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生态林业发展规划前言“十四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提升产业富民能力,弘扬生态文化,为建设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提供生态支撑和基础保障。以创建国家公园和推进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实施“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惠民,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乡
2、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日益突显。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深化八八战略”系列决策部署,根据“十五五纲要总体构想,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编制了县生态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着力构建县现代林业治理体系,聚力将县打造成“最生态窗口”,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工作回顾3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3二、建设主要成效5三、存在困难与问题23第二章发展机遇、编制依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总体布局25一、发展机遇25二、主要依据27三、指导思想29四、主要目标29五、总体布局33第三章建设生态林业促进生态文明36一、全面推行
3、林长制36二、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建设39三、自然保护地建设41四、生态修复工程43五、生物多样性保护46一、森林旅游发展49二、构建高效用材林生态产业体系53三、构建高效竹林生态产业体系56四、构建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生态产业体系58五、构建经济林生态产业体系61第五章建设活力林业加快林业改革64一、实施国乡合作经营试点改革64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69三、深化国有林场改革72第六章主要保障措施76一、加强组织领导76二、加大资金保障77三、完善技术支撑77四、强化队伍建设78五、严格考核评价78附表:县生态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县生态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
4、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工作回顾“十四五”期间,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县坚持把优化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把绿色惠民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主要动力,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林业发展基本保障。在全体林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任务,林业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林地面积251.6万亩,森林覆盖率86.06%,活立木总蓄积1480.9万立方米,单位蓄积量居全省前列。省级以上公益林141.0763万亩
5、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56%,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7.4226万亩,省级公益林12休6537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5.2925万亩,其中国有0.1998万亩、集体和个人5.0927万亩。绿化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9.77万亩,累计赠苗420万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处,面积38.2万亩;全县共有古树名木5051株。没有发生重大森林消防案件,森林火灾受害率、发生率和控制率三项重要指标均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县竹林面积41.7万亩,新建竹林道210条239公里,累计建设竹林道近2500公里,竹林主干道硬化157条181公里,建设竹林示范基地1.2万亩。新建林下经济基地1.33万亩,总规模达到1.6
6、9万亩;锥栗基地3.65万亩;木本油料基地2.59万亩,其中香I基地0.19万亩,油茶基地2.4万亩。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232.46万人次,平均每年游客量246.49万人次,年均增长2.09%。实现旅游收入89.98亿元,年均增长14.68%。期末林业总产值达到71.52亿元,年均增长1.65%o二、建设主要成效(一)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底色进一步擦亮L公益林管理全面加强Ll公益林建设成效日益显现,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的理念渐入人心。至“十四五”期末,全县共有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141.0763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6%,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7.4226万亩,省级公益林123.6537万亩。截
7、止2025年,累计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9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2.9亿元。根据县公益林建设与效益公报,2019年县公益林总生物量1332.97万吨,乔木蓄积量754.12万立方米,年涵养水源6.56亿吨,固持土壤337.2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230.30万吨,释放氧气143.55万吨。省级以上公益林发挥生态效益151.00亿元,平均每亩1.0704万元。公益林建设已经成为惠农最广、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深受全社会和广大林农欢迎。庆元县省级以上公益林分布图图1:县省级以上公益林分布图1.2公益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护林员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一是规范公益林损失性补偿金发放制度。通过加强公益林
8、补偿金规范管理,积极化解公益林补偿金发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实行公益林补偿资金“阳光发放”。二是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完善县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通过优化完善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划定公益林管护责任区、提高护林员报酬等措施明确护林员职责。三是认真落实护林队伍的“五个一”建设,实施护林员考勤系统等措施进行管护成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考核奖励和继续留用的依据。2.国土绿化工作稳步推进2.1开展美丽健康森林建设,着力构建“彩色、健康、珍贵”森林。着力构建“多功能、高质量、多色彩、深层次”的森林景观,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景观价值,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森林旅游,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以珍贵、速生、彩化树
