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11032609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论文大全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张豪磊1,冯忠良2,冯莉11.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四川 成都 610500E-mail:摘要: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是国内外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力求科学、合理、客观地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确定指 标权重的方法,在改进的基础上,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经济评价中经济效益的思想, 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关键词:技术创新绩效 评价系统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1. 引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竞争优势,而竞

2、争优势的根本支撑和决定因素是技术创新。对 技术创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对于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采取有效的 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现实意义1。虽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并有许多学者尝试着去 解决, 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一下不足:(1)虽然有关技术创新绩效测度指标很多,但没有 反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长期发展能力和对社会贡献的指标1。(2)从指标性质看,比率、价 值型指标比较多,绝对、实物型指标比较少,易受通货膨胀、利率、汇率、政策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使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在某些方面缺乏

3、可比性,进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3)指标设 计不但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存在着要么指标体系繁杂,要么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复交 叉的问题,易造成重复计算。而且在指标全面性与关键性、绝对与相对指标之间结合的科学 性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4)指标权重的确定多采用专家打分法或德尔斐法,加入 了许多主观因素,权重确定的客观性不强。本文针对上面所提出的不足,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合理、客观地构建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根据经济评价 中经济效益的思想,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2 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1 技术创新

4、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技术创新是一个周期性的技术经济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其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注意技术创新的成长性,应与企 业经营发展战略一致。所以,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科学,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 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估活动是 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面是否科学。因此,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评估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企业技术创新元素及指标结构整体的合理性,从不同侧面设计若干- 6 -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指标,并且指标要有较好的可靠性、独立性、

5、代表性、统计性3。(2)系统整体性原则。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 标体系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强调不同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程 度,并反映不同企业所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特点3。(3)客观性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 因素影响,尽量加大可直接量化指标的比例,减少人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4(4)可比性原则。一套指标体系是对多个企业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企业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 须是各企业共有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以

6、保证指标的可比性3。(5)可行性原则。在实践中,基于一些客观原因如财务及技术秘密等,有些采样数据是 无法获取的,或者获取这些样本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 可行性原则3。(6)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要以统计指标为基础,设置要少而精,不可贪多求全,要突 出重点4。(7)成长性原则。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测定不仅要分析过去与当前技术创新行为的业 绩,还要研究企业潜在的、未来的技术创新绩效3。2.2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本文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一)。表(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主因素层子因素层 专业技术

7、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P11 w11 X11专业技术人员中科技人员比例P12 w12 X12创人力投入P1 w1 X1新 投 入 P企业X财力投入P2 w2 X2技术创新。Y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比例P13 w13 X13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P14 w14 X14 技术创新总费用/产品销售收入P21 w21 X21R&D总费用/产品销售收入P22 w22 X22 技术引进费用/产品销售收入P23 w23 X23 技术改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P24 w24 X24活经济效益U1 w11动物资消耗降低率U11w11 Y11绩创新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U12效w12 Y12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

8、比例U13创w13 Y13创新产品利税占全部利税比例U14新w14 Y14产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U15w15 Y15U出生产效率提高率U16w16 Y16资本收益率U17 w17 Y17y科技成果转化率U18w18 Y18技术创新收入占投入经费比例U19技术创新收入占销售收入比例U110w19 Y19w110 Y110用户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U111w111 Y111专利拥有增加数U112w112 Y112继续教育人数占职工总数比例U21 w21 Y21获岗位资格证书人数占职工总数比例U22w22 Y22环境状况的改善程度U23w23 Y23。社会效益U2 w2 Y2技术创新对社会积累率U24技

9、术创新对社会贡献率U25w24 Y2w25 Y25就业率的提高率U26w26 Y26资源利用效率U27w27 Y27对社会相关产品的带动作用U28 w28 Y283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模型就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一种简要描述、模仿和抽象。常用的模型有许多种, 本文所说的技术创新评价模型是指指标化的数学模型,它的建立和分析过程如下:3.1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判断矩阵的建立、求解与检验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对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也就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的过程,所以上一部分建立的技术创新指标体系,也就 是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

