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58808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课教学随笔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课堂教学 应使学生体 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 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 值。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 级数学课教学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9 加几是小学一年 级数学第七 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 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 “热闹 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 让学生学会 “9加几 ”的 进位加法,初步体会 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并初步 认识用 “凑十法 ”来 计算“9加几 ”的进 位加法。上 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 意,再根据 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 “9+4=13”,接着,我 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 1:我把 9

2、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 4 个,就是 13 。生 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 时候我就会了。生 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 10 个手指不 够算,我再拿出 3 根铅笔一齐算。生 4:摆小棒,先 摆 9 个,再 摆 4 个,一共是 13 个。生 5:把 9 分成 5 和 4,把 4 分成 2 和 2 , 5+2=7 , 4+2=6 , 7+6=13 。生 6:我会算 9+5=14 ,所经 9+4=13 。学生说出了 6 种不同的 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 ”,正当我 对要不要引 导出 “凑十法 ”感到 举棋不定 时,两个学生 说出来了,确 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生 7:把 4 分

3、成 1 和 3,9+1=10 , 10+3=13 。生 8:把 9 分成 4 和 5,5+5=10 , 10+4=14面对如此聪明,肯 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后记:算法多 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 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 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 ”并不是 对每个学生来 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 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 维,提倡算法多 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 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 简便的,有 时导致速度很慢,面 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 还可能会看得眼

4、花潦乱,不知所以, 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 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 ”的好 处还是有必要的。一年级的孩子 们在幼儿园已 经有了一些关于 6、 7 的生活 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粗浅的、感性的。而且一年 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 标目标,在这节课上我引 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出 发,使他们在探索的 过程中学会 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 维能力、情感 态度、信心和意志力等方面均得到 发展,从而促 进可持续性学习本节课我充分体 现了 “以学生 为本 ”的思想,新 课标 中提到: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 课堂上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留

5、给了学生 许多自由活 动、创造数学的时间 和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 “创 造数学中 ”得到 发展。如:上 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事情、喜欢的画面入手, 让学生充分 说说发现 的数学信息, 对于学生来 说,展示自己已有的知 识,尤其是尚未学 习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他是在享受,享受学 习带来的 骄傲。为了突破本 课的难点,安排学生同桌合作 动手分圆片、观察、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主 动参与到教学 过程中来, 这样学生学得主 动,学得扎 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课堂教学 应使学生体 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 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 值。如: 6、7 的认识就是由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来的

6、,然后 让孩子们找一找身 边有哪些 东西的数量可以用 6、 7 表示,就是在 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同 时还使数学有了 鲜活的生活味。数学的根源是常 识,为了真正的数学及其 进步,普通的常 识必须要系统化和组织化。6、7 的认识这 一内容在 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都已 经会认 6、 7,即已成 为普通的常 识。 这节课 我充分利用 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认一认、写一写、 读一读、动一动等,将普通的常 识总结为 数学化的 规律,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操作能力、 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 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 过立体图形和平面 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

7、因 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 图形,随 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 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通过丰富的学 习活动帮助其直 观认识 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 问学生 “说说 生活中在哪儿 见过这 些平面 图形 ”这 一问题情境,既引 导学生回 顾前面学 习的立体 图形,也自然地 过渡到平面 图形的认识 ;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 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2、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 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 ”面、 “找 ”面、 “画 ”面、 “说 ”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 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 验来学习数学,培养

8、学生的 观察能力、运用数学 进行交流的意 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 这些实物 ( 模型 )的表面, 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 “面”由“体 ”的得和 “面”与 “体 ”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同 时培养了学生 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 较、概括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而在画一画 这一环节上,学生通 过合作操作,把任 务完成得比 较理想,也得到了比 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 习过程中,学生 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 组成员应该 互帮互 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 欢的立体 图形的时候,学生 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 仪的物体而有微 词,也是

9、高高 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 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 别的同学商量着互 换手中的物体。3、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 图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学生把 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 图形所在的相 应位置。在 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 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 类的机会,这样的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 让学生把各种 图形进行了分 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 习做了铺垫。1、学生在 “摸一摸 ”的活 动中对面的感知不 够,我的引 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 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 时指出这是材料的 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 话题引到 “面是不是平平的