9、种建设为基础,重点营造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彩色树种,实现绿化、彩化、美化。“十四五”期间,全县完成营造林面积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L6万亩,迹地更新3.47万亩;全民开展义务植树140.18万株,“3.12植树节”赠送珍贵树苗420万株,完成“新植1亿株珍贵树”321万株;完成彩色森林建设、木材战略储备林、森林抚育任务IL4万亩。表1:“十四五”期间县国土绿化情况表单位:公顷万株年度人工造林迹地更新珍贵树种基地义务植树株数森林抚育新植1亿株珍贵树2.2美丽乡村建2016年161.91506.87166.6730.661041.9170.15设全面开花,初步形2017年0.11476.97
10、198.2729.862850.9369.8成“一乡一特色、一2018年20.27483.40165.4027.32618.8867.3村一品味”的美丽村庄。围绕“寻梦菇2019年13.13306.79243.3325.95533.3356.9乡、养生”的战略目标,坚持“让森林走2025年867.27542.07100.0026.41533.3356.9进城市,把城市融入森林”理念,结合合计1079.982316.IO873.67140.187578.39321.05“一村万树”、“三改一拆”和“六边三化三美”等行动等,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味”的美丽城镇。截至目前,我县已成
11、功创成省级森林城市,拥有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氧吧3家,其中林场被评为省“最美森林氧吧”,建成省级森林小镇1个,森林人家6家,林业体验园3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6个。打造“珍贵树种进乡村”村庄绿化的升级版,已建成“一村成万树”示范村16个,推进村127个。2 .3林木种苗发展迅速,推进林木种苗良种化、容器化、珍贵化。“十四五”期间,种苗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县从事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及经营者共24家,国家珍贵树种良种基地1个。截止“十四五”期末,全县苗木花卉生产经营面积1152亩(设施栽培面积280亩),生产种子5545公斤,苗木2701.9万株;种苗花卉从业人员2300人,年产值12104万元
12、其中县国家级珍贵树种良种基地肩负起我省楠木、红豆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承担全省珍贵树种调剂容器苗培育项目,肩负为全省林业建设、国土绿化、生态修复提供珍贵多样的高质量林木良种种苗的重担。3 .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进展迅速3.1 规划引领,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全县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方案,从原来5处省级以上保护地优化整合成百山祖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双苗尖一月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3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后的自然保护地面积25344.60公顷,增加了7753.5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36%o32积极创建,加快国家公园建设步伐。百山祖国家公园面积505平方公里,其中片区
13、面积205.40平方公里,占40.60%。自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县第一时间召开创建部署会和攻坚会战推进会,将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作为不容有失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组建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所有副组长均为副县领导的顶格推进架构,全力推动各项创建任务快速突破、落实落地。2025年9月,国家林草局对我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行验收评估。3.3落实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遵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着力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落实不同功能分区的管控要求,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采取严格保护、加强管护、扩大封育和抚育规模等措施,对森林、河流和野
14、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森林、湿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栖息于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老的地质遗迹和多样的文化遗产等实行全面保护。对天然林及天然次生林实施封育保护,逐步减少毛竹林、经济林经营规模,使区域内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提高,珍稀物种栖息地得到重点保护和扩展,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森林管护持续加强,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1 .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森林结构趋于合理。全县林地面积251.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6.06%,为全省最高;活立木蓄积1480.9万立方米,乔木林单位蓄积达6.46立方米
15、/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单位面积蓄积、针阔混交比均呈增长态势,森林结构朝着有利于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阔叶化方向变化,森林年龄结构趋于合理。2 .进一步加强采伐限额管理,合理安排采伐计划。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控制、科学采伐、及时更新”的工作原则,林木采伐管理规范有序,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良好,确保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地位不动摇。推动权利规范、公开、透明运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林木采伐的规范管理,实现群众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林木采伐进行全程“阳光”公示,即林农申请采伐林木情况公示,限额计划安排情况公示,审批前公示以及发证情况公示;推进“合议式”集体“阳光”审批。
16、严格制度,做好采伐管理各项工作。严格采伐管理,实行采伐面积与采伐蓄积双控的管理制度,执行生态公益林抚育更新采伐管理办法和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相关制度,制定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制度,从2018年起,实行“双随机”检查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表2:全县“十四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详见下表单位:万立方米年度年度采伐限额使用情况征占用林地等不占限额合计年度采伐限其中:公益其中:商额指标占比林品林指标2016年12.08951.70%0.28311.8060.512017年13.086551.80%0.22412.8620.42932018年13.768552.17%0.155