10、下面根据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定义,我们将建立各个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并对其求解,然后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我们以人力投入的子因素层为例建立它们之间的判断矩阵A,以人力投入P1为判断准则, 根据表(二)所示的判断尺度分别考虑它的子因素层指标P11、P12、 P13、 P14 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表(二)判断尺度表判断尺度1定义 对P1而言,P1i和P1j同样重要判断尺度7定义 对P1而言,P1i比P1j重要的多3对P1而言,P1i比P1j 稍微重要9对P1而言,P1i比P1j绝对重要5对P1而言,P1i比P1j重要2,4,6,8介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尺度之间建立判断矩阵B如下:P1P11P12

11、P13P14P11P12P13a11 a21 a31a12 a22 a32a13 a23 a33a14 a24 a34P14a41a42a43a44 a11Ka14 B = MOM a41La44 T、1aij表示以P 为判断准则,列向量P=( P11、P12、 P13、 P14) 中P1i元素相对于行向量P=( P11、P12、 P13、 P14)中P1j元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使建立的判断矩阵与实际的客观情况差距较小,我们 采取选择企业管理层、技术专家层、技术创新研究学者分别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并依据三类专家不同判断值进行简单加权平均综合。依据不同的企业

12、经营者、技术专家、技 术创新研究学者我们可以建立三类判断矩阵 A11 、A12 、A1n ,A21 、A22 、A2 m ,A31 、A32 、 A3h ,如下所示:11 22 nn b11Kb14 b11Kb14 b11Kb14 A11 = M OM , A12 = M OM , A1n = M OM 11 2L2 nLn b 41Lb 44 b 41b 44 b 41b 44 n表示企业管理层专家的个数, A11 、 A12 、 A1n 分别表示每位企业管理层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以 P1 为准侧,对P11、P12、 P13、 P14两两比较所得到的判断矩阵。11 22 mm b11Kb14

13、 b11Kb14 b11Kb14 A21 = M OM , A22 = M OM , A2 m = M OM 11 2L2 mLm b 41Lb 44 b 41b 44 b 41b 44 m表示技术专家层专家的个数, A21 、 A22 、 A2m 分别表示每位技术专家层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以 P1 为准侧,对P11、P12、 P13、 P14两两比较所得到的判断矩阵。11 22 hh b11Kb14 b11Kb14 b11Kb14 A31 = M OM , A32 = M OM , A3h = M OM11 2L2 hLh b 41Lb 44 b 41b 44 b 41b 44 h表示技术创

14、新研究学者的个数, A31 、 A32 、 A3h 分别表示每位技术专家层专家根 据自己的经验,以 P1 为准侧,对P11、P12、 P13、 P14两两比较所得到的判断矩阵。假设同一类专家所做的判断没有差别,只对其出做的判断进行算术平均即可,而对于不同类的专家层,他们所做判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其重要程度可以由三类不同的专家共同 讨论决定,设企业管理层、技术专家层、技术创新研究学者所做判断的权重分别为 p1 、 p2 、 p3 ,且 p1 + p2 + p3 = 1 ,则综合判断矩阵中各个元素为:pn m h1b2bp pk1ijk 23ijk3ija=k1=1+k 2=1+k 3=1此时:

15、ijnmhi ,j=1,2,3,4 a11Kba14 =MA M O a41La44 下面我们求解该综合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即所求指标的权重), 求解方法有两种:方根法和和积法,我们选用和积法5 6求解,步骤如下:(1) 将判断矩阵A中各元素按列作归一化处理,得另一矩阵G=(gij),其元素一般项为4gij = aij / aij k =1i ,j=1,2,3,4(2) 将矩阵G中各元素按行分别相加,其和为:4ri = gijj =1i=1,2,3,4(3) 对向量r=(r1,r2,r3,r4) 作归一化处理,得4w1i = ri / rjj =1向量W=(w11,w12,w

16、13,w14)即为所求指标的权重。i ,j=1,2,3,4(4) 求最大特征值rmax并进行一致性判断,最大特征值rmax的求法如下:rmax4= 1 ( AW )ii=1,2,3,44 i =1wi下面我们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判断指标为C.I.,C.I . = rmax n n 1一般情况下,若C.I.0.10,就可认为判断矩阵A一致性良好,据此计算的指标权重向量W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重新按上述步骤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但是判断矩阵的维数n越大,判断的一致性将越差,故应放宽对高维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要求,于是引入修正值R.I,见下表(三),并取更为合理的C.R.为衡量判断矩阵一致性的 指标

