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46239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研究摘 要: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发展皆伴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历史的积淀使人文精神渗入到陶瓷艺术的骨子里,无法抽离,便成了魂;。人文精神的内涵有三:科学、文化和艺术。当代陶艺若要进步,必定由此三者来作为突破。陶瓷艺术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人文精神作为基石,故中国陶瓷艺术每每有大提升,背后注定有人文精神的感导。陶艺若要更上一层楼,还需以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追求人性的本质,返回原点再出发。关键词:陶瓷艺术;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029-01一、陶瓷艺术的人文精神概述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英文单词huma

2、nism;,出自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拉丁文的著作之中,第一次是被教育学家尼采曼尔用来解释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的地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这个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是:世界有男刚、有女柔,这是自然规律;礼仪和规矩的明确,这是人文。;这里的人文不等同于人文精神;,但却是我国人文思想的滥觞所出。直至今天,人们对人文精神涵盖的层面仍然在提升之中。我们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正是因为其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层面发展的前提,是关于人存在意义的思考,理清关乎个体精神层面的信仰、崇高理想、社会使命等,以期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同时满足社会所需的终极关怀。那

3、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在这里引用周国平先生的说法: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1)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2)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3)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而人文精神作用于陶瓷艺术,主要具体表现为:以真;为本的科学内涵、以善;为本的文化内涵、和以美;为本的艺术内涵。二、至真: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是指在陶瓷艺术中对真理勇于追求、求真务实的至真精神。克莱格-哈贝森说过:艺术家必须务实他们

4、必须在日渐开放、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中取得成功。;人文精神里至真的科学内涵对于艺术家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陶瓷艺术历经千年,不断前进和发展,成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宋瓷的温文尔雅;元明青花的繁丽;以及清朝彩瓷的珠光宝气,这些都是闻名遐迩的瑰宝,正是制瓷者在传统陶瓷艺术中发扬了至真精神从而造就了这般辉煌。陶瓷艺术人文精神中的科学内涵有三个基本点:坚持用料的考究,是泥性;秉承精湛烧造工艺,是火性;加之资深陶艺家的揣摩,是人性。陶艺的制作实则是陶艺家用主观的人性去接触客观的泥性与火性。考工记中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5、。;考工记里反复强调,匠人制作器物必须遵守自然的规律,造器物,用材料、施工艺皆需因应天时地利。这是中国古代造物的基本法则,是传统人文精神的科学内涵。陶瓷艺术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瓷泥的选择体现影响着制品的白度;施釉技巧的高低决定了瓷器表面的直接感观效果;烧成气氛同样作用着釉色的效果。可以说,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一次伟大的科学突破,陶瓷艺术中人文精神是至真的,它用自身的存在印证着归属者的严谨。在陶瓷塑造的自然客观规律面前,求真务实是唯一能驾驭它的方法。三、至善: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一定艺术文化形式总是一定水平的人文精神的体现。陶瓷艺术通过陶土、釉色、纹样以其特有的审美形式表现着自身独有的人文

6、精神内涵,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融入其中,使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实体化,可以说,陶瓷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至善,它是人文精神中文化内涵的美好体现。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是立足于人性,强调的是人的道德和幸福感的追求,通过修己利人;达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至善境界。所以,当代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至善文化内涵首要的就是尊重人性。这种文化内涵影响下的陶瓷艺术作品,通过对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新解读,带给人们幸福感和道德境界的极大提升。这种意义在元青花的身上显现的最为明显。元代青花瓷器的产生,应是中国和西亚文化交流的结晶,更是元代艺匠们智慧的体现,仍属中国的创造,却合理地吸收异域文化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中

7、外不同民族普遍喜爱和享用。由此来说,这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于元青花艺术创作的协调与融合正是反映了至善天下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化载体的陶瓷艺术也寄寓着深厚的民族性思想,这也是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的重要显现。傅雷说过:陶潜不生于西域,但丁不生于中土,形格势禁,事理、环境、民族性之所不容也。;从他谈到的这句话,我们看出民族性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对于中华陶瓷艺术来说,匋雅有云: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说明我国陶瓷艺术正是因为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性,才可以在世界上出类拔萃。民族性对于陶瓷艺术中的人文精神来说,是最崇高的体现。重视民族性的作用也是当代陶艺发展的前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8、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深化我国陶瓷艺术的民族性是创作出优秀陶艺作品的法宝。我国陶瓷艺术以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闻名世界的国粹和国家象征,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加强国家的统一性,构建天下至善的大同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四、至美: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艺术内涵在中国传统陶瓷发展的漫漫长河里,对美的极致追求,一直伴随着对文人心境的体味和对士人精神的高度认可。这使得传统陶瓷的美经由器物本身,却更多地体现出超然物外的绝世之美,这正是传统人文精神在陶瓷艺术中的极佳诠释。陶瓷工艺本身呈现出的情趣之美也丰富了陶瓷艺术人文精神的艺术内涵。窑变;便是如此。南窑笔记一册中载: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

9、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写的便是先人对于窑变;的感受。在外界环境影响和个别坯体的特殊作用下,窑内产生的偶发气氛;,就像是某种魔法,在作品完成的时候,你能想象到或者意想不到的陶艺现象都有可能出现。宋代著名的钧窑,釉色乳浊且变化多端,偶有蚯蚓走泥纹甚为奇妙;福建的建阳窑,因窑变;产生的兔毫釉、鹧鸪斑与油滴釉也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窑变都是客观的天为;,但如果没有工匠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日常烧制成果和经验的把握与总结,自然也不会呈现出美妙的形象。所以说,艺术内涵不论随机与特定,都是人文精神不可分离,只有人文精神渗透进作品创作中,才会有妙不可言的艺术美被发现或发明。

10、五、结论中国几千年发展,对于人文精神的理念一直存在,也影响了各朝各代的陶瓷艺术。纵观历史脉络,从先秦时代的陶器至春秋战国的礼器,宋元明清的辉煌至当代陶艺的百花齐放,不同时期的巨大飞跃,皆是我国陶瓷艺术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完美统一结合后的结果。所以我们说,伟大的陶瓷艺术创作离不开人文精神的作用,始终围绕人文精神中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三大内涵的统一指引。陶瓷艺术的繁荣,是任何热爱陶艺的人所向往的,也是陶瓷艺术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正值中国陶瓷艺术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当下接踵而来的新问题,需要发展符合本时期的人文理念并深入融合其中。我们相信,人的精神世界可以通过欣赏陶瓷艺术的美而满足、自身得到升华,达

11、到真;善;美;的境界。注释:王丽娟.改革大学德育体系需要纳入人文精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02):55-58.克莱格-哈贝森(美).艺术家之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陈进海.世界陶瓷.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参考文献:【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2】守望与拓展中国美术馆陶瓷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3】吴光荣.陶人心语.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4】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5】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出处:文艺生活-下旬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