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27342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说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能够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4.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搬运、固结成岩作用。(2)形成地貌:侵蚀地形、堆积地形。2.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冲刷坡面,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2)沉积作用:冲积扇、河口三角洲。3.风力作用(1)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城堡。(2):沙丘、。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2、2.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1)合理措施:修筑;填海;建造;植树。(2)不合理措施:过度;不合理;破坏。1.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形式是孤立存在的吗?2.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是一回事吗?探究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互动探究读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以上不同地貌形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形成的主导性外力作用。(2)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典型地貌类型有哪些?提示:CaCO3+CO2+H2OCa(HCO3)2(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探究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互动探究1.梯田耕作和坡地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2.如何评价人类活动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图)。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图中河床剖面呈“V”型的河段是()。A.aB.bC.cD.d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2)冲积扇是作用形成的。(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是。(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5)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答案:知识体系梳理侵蚀堆积冲积平原沉积作用黄土高原梯田造

4、陆水库造林放牧用水植被基础学习交流1.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之间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风化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在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了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而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又为风化、侵蚀提供了条件。2.不是一回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指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风化作用中对岩石产生破坏的是相对静态的物质(温度、水、生物等),而风力作用中风是动态的。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互动探究(

5、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如图中的风蚀蘑菇、沙丘。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如图中的溶洞、冲积扇、黄土高原地貌、河口三角洲。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如图中的冰蚀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如图中的海蚀地貌。(2)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

6、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为喀斯特地貌。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以及洞中钟乳石、石笋、石柱等。(3)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到流水侵蚀切割而成。归纳总结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

7、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探究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互动探究1.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

8、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2.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标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是否顺应了自然规律。归纳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的合理行为平整田地、修筑梯田、挖河沟渠、填海造陆 人类对地表改造的不合理行为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基础智能检测1.B2.A全新视角拓展3.(1)山口处(2)流水沉积(3)流水在搬运过程中,流速降低、物质沉积,河流在流出山口处,碎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4)扇顶粗,边缘细(5)外力作用(或沉积作用)思维导图构建外力作用侵蚀沉积流水风力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风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