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50169 上传时间:2021-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答案黄坚习题详解讲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习题2-1试建立图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uC-(a)(b)解:( a)解法一:直接列微分方程组法duCuCuOduO12dui1CdtR1R2RRuOdtCR1 R2dtuiuCuiuOCR1解法二:应用复数阻抗概念求R11( 1)I (s)U O ( s)(2)CsU i (s)I ( s) U O ( s)R2R11Cs联立式( 1)、( 2),可解得:U o (s)R2 (1R1Cs)U i(s)R1R2R1 R2 Cs微分方程为 :duoR1 R2uodui1 uidtCR1 R2dtCR1( b)解法一:直接列微分方程组法uLL di LdtiLuOR2

2、uCuL uOuiR1 (C duCuO ) uCdtR2R1 LCd 2uo(L R1 R2 C)duo(R1 R2 )uo Ru2idt2dt解法二:应用复数阻抗概念求U C (s)U O (s) (R2Ls)R2U i (s)R1 U O ( s)U C ( s) U C (s)R21sCR1 LCs2U o ( s) ( LR1 R2 C)sU o (s)(R1R2 )U o (s)R2U i (s)拉氏反变换可得系统微分方程:d 2 u odu oR1 LCdt 2(LR1 R2 C ) dt(R1R2 )u oR2 ui2-7 证明图示的机械系统(a)和电网络系统 (b)是相似系统

3、(即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AB(b)(a)解: (a)取 A 、B 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对 A 点有K1 ( xixo )f1 ( xi xo ) f2 ( xo y)(1)对 B 点有f 2 ( xoy)K 2 y(2)对式( 1)、( 2)分别进行拉氏变换,得K1 ( XiXo )f1 (sXisXo )f2 (sXosY)f2 (sX o sY)K 2 Y消去中间变量 Y ,整理后得X o ( s)( f1 s K 1 )( f 2 s K2 )X i ( s)( f1f 2 )s K 1 ( f 2 s K 2 ) f22 s2f1 f 2 s2( f1f 2 )s 1k1k2k

4、1k2= f1 f2s2(f1f2f2) s 1k1 k2k1k2k1(b) 由图可写出Eo (s)Ei(s)1R21R11C2 sC1 sR1C1 s1R2C2 s整理得Eo (s)R1 R2 C1C2 s2(R1C1R2 C2 )s1Ei(s)R1 R2 C1C2 s2(R1C1R2C2R2C1 )s 1比较两系统的传递函数, 如果设 R1f 1 , R2f2 ,C11 K 1 ,C21 K 2则两系统相似。2-9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c(t )1e 2te t ,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单位脉冲响应。解:k (t )dc( t)2e 2te t(s)Lk (t )2s13s2

5、dts 21 (s1)(s2)2-10 试绘制下列方程组描述的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 s) 。R( s)X1 (s)R(s)G1 ( s) G1 ( s)G7 (s) G8 (s)C (s)X 2 (s)G2 ( s) X 1 (s) G6 (s) X 3 (s)X 3 (s) X 2 (s) C( s)G5 ( s)G3 (s)C( s)G4 ( s) X 3 (s)解:系统结构图如下:利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或梅逊增益公式可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C(s)G1G2 G3G4R(s)1G2 G3G6G3G4 G5G1G2 G3 G4 G7G1G2 G3 G4 G82-11试用结构图等

6、效化简或梅森公式求图示各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R( s)解:(a)L1G2 H1 , L2G1G2 H 2 , P1 G1G2 , 1 1, P2 G2 G3 , 2 1C(s)G1G2G2G3R(s) 1 G2 H1G1 G2 H 2(b)L1G1G2 H , L2G1G4 HP1 G1G2 , 11, P2G2 G3 , 2 1 G1G4 HC( s) G1G2G2G3 (1 G1G4 H )R(s)1G1G2 H G1 G4 H解:(c)L1G1 G2 , L2G1 H , L3G3 H , P1G1G2 ,11G3 HC(s)G1G2 (1G3 H )R(s)1G1G2G1 H

7、G3 H(d)L1G2 H , P1G1 ,11, P2G2 ,21C( s)G1G2R(s)1G2 H2-12 求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C (s) 。R( s)D (s)解:L1G1G2 H 3 , L2G2H 2(a)R(s)C( s) : P1G1 G2 ,11C(s)G1G2R(s)1 G1G2 H 3G2 H 2D(s)C(s) : P1G2 ,11, P2G1 G2 H 1 , 2 1C(s)G2 G1G2 H 1D (s)1 G1G2 H 3G2 H 22-13 求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E(s) 。R( s)R(s)(b)解:L1G2 G3G5 , L2G

8、3G4R(s)C( s) : P1G2 G3 G5 ,11, P2G1 G5 ,21C( s)G2 G3 G5G1G5R(s) 1 G2 G3 G5G3 G4R(s)E( s) : P11,11G3 G4 , P2G1 G5 ,21E( s) 1 G3G4G1G5R(s) 1 G2 G3 G5G3 G4第三章时域分析法习题3-1 设温度计需要在一分钟内指示出响应值的98%,并且假定温度计为一阶系统,试求时间常数。如果将温度计放在澡盆内,澡盆的温度以的速度线性变化,求温度计的误差。解:传递函数3-4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求该系统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 、超调量 和调整时间 。解:, .。

9、3-6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试求:(1)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 系统的阻尼比 和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解: (1)(2) , .3-7 设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解:3-8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当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试选择参数及 值。解:3-11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试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 2)( 3)( 4)(1)Routh: s319s220100s14s0100第一列同号,所以系统稳定。(2)Routh : s319s220200s1-1s0200第一列变号,所以系统不稳定。(3)Routh : s

