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28494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再认识(一) (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数的再认识(一)陆欣旧城中心小学2014.11.11 一、 教学目标1.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2.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在认识”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二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

2、数的一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已经学习的分数知识迁移正确认识整体“1”上面,在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进而真正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难点: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五、 教、学法教法:引导法、讲授法。学法:动手操作、归纳总结、交流合作。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圆片等。七、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师: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还学习了?生:小数、分数。师:对,这些数在数学王国里经常会见到,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小数有关的知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就来研究跟分数有关的知识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

3、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二) 探究新知1、 活动一(可以表示什么?)师:这个认识吗?读一读。生:师: 可以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本中三幅主题图,让学生先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图一图。师:同学们,把课件准备好的图形,看能不能找出表示什么?生: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生:我们组拿的是4个三角形,其中的3个三角形用分数表示就是。生:我们拿到的是8个圆片,拿出6个用分数表示就是。师:同学们表示的都不错,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生:我们先把这些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再从中取一份或几份。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我们现在学习的和以前学习的有什

4、么不同吗?生:以前是平均分一个物体,现在是平均分一些物体。师: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也可以平均分。2、 画一画出示问题:一个图形的是,画出这个图形。师:一个图形的是,这个图形有几个小方格?生:8个。学生自主画一画,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画的图形。师:同学们画出的图形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形状不一样,都符合要求吗?生:符合要求,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由8个组成的。3、交流师:拿出你所有铅笔的,学生动手操作。师:数一数,你们拿出的铅笔数一样吗?学生自己数一数,并和小组内的学生比较,发现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师:拿出的铅笔的数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生: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但拿出的都是铅笔总

5、支数的。师: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不一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三) 巩固练习1、 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画一画,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教师指名学生上黑板说一说,画一画,其他学生点评。2.完成“练一练”第2、3题。学生自主读题并选择,教书指名学生说出理由。4. 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小组内轮流说一说,教师巡视课堂,指导表述有困难的学生。(四)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八、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一样。九、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表示。十、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旨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能力。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薛恒的主体性、积极性,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