17、513.6130.61462019年11.291245.36%0.144311.14690.34092025年5.229122.36%5.17910.050.66423 .构建林业“一张图”,基本实现森林经营管理数据“落地上图”。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林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十四五”期间,县紧紧围绕数字政府建设重大机遇和“整体智治”工作理念,以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简称“一张图”平台)建设为基础,在省林业局的统筹部署下,有序开展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审批、造林更新、森林抚育等森林经营管理数据“落地上图”工作,高效推进森林资源相关业务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18、实现管理高效协同、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森林资源一体化管理应用体系。浙江省林业大数据分析图3: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4 .把握政策法规,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一是严格执行林地分级管理的原则,利用林地一张图、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成果,根据建设项目性质的不同,按林地分级情况进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二是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建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不良信誉记录制度,单位或个人应对作出的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评价报告或者林地现状调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加强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质量;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使用林地申请,经指派工作人员现场查验,并进行公示后按时办理审核审批手续。三是严格执行林地总量控制
19、和定额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使用林地的,应当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合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四是严格按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收费,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性质、森林类别、地类足额及时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表3:2016-2025年征占用林地情况统计表单位:公顷年度征占用林地临时占用林地林业生产设施占用林地合计2016年49.508821.907785.9764157.39292017年35.140513.991299.8962149.02792018年32.47142.5949110.1098145.17612019年102.423861.3498163.77362025年36.
20、38820.914566.0525103.3552合计255.932739.4083423.3847718.72575 .加强森林督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加强对现有的执法力量和职能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推进林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和规范林业执法,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林业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森林资源保护职责。扎实开展森林资源保护行动。持续开展森林督查,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非法采伐林木等涉林违法行为;全力推动森林督查、“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等各类涉林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有效增强了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的力度,同时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1、提升了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强化“一盘棋”推进、细化“一张图”作战,为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和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不竭的绿色发展活力保驾护航。6 .多措并举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森林消防进行网格化巡查管理,完善森林消防应急预案,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建立有偿扑火制度,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下大力气做好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防火工作,清明等重要节日严防死守。“十四五”期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消防案件,森林火灾受害率、发生率和控制率三项重要指标均大幅优全省、全市平均水平。7 .内查外堵,科学防治,实现松材线虫病可防可控。“十四五”期间,我县发生松材线虫病,2019年被确定为疫区。发生松材线虫病后,采取了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
22、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治思路,组织制定防治方案,开展疫情防治。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防控责任主体的协同努力下,累计清理枯死松树28916株,打孔注药9万支,保护优势松树和古松树1万余株,累计投入资金850万元。实现了枯死松树数量和防控资金双下降,达到了可防可控的目标。表4: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年度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5年清理死树(株)1487282975747防治费用(万元)346273231(三)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富民能力进一步增强。L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竹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十四五”期间,新建竹林道21
23、0条239公里,到期末全县累计建设竹林道近2500公里,全面形成竹林之间互通,竹林道与乡、县、省道互通,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林区道路网络,受益竹林面积达到30多万亩,每年直接为林农节省采运成本5820万元;竹林主干道硬化共157条181公里;共建设竹林示范基地1.2万亩;2018年在黄田镇朱黄村建设集示范推广、旅游观光、自助采挖、度假休养、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笋用毛竹丰产示范园1个;真诚竹木有限公司、县佳美竹业有限公司、祥和家居有限公司,咏盛竹木有限公司等4家竹制品企业取得FSeYOC产销监管链和FSC-FM森林经营认证;拥有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6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市排名第一。