17、。判断标准同C.I.指标。C.R. = C.I .R.I .表(三)19阶判断矩阵的修正值R.I表维数123456789R.I0.000.000.580.961.121.241.321.411.45 前人在求指标权重的时候,为了尽量减少评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一般是先根据每个人或每一类人所建立的判断矩阵求指标权重,然后再将指标权重加权平均,求得各指标的权重。 在这里,我们先将每类专家层所建立的判断矩阵相对应的元素做算术平均,求出每类专家层的综合判断矩阵,然后再根据每类专家的重要性程度给所建立的综合判断矩阵赋以权重,再求每类专家所建立综合判断矩阵每个对象元素的加权平均,求得综合判断矩阵,再根据综合

18、 判断矩阵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同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子因素层和主wij- 7 -因素层的出于同一层的指标的权重W进行求解,得到所有指标的权重,如表(一)所示。3.2 指标量纲的统一化处理对多个指标的综合是我们所需要的最后结果,然而指标的综合是以各指标的同质性为前 提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往往是非同质的。有时是因为指标的量纲不同;有时 指标的属性不同,或是总量指标,或是平均指标,又或是相对指标,这样在实际数值的数量 级上有差异。所以,我们才用统一量纲的方法来解决指标间同质化的问题,消除量纲和数量 级的影响,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可以综合评价的评价值

19、。这一步骤是指标综合的基础和前 提。我们将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中的阀值法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统一量纲化处理, 方法如下7:(1) 我们将根据所评价企业的历史资料,以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在历史资料中最好的水 平为阀值。(2) 将指标的实际值与该指标的阀值相比较,得到该指标的评价值。公式如下:X iyi =X 0式中, yi 为转化后的指标, X i 为指标实际值, X 0 为指标阀值。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子 因素层的指标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确定它们的评价值。对于主因素层的指标可以根据相应子 因素层的指标评价值综合得到。公式如下:4X1 = X1i w1ii =1X = X1 + X 28Y2 = Y

20、2i w2i i =13.3 评价结果的计算4X 2 = X 2i w2ii =112Y1 = Y1i w1i i =1Y = Y1 + Y2我们可以根据经济效益的思想,用创新产出的指标值Y 与创新投入指标值 X 之比作 为我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最后的评价指标,那个企业的值比较大,或者企业那一时期值 比较大,那么该企业或该时期的企业技术创新作的就比较成功。值计算如下: = Y X在以往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方法中,无论是层次分析灰色综合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法 ,还是 DEA,都没有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进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本文从经济效益的 基本思想入手,从指标的构建到评价,都围绕着计算综合投入指标

21、与综合产出指标,最后通 过这两个指标的比值的大小作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最终判断依据,相对于其它方法来说, 本方法相对简单,直观。4 结论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各个各种因素,既要全面、客观,还要 具有可行可操作性,还得注意企业的成长性因素的影响。在技术创新评价的过程中人的因素 的影响是不可避免,所以根本没法完全消除人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 探讨一些客观确定权重的方法,使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降低。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如果我们通过简单的方法能得到与复杂方法一样的或者相近的结果,尽量还是选择简单的方法。参考文献1 王青云,饶扬德.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层次灰色综

22、合评判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4,(05).2 胡恩华,单红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 管理 ,2002,(05).3 高 建,董秀成.中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5,(04).4 胡季英,冯英浚.基于人的有效努力程度与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科技进步 与对策,2005,(7).5 王莲芬,许树梢层次分析法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0. 6 张吉军等编著.现代决策分析方法及应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7 张崇甫等编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the Study on the Va

23、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and Methods of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formance(Zhang Hao-lei1, Feng Zhong-liang2, Feng Li1)1.China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Engineeringconsultingnorthwest corporation,Xian,Shanxi,710065;2.Graduate Schoo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du,Sichuan,610500E-

24、mail: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oretical field pays attention to extensively.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this text tries hard to set up a 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n a scientifi

25、c, rational and objective way, fix the weights of indexes on the foundation of improving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weights of indexes in AHP,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thought of the economic benefit in the economy evaluation, make some valid quests to the synthesis evaluation method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formance.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dex system;精品论文大全http:/作者简介:张豪磊(1981-),男,河南舞阳人,助理工程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型水电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