10、41185s3816s2165s1216s05第一列同号,所以系统稳定。(4)Routh : s5131s4621s3165s221s1-6s01第一列变号,所以系统不稳定。3-12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解: (1)系统特征方程:Routh :s3140s214Ks1560-Ks0K系统稳定, 560-K0,K0所以: 0K0,K-270所以: 27K1923-13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确定系统稳定时的取值范围。解:开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Routh :s3110s210s1s010系统稳定,即3-16 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各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速度误差系数和加速

11、度误差系数,并确定当输入信号分别为和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1)(2)解: (1)(2)I(3)(4)(3)II 型系统(4) 由劳斯判据知系统不稳定,故不存在稳态误差。3-17 闭环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1) 当 ,超调量 ,调整时间 时,试确定参数 和 的值;(2) 当输入信号分别为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解:(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2) 系统为 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3-18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确定使阻尼比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稳态误差的参数和 的取值。解:3-19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试求:(1) 在 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2) 在 和 同时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12、3) 在 作用下,且 和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解: (1)r(t) 作用时,令, ,则(2) 作用时,令,(3)3-20 图示复合控制系统中,试选择和 的值,使系统由型系统的无差度提高为型系统的无差度。解:要想系统误差度为III 型系统无差度,则需要当时,稳态误差零。令 得3-21 系统结构如左图所示,(1) 若 为一阶环节,输出响应曲线如右图所示,求;(2) 若 ,试求当和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所以,系 差 :第四章根 迹分析法 4-2 位回 控制系 的开 函数, 用解析法 出从零 化到无 的 根 迹 ,并判断-2, j1, (-3+j2) 是否在根 迹上。解:-2 在根 迹上,( -3+j2

13、 ), j1 不在根 迹上。4-3 反 控制系 的开 函数如下, 画出各系 的根 迹 。(2) (3) ,解:( 2)1)开 零、极点:p1=0, p2=-1,p3=-4,z=-1.0 , n=3, m=12) 上根 迹段: ( 0,-1),( -1.5, -4)3)根 迹的 近 :4)分离点和会合点( 3) 1)开环零、极点: p1=0, p2,3=-1 ,n=32)实轴上根轨迹段: ( 0,-1),( -1, -)3)根轨迹的渐近线:4)分离点和会合点5)与虚轴交点:4-5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画出系统的根轨迹,标出分离点和会合点;(2) 当增益 为何值时,复数特征根的实部为 -2

14、?求出此根。解: ( 1)1)开环零、极点:p1=0, p2=-1 z=-2 , n=2 , m=12)实轴上根轨迹段: ( 0,-1),( -2, -)3)分离点和会合点可以证明该根轨迹是一个半径为1.414,原点在 -2 处的标准圆( 2)系统特征方程为4-6 单位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为使主导极点具有阻尼比,试确定的值。解:系统的根轨迹如图:d=-0.45在根轨迹图上作射线: = 60o与根轨迹相交点为s1 和 s2设相应两个复数闭环极点分别为:则闭环特征方程式可表示为比较系数,得:4-7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绘出该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图;(2) 求系统具有阻尼振荡响应的取

15、值范围;(3) 系统稳定的 最大为多少?并求等幅振荡的频率;(4) 求使主导极点具有阻尼比 时的 值,并求对应该值时,零极点形式的闭环传递函数。解:( 1)1)开环零、极点:p1=0, p2=-2, p3=-4 , n=32)实轴上根轨迹段: ( 0,-2),( -4, -)3)根轨迹的渐近线:4)分离点和会合点分离点对应的5)与虚轴交点:( 2)系统具有阻尼振荡响应的取值范围是:( 3)系统稳定的 ,等幅振荡频率为( 4)同上题方法可求得:阻尼比时4-8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解: 1)开环零、极点:p1=0, p2=-1 , p3=-2, n=32)实轴

16、上根轨迹段: ( 0,-1),( -2, -)3)根轨迹的渐近线:4)分离点和会合点5)与虚轴交点:所以,系统稳定的取值范围是:4-9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2) 确定系统临界稳定时的开环增益;(3) 确定与临界阻尼比相应的开环增益。解:( 1) 实轴上的根轨迹: 0, -50,-100,- 分离点:求解得 渐近线:根轨迹如图所示。(2) 系统临界稳定时(3) 系统临界阻尼比时4-10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系统在时的根轨迹,并确定系统临界阻尼时的 值。解:1)开环零、极点:, n=2 ,m=12)实轴上根轨迹段: ( -2, -)3)分离点和会合点

17、s1=-3.732 , s2=-0.268(舍)此时系统即为临界阻尼情况,对应的4)出射角4-12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画出反馈系数为变数的根轨迹。解:则,系统等效开环传递函数1)分离点和会合点s1=-3.16, s2=3.16(舍)2)与虚轴无交点:3)4-14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闭环根轨迹通过(-0.65+j1.07) 点,试绘制从 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解:系统特征方程为:将 s=-0.65+j1.07 代入上式,可得:1)根轨迹的渐近线:2)分离点和会合点5)与虚轴交点:所以,与虚轴无交点。4-16 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求闭环出现重根时的 值和对应的闭环根。解:由系统特征方程可得系统等效开环传递函数1)根轨迹的渐近线:2)与虚轴交点:3)分离点和会合点:分离点对应的此时特征方程可写为:与题目已知系统特征方程对比可得4-17 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增益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解:1)分离点和会合点:此时增益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时系统都是稳定的;时,系统是过阻尼系统;时,系统是欠阻尼系统;时,系统又变成过阻尼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