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44437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摘要: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工程训练,特别是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包括选择课题、电子电路设计、组装、调试和编写总结报告等实践内容。负反馈在电子线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采用负反馈是以降低放大倍数为代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和输出电阻、减少非线性失真、扩展通频带等,所以在实用放大器中几乎都引入负反馈。负反馈放大电路是由基本放大电路和负反馈网络组成。由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分立元件构成共基极、共发射极、公集电极等基本放大电路。将输出信号的一部

2、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并使输入信号减小的某种电路称为负反馈网络。经过布线、焊接、调试等工作后负反馈放大电路成形。一 、 设计任务与要求用分离元器件设计一个交流放大电路,用于只是仪表中放大弱信号,具体指标如下:(1)工作频率: (2)信号源:i10mV(有效值),内阻Rs=50。(3)输出要求:U01V(有效值),输出电阻小于10,输出电流I01mA(有效值)。(4)输入要求:输入电阻大于20K。(5)工作稳定性:当电路元器件改变时,若Au/Au=10%,则Auf1012, Ro100。(2) 反馈元件,起到反馈作用,增强电路稳定性。(3) 该电路设计有一定的缺陷性,电路也比较简单不适用于学生设计

3、操作,故此方案待定。方案二此方案采用INA 102输入失调调节(1) 此方案采用INA 102集成电路,是经过封装的元器件。(2) 其技术指标是Ri=104k,BW=3000KHz,并可以放大1倍,10倍,100倍,1000倍,能完成预期的目的。(3) 此方案操作是高度的集成化的元器件完成的,故我们在实验中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要求,我们对此方案待定。 方案三 采用个NPN型三级管放大(1)该设计采用电压串联负反馈(2)第一级采用局部电流负反馈,所需反馈深度为:1+AF=从放大性能稳定度确定反馈深度,估算A值根据指标的要求,计算电路闭环放大倍数:(3)在R 和R不加旁路电容以便引入局部负 反馈以稳定

4、每一级的放大倍数(4)放大管的选择:因设计中前两级放大对管子无特别要求,统一采用了3DG100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电路图(5)输出到输入级的反馈是从的射级反馈到的射级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形式方案比较在以上三个个方案中比较选择一个最终确定方案方案一是采用集成运放块连的电路,方案二是基于集成块的电路,方案三是采用三极管的电路。虽然方案一的电路不是很复杂,然后也能完成预期的目的。但是成本比较高。方案二电路是高度集成化的,不具有很高的操作性能。方案三的电路虽然最为复杂,但是元器件的成本较低,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综上所述,我们采用方案三的方案来进行我们这次试验。多级放大电路设计 一、第一级 确定第1级的电路

5、参数.电路如图所示为了提高输入电阻而又不致使放大电路倍数太底,应取IE1=0.5mA,并选,则利用同样的原则,可得,为了获得高输入电阻,而且希望Au1也不太小,并与第2级的阻值一致以减少元件的种类,取RF1=51,代入Au1=30,可求得 ,再利用,求出RC1=15K。 为了计算RE1,UEI=1V,再利用IE1(RF1+RE1)=1得出选RE1为2k。 为了计算RB1,可先求 由此可得,所以选51K。 为了确定去耦电阻R1,需要求出再利用,可求得R1=3.1K,取R1为3.3K。 为了减少元器件的种类,C1 选用10uF,CE1及CE2选用100uF,均为电解电容。二、第二级确定第二级的电路

6、参数。电路图如图所示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在电路中引入RF2=51,由此可求出这级的电压放大倍数Au2因为IE2=1mA,且,所以又由于预先规定了Au2=40,RF2=51,代入Au2d 公式则得由此可以解得。在利用代入RL2=6.6K则由此可求。选,则由可得。由此可以得出RE2=2.15k,取RE2=2.2k。 第二级的输入电阻可以计算如下三、第三级 .计算.由于输出电压Uo=1V(有效值),输出电流Io=1mA(有效值),故负载电阻(1) 确定RE3及Vcc。在射级输出器中,一般根据RE=(12)RL来选择 RE,取系数为2,则RE3=2RL=2,RL=RE3RL=667.在图6.44中,取I

7、cmin=1mA,Ucmin=1V,可以求出式中,ULP是输出负载电压峰值。为了留有余量,取IE3=3.5mA,VCC=12V;由此可以求出UE3=IE3RE3=3.52=7V.(2)确定RB31及RB32。为了计算RB31及RB32,首先要求出 UB3及IB3,由图6.44可知,UB3=UE3+UBE3=7+0.7=7.7V。选用b3=50的管子,则选用IRB=(510) IB3=0.350.7mA,为了提高本级输入电阻,取0.35mA ,则得 式中忽略了rbe3的影响。(3)确定C2及C3。由于有三级电容偶合,根据多级放大器下限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假设每级下限频率相同,则各级的下限频率应为为

