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56850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含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 分) i 是虚数单位,复数=()A1iB 1+iC+iD+i2(5 分)设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2y 的最小值为()A2B3C4D53(5 分)已知命题 p:? x0,总有( x+1)ex 1,则 p 为()A? x0 0,使得( x0+1)e1B? x00,使得( x0+1)e 1C? x0,总有( x+1)ex 1D? x 0,总有( x+1) ex1 2)4(5 分)设 a=log2, b=log ,c= ,则(AabcBbacCacbDcba5( 5 分

2、)设 an 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Sn 为其前 n 项和,若 S1,S2,S4 成等比数列,则 a1=()A2B 2CD6(5 分)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y=2x+1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A=1B=1C=1D=17(5 分)如图, ABC是圆的内接三角形, BAC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交 BC于 E,过点 B 的圆的切线与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下列四个结论:1 BD平分 CBF; FB2=FD?FA; AE?CE=BE?DE; AF?BD=AB?BF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BCD8(5

3、分)已知函数f(x)=sin x+cos x( 0),xR,在曲线 y=f(x)与直线 y=1 的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则 f (x)的最小正周期为()ABCD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9(5 分)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向,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 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名学生10( 5 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m3211( 5 分)阅读如图的框图,运

4、行相应的程序,输出S 的值为12( 5 分)函数 f (x) =lgx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3( 5 分)已知菱形 ABCD的边长为 2, BAD=120,点 E,F 分别在边 BC,DC上, BC=3BE,DC=DF,若 ? =1,则 的值为14( 5 分)已知函数 f(x)=,若函数 y=f(x) a| x| 恰有 4个零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3 分)某校夏令营有 3 名男同学, A、 B、 C 和 3 名女同学 X,Y,Z,其年级情况如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男同学ABC女同学XYZ现从

5、这 6 名同学中随机选出2 人参加知识竞赛(每人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设 M 为事件 “选出的 2 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恰有 1 名男同学和 1 名女同学 ”,求事件 M 发生的概率16(13 分)在 ABC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ac=b,sinB=sinC,()求 cosA 的值;()求 cos(2A)的值417( 13 分)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BD=,AD=2,PA=PD=,E,F 分别是棱 AD, PC的中点()证明 EF平面 PAB;()若二面角P AD B 为 60,( i)证明

6、平面 PBC平面 ABCD;( ii)求直线 EF与平面 PBC所成角的正弦值18( 13 分)设椭圆+=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右顶点为 A,上顶点为 B,已知 | AB| =| F1 F2| ()求椭圆的离心率;()设 P 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P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F1,经过点 F2 的直线 l 与该圆相切于点 M , | MF2| =2,求椭圆的方程519( 14 分)已知函数 f (x)=x2ax3(a0), xR()求 f( 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若对于任意的 x1( 2,+),都存在 x2 (1,+),使得 f( x1)?f(x2)=1,求 a

7、 的取值范围20( 14 分)已知 q 和 n 均为给定的大于1 的自然数,设集合M= 0,1,2, ,n1q1 ,集合 A= x| x=x1+x2q+ +xn q,xiM , i=1, 2, n()设 s,t A,s=a1+a2q+ +anqn 1,t=b1+b2q+ +bnqn 1,其中 ai,biM,i=1,2, ,n证明:若 anbn,则 st 62014 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 分) i 是虚数单位,复数=()A1iB 1+iC+iD+i【考点】 A5:复数的运算【专题】 5N:数系的扩充和

8、复数【分析】 将复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34i,即求出值【解答】 解:复数=,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和共轭复数的意义,属于基础题2(5 分)设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2y 的最小值为()A2B3C4D5【考点】 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 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作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通过平移即可求z的最大值【解答】 解:作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由 z=x+2y,得 y=,平移直线 y=,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经过点 B( 1,1)时,直线7y=的截距最小,此时z 最小此时 z 的最小值为 z=1+21=

9、3,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 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线性规划题目的常用方法(分)已知命题p:? x0,总有( x+1)ex 1,则 p 为()3 5A? x0 0,使得( x0+1)e 1B?x00,使得( x0+1)e 1C? x0,总有( x+1)ex 1D? x 0,总有( x+1) ex1【考点】 2H:全称量词和全称命题;2J:命题的否定【专题】 5L:简易逻辑【分析】 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写出命题p 的否定【解答】解: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知,p 为 ? x00,使得( x0+1)e 1,故选: 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称命题的否定的写法,全称