10、”上来。 这样对 平面 图形的 “平 ”字的理解就有点不 够。2、在设计 “面”由“体 ”得 时我没有 为学生准 备这么多的材料 ,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 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 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 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 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 轮廓画。这样 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 样性,对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填未知数 这一内容,是在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 这一节的,在这一节里, 10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是重点,而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 习的难点。因为学生已初步建立 10 以内数的数感,

11、 对 10 以内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 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 这一内容,从知 识的逻辑顺序来说,与 10 以内的减法一 样,属于同等 难度的 ;但是,从学生的 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 这一问题,对于一年 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 说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需要教 师的帮助和指 导。这一内容的学 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法,同 时又可以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 备。课前我先安排了猜一猜的环节。猜一猜,不 仅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 识。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我 设计由抽

12、象到具体,由对口令到数的 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的原 则,让学生以此 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 识的迁移。圆珠笔图的教学,我引 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 尝试。教学采用分 组讨论 的形式,使学生在 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 换与评价,充分体 现了以学生 为主体, 让学生自己想自己 说,又通 过语言表达, 发展了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通 过直观图和老 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 义和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以及在 “7+()= 10 中”的括号里该填几 ;最后在学生 积累了大量感性 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 实物在括号里填数。 这样设计,把直观

13、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 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己去 寻找答案,主 动构建知 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 问题 ,而且又能启 发 他 的思维 ,由具体到抽象,体 了教学 程的渐进原 。在本节课 的教学设计 中,我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 化。如 珠笔图 和小旗子 就出现 了多种解 题 方法。 对这 一内容的 编 排,教材上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用 物图 的方式,二是用算式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表现为“ A+( )=B的呈” 形式, 这 容易使学生得到不完全的认识。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 ( )+A=B 的形式。 这样 ,将有助于学生 对 填未知数 一学 习 内容有

14、更全面、深刻的 认识 ,同 , 加法交 换 律的知 识 也作恰当的渗透, 让 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教学中教 通 直 观图 和老 富有启 性的提 问 , 学生得出在 “7+()=10 中”的括号里 填几 ;接着再通 过问题 提示 学生增画小旗,并在 “6+()=8 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最后在学生 累了大量感性 经验 的基础 上, 学生脱离 实 物在括号里填数。 这样设计 ,把直 感知同 问题 启 有机地 结 合起来, 学生自己去 寻 找答案,主 构建知 识 ,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 问题 ,而且又能启 他 的思维 。在填 个未知数 时 ,学生思考了多种理解,无 论 是利用分解、 组 成还

15、是减法计 算的方法,但最后都能得出相同的答案。他 的算法 虽 各不相同,但其多 样 化的算法正反 了新 中提到的 “算法多 样 化”。在新 课标 中提倡并鼓励学生多 化 算,这样 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 习 不同的数学 ”,并 矫 正 去算法的 “一 化 ”。另外,本 节课还 有意识 地教 学生如何去 检查 答案是否正确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 习习惯 。 趣是学生最好的老 师 ,是开启知 识 大 的金钥 匙。小学生如果 对 数学有浓 厚的兴 趣,就会 生 烈的求知欲望,表 现 出 数学学习 的一种特殊情感,学 习 起来 此不疲,在教学中我以猜 为动 力,引 导 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众所周知

16、,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 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 认识图 形 ,我先告 诉 学生我手里有一 张 卡片,上面画着一个 图 形,图形的 子怪怪的,它有三条 ,三个角 学生根据我所形容的猜出我手中的 图 形是 “三角形 ”,同 样还 有正方形、 长 方形、 圆 , 的设计 我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 们对 所学的 形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 认识 。而在教学猜数游 ,我先告 诉 学生我一共有几 珠子,左手有几个, 让 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 这样 反复 进 行几次,学生就在猜 ;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 组 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 对 数的认识 ,为 今后学 习 数学做好了 铺垫 。一年 的数学教学内容,可以 说 有很大一部分都适合用 种教学方法,因 有些知 识非常的零碎,不容易教 师 把握,可一旦老 将课 堂引进 成“猜 ” 的情景,那么知 就会 得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学 习的欲望和学 习的 极性 调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 维变得活跃,使得数学 课堂在很快的 时间内,受到授 课老师的控制和把握,以便更好的引 导学生学 习新的知 识。同 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 习的效率,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