24、表5:“十四五”期间竹林道建设情况单位:条、公里、万元年度新建竹林道路竹林主干道硬化里程条数补助金额里程条数补助金额合计239.1473210695.7392180.67391573697.85652016年73.824356217.985232.174630580.1742017年79.31370218.80299.7253832093.42852018年36.0135108.95248.7740441024.25402019年0000002025年50491500002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建设。科学利用丰富的林下土地和空间,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粮等林下经济,让森林发挥
25、倍数效应,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加快建立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重点发展林下套种黄精、重楼、三叶青等中草药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县林下经济(林下中药材)建设总规模达到1.69万亩,为实现“一亩山万元钱”,农民增收和森林资源“双增长”,确保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积极推动锥栗、油茶、香榷等产业发展。通过低产林改造、地力培育、新建基地等措施,建设锥栗、油茶、香I等基地总规模达7.3万亩,产值产量稳步上升。4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立足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景观,以百山祖、巾子峰两个国家4A级景区为中心,大力推进森林休闲
26、养生区、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建设,发展以森林生态观光、户外有氧运动、乡村避暑休闲、林区养生度假等为主要旅游产品的森林旅游产业。(四)林业改革深入推进,绿色活力进一步激发1 .率先完成创建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工作。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是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创新举措,在不改变集体林地权属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和共管机制,是保护自然资源完整性和有效性,实现自然资产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自启动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地役权改革工作以来,我县专门成立专案组负责国家公园地役权改革工作,通过专案组的不懈努力,2025年6月,完成4个乡镇13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及2个国营林场总面积30余万亩林地确权登
27、记和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有效地化解了多起往年山林纠纷积案。2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斐然。一是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2.34亿元,发放贴息资金2260.33万元,盘活森林资源资产97万亩;二是积极推进林业创新金融产品一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实现生态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业发展“三赢”;三是积极开展政策性林木保险,建立和完善森林补偿机制,增加林农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四是持续推进“两林、两权”流转,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全县林地流转面积达到34.1万亩,发放林地经营权证面积2.02万亩;五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以“林权入股,亲情链
28、接,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股份制家庭林场,创新了林业发展新机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基地、中国发达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区。2 .启动全国首个楠木城建设,传承与发展楠木文化。启动“中国楠木城”,建成楠木生态网络和谐、楠木生态产业发达、楠木生态文化繁荣的国际特有的以楠木为主打树种,其他珍贵树种协同发展的现代城市森林新格局,形成处处有楠木、时时闻楠香的和谐氛围,让识楠、爱楠、拥楠意识深植于人民内心,将建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楠木城市,弘扬中国楠木文化。3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的义务植树活动在我县已经连续
29、开展十五年,植树节进行赠苗活动已连续开展五年,广泛深入地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对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4 .保护古树名木,丰富文化内涵。我县通过普查、建档,为每一棵古树名木建立“户口册”;制作铭牌建立“身份证”挂牌保护,通过二维码扫描就可查阅古树名木详细信息,对保护古树名木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对健康状况较差的古树名木进行“一树一策”保护,让每株古树名木都能“老有所养”,全县共有古树名木5055株。充分挖掘和保护生态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文化传
30、统,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我县拥有生态文化基地3家。三、存在困难与问题(一)森林资源质量和存储量不足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虽然较高,但是森林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森林存储量与我国林业发达地区仍有差距。森林结构中仍然存在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近成熟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的局面。另外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少,杉木、马尾松等林分占比较大,整体森林林分结构、林龄结构、树种结构不合理,全县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仍有提高空间。(二)森林资源保护任务艰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风险越来越高,管绿护绿责任不断加大。当前乡村年轻人员的外流,林业信息化和
31、现代化技术手段落后,导致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等有所降低,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威胁。机构改革导致林业执法力量下降,对违法征占用林地、盗伐滥伐林木的执法带来了压力。(三)公益林(天然林)生态补偿不到位生态公益林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但与经营商品林相比,公益林补偿远远低于商品林收益。依然存在补偿标准偏低、管护矛盾突出、补偿基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未与生态效益挂钩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县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35元,与商品林地租金为100-200元相比差距甚大,与2019年县
