把教师的教案设计为了导学训练教案。要求教师围绕教材, 重点设计出四部分内容:分解教学目标与任务; 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导学提纲;设计指导学生交流释疑的 方式和办法;设计指导学生当堂训练的题目。真正做到备为教用、 备为学用。四是改变了学生作业方式。为了改变以往学生作业做一遍、抄一遍、 应付检查、 重复劳动、不能及时反馈的现象。我们设计了与教师教案相匹配的导学训练笔记。每节课两页作业, 第一页自学平台, 完成导学题目; 第二页 训练营地,进行当堂达标训练。要求教师当堂训练当堂批改,把知识能力训练落实到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五是改

10、变了常规检查办法。对教师课堂教案作业的常规检查,改变了以往只数节数、 查页数、评等级、计分数的简单做法, 实行不定期随堂检查。具体办法是一推四看:一推即不定期推门进教室查看教案作业。四看: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备的一致。二看备的导学和训练部分是否突出重点。三看学生导学作业和训练内容是否与教案上备的一致。四看教师是否走下讲台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六是改变了课堂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做到七要四不讲。七要:教材要让学生读, 问题要让学生提, 过程要让学生说, 规律 要让学生找, 实验要让学生做, 习题要让学生编, 结论要让学生 下。四不讲: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 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

11、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 指挥、指导、帮助。讲就要讲学生不知道、 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 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手。七、改变了教研模式。将原来一周一次教研改为一周两次压周教 研,将原来只讲形 式不讲实效,只为检查不为教学的教研改为实用型教研。即提前一周就下周教学内容由同年级同学科共同讨论出每一教 学单元的导学内容和训练题目。这样既做到了集思广益,又弥补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足。八是改变了考核评估办法。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把算一头改为算两头。即既算优生也算差生。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在原来算均分、 及格率和优生的基础上,加上了算差生转化

12、率。算法是优生差生并重各占20%,平均分及格率一样各占30%。 考试结束按考核规定算账与绩效工资挂钩。二是把奖一项改为了奖全面。改变了以往只按考试成绩颁奖的做法,做到了考试考察学科并重、考试成绩与做人做事并重。音体美综合、 地方课教师, 凡辅导的学生参加县以上各类比 赛获得较好名次的, 与考试学科教师一样奖励。同时设十个单项奖对学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奖励,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三是把领导评改为了学生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的考核评估均采用学生调查问卷 的形式。把评判权考核权交给了学生。九、改变了班会模式。建立了 个人评、小组评、老师评、家长评 的四评班会模式, 实行行为规范周周评,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充分利用行为习惯的正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自主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管理策略的实施, 不仅给教师 的专业成长拓宽了时空, 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2019/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