10、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2 2), b=log,c=,则(4(5 分)设 a=logAabcBbacCacbDcba8【考点】 4M:对数值大小的比较【专题】 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求出,a,b,c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结论【解答】 解: log2 , 2 , 1,1 log0 0即 a1,b0,0c 1, a cb,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利用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5( 5 分)设 an 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Sn 为其前 n 项和,若 S1,S2,S4 成等比数列,则 a1=()A2B 2

11、CD【考点】 83:等差数列的性质; 87: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 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求出 S1,S2, S4,然后再由 S1,S2,S4 成等比数列列式求解 a1【解答】 解: an 是首项为 a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Sn 为其前 n 项和, S1=a1, S2=2a11,S4=4a16,由 S1,S2, S4 成等比数列,得:,即,解得: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 是基础的计算题96(5 分)已知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y=2x+1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l 上,则双

12、曲线的方程为()A=1B=1C=1D=1【考点】 KB: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专题】 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求出焦点坐标,利用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 l:y=2x+10,可得=2,结合 c2=a2+b2,求出 a,b,即可求出双曲线的方程【解答】 解: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l 上,令 y=0,可得 x= 5,即焦点坐标为( 5,0), c=5,双曲线=1(a0,b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y=2x+10, =2, c2=a2+b2, a2=5,b2=20,双曲线的方程为=1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3、7(5 分)如图, ABC是圆的内接三角形, BAC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交 BC于 E,过点 B 的圆的切线与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下列四个结论:10 BD平分 CBF; FB2=FD?FA; AE?CE=BE?DE; AF?BD=AB?BF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BCD【考点】 2K: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NC: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专题】 5B:直线与圆【分析】本题利用角与弧的关系, 得到角相等,再利用角相等推导出三角形相似,得到边成比例,即可选出本题的选项【解答】 解:圆周角 DBC对应劣弧 CD,圆周角 DAC对应劣弧 CD, DBC=DAC弦切角 FBD对应劣

14、弧 BD,圆周角 BAD对应劣弧 BD, FBD=BAF AD 是 BAC的平分线, BAF=DAC DBC=FBD即 BD 平分 CBF即结论正确又由 FBD=FAB, BFD=AFB,得 FBD FAB由,FB2=FD?FA即结论成立由,得 AF?BD=AB?BF即结论成立正确结论有11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弦切角、圆周角与弧的关系,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本题总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5 分)已知函数f(x)=sin x+cos x( 0),xR,在曲线 y=f(x)与直线 y=1 的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则 f (x)的最小正周期为()ABCD2【考点】 H1:

15、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H2:正弦函数的图象【专题】 5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根据 f(x)=2sin(x+),再根据曲线 y=f(x)与直线 y=1 的交点中,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正好等于 f( x)的周期的倍,求得函数 f(x)的周期 T 的值【解答】解:已知函数f( x) =sin x+cosx=2sin( x+)( 0),xR,在曲线 y=f( x)与直线 y=1 的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正好等于 f(x)的周期的倍,设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为T,则=, T=,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y=Asin(x+)的图象特征,得到正好等于 f(x)的周期的倍,

16、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9(5 分)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向,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 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12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60名学生【考点】 B3:分层抽样方法【专题】 5I:概率与统计【分析】先求出一年级本科生人数所占总本科生人数的比例,再用样本容量乘以该比列,即为所求【解答】 解: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方法,一年级本科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为= ,故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名学生数为 300

17、=60,故答案为: 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定义和方法, 利用了总体中各层的个体数之比等于样本中对应各层的样本数之比,属于基础题10(5 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m3【考点】 L!: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 5Q:立体几何13【分析】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判断圆柱与圆锥的高及底面半径,代入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解答】 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其中圆柱的高为4,底面直径为2,圆锥的高为 2,底面直径为 4,几何体的体积V=12 4+22 2=4+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根据三视