8、了留有余地,忽略第二级的输出电阻(因为标出),则因此,可选用10电解电容器。同理,忽略射级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则因此,可选用100uF 电容。核算技术指标(1) 核算:1.核算射级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射级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可用下式求得且因此得2.核算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第二级放大倍数用下式求得式中,因此可得3.核算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用下式求得,式中,因此可得因此可以求出这说明放大电路元器件的选择是合适的。(2)核算输出电阻。放大电路开环时的输出电阻为故得因此可满足要求。(3)核算输入电阻。放大电路开环时的输入电阻为,式中, 由此可求出闭环时的输入电阻为因此总输入电阻为,可以满

9、足要求。(4)核算放大电路是否稳定,可以判定本例电路不会产生振荡以上是用分立元器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当上限截止频率不高时分(一般几百千赫以下),总结:经过以上分析,方案一符合电路设计指标 三电路设计 1电路如下图所示2.指标验证确定RE3及VCC在射极输出器中,一般根据RE=(12)RL来选择RE,取系数为2.则RE3=2RL=2千欧。RL=RE3/RL=667欧。(如在图中,取I=1mA,U=1V,可以求出V=U+=1+1.4+3.12*2=8.64V上面算式中,ULP是输出负载电压峰值,为了留有余量,取IE3=3.5,V=12;由此可以求出UE3=7V。确定RB31及RB32,为了计算

10、RB31及RB32,首先要求出UB3及IB3,由图可知,UB3=7.7V。;选用IRB=(510)IB3=0.350.7mA,为了提高本级输入电阻,取0.35,则可得RB31=2千欧; 三 原件清单 此电路设计图应用原件有23个,需要原件有(电容,电阻,三极管与实验设计板); 需要电容100欧三个, 电容10欧四个, 3极管三个, 电阻: (1).3.3K一个橙橙里棕 (2).15K一个棕绿里红 (3).5K一个 绿棕里红 (4).22K一个红红里红 (5).13K一个棕橙里红 (6).6.8K一个蓝灰里棕 (7).5.1K一个绿棕里棕 (8).2.2K一个红红里棕 (9).2K二个 红里里棕

11、 (10).1K一个棕里里棕 (11).51K二个绿棕里银四 电路的制作 1.印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1)由任课老师(向老师)提供的印制板,经过裁剪至大小为75*80的电路板。 (2)制作电路板需要的工具有刀片,毫米直尺,钳子,转孔机。 (3)根据电路设计图,由已制作好的印制板75*80,按比例大小在印制板上作图电路线宽为2毫米,线路与线路间距为7毫米。 (4)将制作还的印制电路板,用“沙子”去掉线路上的氧化层,之后用橡皮擦拭干净。 (5)去氧化层之后,擦拭干净,再用助焊剂涂抹在印制电路板的上,全面涂满。 (6)等待助焊剂干却,用打孔机给印制电路板打孔打孔之前应该用铅笔在每条线路装配元件处标

12、记好,标记在线路的中间位置,打孔应为53个。 (7)装配元件,首相应用万用表测试元件大小,根据电路设计图装配元件并形成引脚。 (8)首先应将电阻装配完毕,并用烙铁焊接焊接时,应将烙铁加热之后,放至元件引脚处等待1秒,上锡1秒,等待1秒由引脚处向上将烙铁提起,形成引脚。 (9)电阻装配完毕之后,装配电容,电容引脚高度应留置2mm,电容装配完好,再来装配三极管,三极管高度应与电容高度齐平与(8)相同方法焊接等待元件引脚成形。 (10)元件装配完毕,再将装配好的元件多余出来的引脚用钳子剪掉钳子应与电路板倾斜至45方向剪短。 (11)根据电路设计图在相应位置接上输出、输入电线。五 电路的调试与测量 一

13、、静态调试: 在静态测试中,给电路板+12V的电压,测量得知UE=12V,UA=10.3V,UB=1V,UC=2V,UD=7V左右,如若测试得到次数据,即可进行动态测试。 二、动态调试: 在静态测试完毕之后,改由动态测试,在动态测试中,我们一样施加于电路板+12V电压,接上仪器接头示波器上显示放大倍数为正波。 三、的测量: 通上12V的直流电,在AG方向加上fs=1KHE,Us=10mv的三倍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Ui,Uo的波形,若无失真,用毫伏表测量Ui,Uo的大小,则 四、Ro的测量: 断开RL,测量Uoc,则Ro=Uoc-Uo/Uo*RL。 五、Ri的测量: 接入RL,将Us与Ui之间传

14、入一个22千欧的电阻,RB测出此时Ui,则Ri=Ui/Us-Ui*Rs。 六、BW的测量: 保持Ui=10mv不变,令fs下降记录下Uo=0.7Uo是的fL.在令fs上升,记录Uo=0.7Uo的fH,则 BW=fH-fL.六 心得体会 回顾此次模电课程设计,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八个星期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15、最后在同学们和指导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在此我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次的制作电路中,我感到对于材料,对于元件的一些认知还是太少,有太多的不足,对电路的理解不测底,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往后我应该更加明确的学习巩固知识对元器件的人知也应该加深,不懂的地方应该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再去定夺。七 参考文献(1)童诗白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戴优生主编 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3)陈晓文主编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4)梁宗善主编 电子课程基基础设计.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5)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