32、公益林建设与效益公报发挥生态效益平均每亩L0704万元相比就更为悬殊。(四)林权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全国林改看,林改看”,曾经林改工作全国有名,但近几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在深入开展以林权抵押贷款、林权信息化、林权流转及林业产业发展等为重点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新的做法出现。改革需要活力,需要突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林权制度改革需要不断取得突破,走出一条新路子。(五)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由于县财政资金薄弱等原因,全县大部分重点林区、国有林场等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林区道路不足、防火林带建设不够、巡护车辆短缺、监控设备基本没有,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尚未配备到每一个基
33、层林业工作人员,导致护绿管绿没有足够的保障。(六)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林业发展面临着由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的生产模式转变,林业服务体系建设薄弱,林业资源管理任务增多,技术要求提高为林业建设新常态,基层林业部门面临严重的技术人才短缺,本就基础薄弱的林业人才队伍出现断带,留不住年轻人才等问题,导致各项先进的林业设备和信息系统运转不畅,新的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章发展机遇、编制依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总体布局一、发展机遇(一)生态林业建设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受重视林业在维护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生物安全、气候安全、木材安全、农民就业增收
34、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二)生态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这一表述,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为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生态屏障,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三)生态林业建设是打造“最生态窗口”的重要支撑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践行国家保护环境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为担纲“之赞”,构建知名生态品牌,带动生态产品
35、价值实现,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建设,县是打造美丽“最生态窗口”中重要的一环,围绕生态林业建设“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积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县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扩大林业生态经济总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生态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四)国家公园给生态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公园的创建,给林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生态风向标。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建设能够提升全县的整体生态治理水平,让县在生态建设中获得高起点高占位,以国家公园品牌、标准、理念打造生态经济,将百山祖国家公园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旗舰型项目,
36、实现全域联动发展。二、主要依据“十五五”生态林业发展规划起止时间为2026年至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我县林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林业发展规划是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为了科学编制“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我们主要参考了以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6 .省森林管理条例;7 .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8 .国有林场管理办法;9 .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10 .省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11 .省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试
37、行);12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意见;13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14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15 .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省林地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通知;16 .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6-2030年);17 .省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18 .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方(2025-2024年);19 .省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案(2026-2030年);20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21 .省森林消防条例;22 .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23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
38、纲要;24 .百山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5-2030年);25 .其他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八八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紧密结合林业实际,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之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为总抓手,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39、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四、主要目标(一)绿色生态底色更加厚实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公益林建设管理,全面禁止天然商品林采伐,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始终把绿化造林、资源培育、公益林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不松干劲,常抓不懈。以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行动计划和“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为总抓手,加快绿化造林步伐,不断提升和优化森林结构。(二)绿色生态产业更加壮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林业经济潜力,把“九山”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重