18、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及数据所对应的几何量是解题的关键11( 5 分)阅读如图的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S 的值为 4【考点】 EF:程序框图【专题】 5K: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 写出前二次循环,满足判断框条件,输出结果【解答】 解:由框图知,第一次循环得到:S= 8, n=2;第二次循环得到: S=4,n=1;退出循环,输出 4故答案为: 4【点评】 本题考查循环结构,判断框中n1 退出循环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14能力(分)函数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0) 12 5f (x) =lgx【考点】 3G: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专题】 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 先将 f(x)化简,注意到x0,

19、即 f(x) =2lg| x| ,再讨论其单调性,从而确定其减区间;也可以函数看成由复合而成,再分别讨论内层函数和外层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同増异减 ”再来判断【解答】 解:方法一: y=lgx2=2lg| x| ,当 x0 时, f(x)=2lgx 在( 0,+)上是增函数;当 x0 时, f (x)=2lg( x)在(, 0)上是减函数函数 f(x)=lgx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0)故答案为:(, 0)方法二:原函数是由复合而成, t=x2 在(, 0)上是减函数,在( 0,+)为增函数;又 y=lgt 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f(x)=lgx2 在(, 0)上是减函数,在( 0,+)为

20、增函数,函数 f(x)=lgx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0)故答案为:(, 0)【点评】本题是易错题,学生在方法一中,化简时容易将y=lgx2=2lg| x| 中的绝对值丢掉,方法二对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此外,本题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即画出 y=2lg| x| 的图象,得到函数的递减区间13( 5 分)已知菱形 ABCD的边长为 2, BAD=120,点 E,F 分别在边 BC,DC上, BC=3BE,DC=DF,若 ? =1,则 的值为 2 15【考点】 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专题】 5A: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根据向量的基本定理, 结合数量积的运算公式,

21、 建立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 解: BC=3BE,DC=DF,=,=,=+=+=+,=+=+=+,菱形 ABCD的边长为 2, BAD=120, | =| =2,?=2 2 cos120=2, ? =1,( +)?( +) =+(1+) ?=1,即 4+42(1+)=1,整理得,解得 =2,故答案为: 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应用, 以及数量积的计算, 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14( 5 分)已知函数 f(x)=,若函数 y=f(x) a| x| 恰有 4个零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1,2)【考点】 53: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专题】 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

22、 由 y=f(x) a| x| =0 得 f (x) =a| x| ,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解答】 解:由 y=f( x) a| x| =0 得 f(x)=a| x| ,作出函数 y=f(x),y=a| x| 的图象,16当 a0,不满足条件, a 0,当 a2 时,此时 y=a| x| 与 f( x)有三个 交点,当 a=1 时,当 x0 时, f (x)=x25x4,由 f( x)=x2 5x4=x得 x2+4x+4=0,则判别式 =1644=0,即此时直线 y= x 与 f(x)相切,此时 y=a| x| 与 f(x)有五个交点,要使函数 y=f(x) a| x| 恰有 4 个零点,

23、则 1a2,故答案为:( 1, 2)【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零点个数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3 分)某校夏令营有 3 名男同学, A、 B、 C 和 3 名女同学 X,Y,Z,其年级情况如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17男同学ABC女同学XYZ现从这 6 名同学中随机选出2 人参加知识竞赛(每人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设 M 为事件 “选出的 2 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恰有1 名男同学和 1 名女同学 ”,求事件 M 发生的概率【考点】 C

24、B: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CC: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专题】 5I:概率与统计【分析】()用表中字母一一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15 个()用列举法求出事件M 包含的结果有6 个,而所有的结果共15 个,由此求得事件 M 发生的概率【解答】解:()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有:(A,B)、(A,C)、(A,X)、(A,Y)、(A,Z)、( B,C)、(B,X)、(B,Y)、(B,Z)、(C,X)、(C,Y)、(C,Z)、(X,Y)、( X, Z )、(Y,Z),共计 15 个结果()设 M 为事件 “选出的 2 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恰有 1 名男同学和 1 名女同学 ”,则

25、事件 M 包含的结果有:(A,Y)、(A,Z)、(B,X)、(B,Z)、(C,X)、(C,Y),共计 6 个结果,故事件 M 发生的概率为=【点评】本题考主要查古典概型问题, 可以列举出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和满足条件的事件,列举法,是解决古典概型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属于基础题16(13 分)在 ABC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ac=b,sinB=sinC,()求 cosA 的值;18()求 cos(2A)的值【考点】 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HP:正弦定理【专题】 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已知第二个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代入第一个等式表示出a,利用余

26、弦定理表示出cosA,将表示出的 a,b 代入计算,即可求出cosA的值;()由 cosA 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sinA 的值,进而利用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函数公式求出 sin2A 与 cos2A的值,原式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 解:()将 sinB=sinC,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b=c,代入 ac=b,得: ac=c,即 a=2c, cosA= ;() cosA=,A 为三角形内角, sinA=,2 , cos2A=2cossin2A=2sinAcosA=A1=则 cos(2A) =cos2Acos+sin

27、2Asin = +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熟练掌握定理及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7( 13 分)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BD=,AD=2,PA=PD=,E,F 分别是棱 AD, PC的中点()证明 EF平面 PAB;()若二面角P AD B 为 60,( i)证明平面 PBC平面 ABCD;19( ii)求直线 EF与平面 PBC所成角的正弦值【考点】 LS:直线与平面平行; LY:平面与平面垂直; MI: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 5G

28、:空间角; 5H:空间向量及应用; 5Q:立体几何【分析】()要证明EF平面 PAB,可以先证明平面EFH平面 PAB,而要证明面面平行则可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来证;()(i)要证明平面PBC平面 ABCD,可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只需证PB平面 ABCD即可;( ii)由( i)知, BD,BA,BP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DAP,得到直线 EF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PBC法向量,其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 解:()证明:连结AC,ACBD=H,底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H 为 BD 中点, E 是棱 AD 的中点在 ABD中, EH AB,又 AB? 平面

29、PAB,EH?平面 PAD, EH平面 PAB同理可证, FH平面 PAB又 EH FH=H,平面 EFH平面 PAB, EF? 平面 EFH, EF平面 PAB;20()(i)如图,连结 PE,BE BA=BD= ,AD=2,PA=PD= , BE=1,PE=2又 E 为 AD 的中点, BE AD,PEAD, PEB即为二面角 PADB 的平面角,即 PEB=60, PB= PBD中, BD2+PB2 =PD2, PBBD,同理 PBBA, PB平面 ABD, PB? 平面 PBC,平面 PAB平面 ABCD;( ii)由( i)知, PBBD,PB BA, BA=BD= ,AD=2, B

30、DBA, BD,BA,BP 两两垂直,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BD,BA,BP 为 X,Y,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BDAP,则有 A(0,0),B( 0,0, 0),C(,0),D(,0, 0),P(0,0,),=(,0),=(0,0,),21设平面 PBC的法向量为,令 x=1,则 y=1,z=0,故 =(1,1,0), E, F 分别是棱 AD,PC的中点,E(,0),F(,),=(0,), sin =,即直线 EF与平面 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线面角大小的求法,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18( 13 分)设椭圆1、

31、F2,右顶点+ =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为 A,上顶点为 B,已知 | AB| = | F1 2| F()求椭圆的离心率;()设 P 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P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F1,经过点 F2 的直线 l 与该圆相切于点 M , | MF2| =2,求椭圆的方程【考点】 K3:椭圆的标准方程; K4:椭圆的性质; 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 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分别用a,b,c 表示出 | AB| 和 | F1F2| ,根据已知建立等式求得a和 c 的关系,进而求得离心率e()根据( 1)中 a 和 c 的关系,用 c 表示出椭圆

32、的方程,设出P 点的坐标,根据 PB 为直径,推断出BF1 PF1,进而知两直线斜率相乘得1,进而求得22sin 和 cos ,表示出 P 点坐标,利用 P,B 求得圆心坐标,则可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 | OB| ,| OF2|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式求得c,则椭圆的方程可得【解答】 解:()依题意可知=?2c, b2=a2 c2, a2+b2=2a2c2=3c2, a2=2c2, e= = ()由()知a2=2c2 , b2=a2 c2=c2,椭圆方程为+=1,B(0,c),F1( c,0)设 P 点坐标( csin ,ccos),以线段 PB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 O, PB为直径, BF1 PF1, kBF1?kPF1=?= 1,求得 sin =或 0(舍去),由椭圆对称性可知, P 在 x 轴下方和上方结果相同,只看在x 轴上方时,cos = , P 坐标为( c, c),圆心 O 的坐标为( c, c), r=| OB| =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