40、点发展林下经济、木本油料、花卉苗木、竹木、森林康养五大千亿主导产业。一要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持续推广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芨、竹荔、山稻、藜麦等复合经营模式,加快林药、林粮、林菌等复合经济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激发传统产业生机和活力,增加林农收入。二要提升油茶、锥栗、香槌等产业。加快推进油茶、锥栗、香棚等“生产T加工T品牌T销售”产业链,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油茶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创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三要强化林木种苗产业。坚持依法治种、强种兴林、兴种富发,加大对育种理论、技术、种质资源、育种材料创新等研究的支持力度,在规范种苗市场秩序、强化种苗工程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种
41、苗质量。充分应用林木育种的科研成果,加快林木良种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要做强毛竹产业。一方面要运用现代林业科技手段,建立一批高效竹林示范基地,提高原竹自给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毛竹林道建设,提升毛竹产业发展基础,为竹农开通更多的“富民通道”,节本增效。五要大力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森林医疗、运动、康复、养生、养老、旅游、教育、文化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良、管理完善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逐步构建产品丰富、标准完善、服务优质、融合发展、效益明显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三)森林资源管理更加到位严守“林地、湿地、物种”3条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最严格
42、生态保护制度,森林、林地、湿地、天然林、公益林得到全面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强化,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系统化资源保护体系。着力提升林业数字化管理水平,紧紧围绕数字政府建设重大机遇和“整体智治”工作理念,以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简称“一张图”平台)建设为基础,有序开展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审批、造林更新、森林抚育等森林经营管理数据“落地上图”工作,高效推进森林资源相关业务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管理高效协同、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森林资源一体化管理应用体系。表6:“十五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单位2025年2030年属性1林地面积万亩251.6
43、以国土三调融合结果为准约束性2森林覆盖率%8686约束性3森林总蓄积万立方米1480.91655约束性4乔木林单位蓄积量立方米/亩6.467.9约束性5生态公益林万亩141.07145约束性6自然保护地万亩38.238.2约束性7林业总产值亿元71.5286.7预期性8森林火灾受害控制率%000.8预期性9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控制在要求范围内0.8预期性10新增百万亩万亩无3.3预期性11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万亩无26.89预期性五、总体布局根据县自然生态环境特征以及森林结构、林分现状、产业结构等特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要求,规划形成“一园一城四区”的县域总体布局。“一园”
44、即百山祖国家公园;“一城”即中国楠木城;“四区”即毛竹产业发展区,木材战略储备区,林下经济示范区,森林旅游康养区。图4:县生态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布局图(一)“一园”:构建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核心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以“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理念为基础,构建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核心,以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全面提升全县的整体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领全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互惠支撑、共同发展的局面。(二)“一城”:构建以中国楠木城为主题的珍贵多彩森林建设发展体系围绕“一个楠木中心城、十条楠木景观带、百个楠木精品点、万顷楠木大森林”等四个工程进行建设。通过楠木公园、楠
45、木景观道、楠木风情村的建设,着力建设“彩色、健康、珍贵”森林,形成多彩、自然、稳定、高效的森林景观格局,为打造“最生态窗口”提供强大的绿色保障。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提升森林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三)“四区”:构建以毛竹产业、木材战略储备、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L毛竹产业发展区以黄田、隆宫、安南等毛竹主产区为中心,通过建设高产笋、竹示范基地,提升全县竹林经营水平,提高现有低产低效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以及通过严控除草剂使用、竹林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推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优质、安全和可持续经营,逐步形成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培训于一体的毛竹产业。2
46、 .木材战略储备区立足生态优势,以“珍贵健康彩色”森林为主题,以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基地为重点区域,通过迹地更新、疏伐抚育、景观改造、补植珍贵彩色树种、大径材培育等措施,全面提高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数量和质量。3 .林下经济示范区以东部乡镇及高山地区为重点区域,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森林发挥倍数效应,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达到“一万山万元钱”的目标。4 .森林旅游康养区以百山祖、巾子峰、双苗尖为核心区块,立足森林生态区位优势,以森林乡村、森林康养为基点,建园集群、串点联线,做足“林业+旅游”文章。第三章建设生态林业促进生态文明一、全面推行林长制(一)发展目标到2026年低,在全县范围内基本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林长制管理体系。到2030年底,林长制责任体系不断深化,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有量等保持稳定,资源总量不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绿色观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