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064623 上传时间:2021-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课题第十册22.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材简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课文虽然短小,但半文半白的用词与现在的用字有很多不同。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监、侄、郎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词语;能结合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2.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3.感情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感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

2、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教学难点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预习作业1、 熟读课文。2、 搜集有关儒林外史的背景资料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分解教学操作内容、程序(实施)课前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经典名著里的几段人物描写,根据人物的不同描写方法猜猜这是哪部名著里的什么人物。(课件出示)印象严监生(一)释题,初识严监生1、这堂课,咱们再来认识一位经典人物,课件出示课题2、谁来读读这个课题音:提示监的读音 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形:监是上下结构,拿起笔在课题旁边把“监”字端

3、端正正地写上一遍。(注意监的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要写得稍长一些)义: 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一,对应着到课文下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表示下面有注释),谁来告诉我监生的意思? “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之类的,这位监生姓严自然就叫他(严监生)3、小结:借助注释能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题,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课题。4、这严监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大家打开课文快速阅读课题下方的阅读提示。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一读就知道严监生是哪里的人物他的作者是我们还知道了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5、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完一段文字后能从中

4、了解到一些东西。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这篇课文是白话文,在语言和用字上和我们现在有些不同,请你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正确。2.检查初读效果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认真,学习就应该这样,读书时扎扎实实,一字一句地把书读到自己的心里,在你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难读?指名读3、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或语言我们现在已经不常用了,请你圈出这样的词琢磨琢磨它的意思。反馈,指名学生回答,师随机纠正,指导。(师指导:用现代常用的词去代替它、联系上下文、通假字)4、小结: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也有方法:有注释的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老

5、师也给大家找来了一些,自己读一读。出示自此:从这以后一日重似一日:一天比一天重诸亲六眷:所有亲戚莫不是:莫非不曾:没有故此:因此记念:记挂、想念登时:立刻理解了之后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请你再有滋有味读读课文,这一次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点自己的味道来。经典严监生(梳理猜测 感受形象)(一)理清文路课文能读通了,咱们来理一理这个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什么事?(能把一篇课文读成这样一句话,真不错。)(二)感悟病重严监生病得很重,我们来看看临死前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师指导读出那个情境)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

6、指头。此时的严监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奄奄一息 病入膏肓 生命垂危 危在旦夕 气若游丝 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里再读一读这严监生的病,原本不应如此之重。儒林外史中有描写,出示:灯节以后就开始心口痛,渐渐骨瘦如柴,郎中告知,需以人参调养方可,可这严监生竟然舍不得银子买人参,才落得这般田地。(三)梳理猜测1、已经奄奄一息却总不得断气,所以我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他从被单里伸出来的(板书:两个指头)按一般人的想法,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生答2、严监生周围的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面对这两个指头,(诸亲六眷)都有怎样的猜测?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划上横线,再把有关严监生的反应划上波浪

7、线。3、全班交流,板书。诸亲六眷各猜了什么?板书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个舅爷 4、不论是两个亲人两笔银子还是两个舅爷他们都猜得合情合理,可是他们都猜对了吗?哪里看出来。生答 5、出示句子,同桌合作读,一人读猜测,一人读严监生的反应。看看你的朗读能否让大家仿佛看到严监生。指名同桌读,师指导朗读:把声音压低,把速度放慢(一生读猜测一生演严监生,师边提问: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为什么把两眼睁得滴溜圆?为什么闭上眼?(着急、愤怒失望、绝望)6、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我们来演一演这个情境。师读猜测的话,生想象说话。7、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小结:你很会思考,

8、我们在写人时,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8、出示三次摇头再读(四)对比文字,体会写法 1、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严监生从头到尾一直在干什么?(摇头)既然都是写摇头,那这样写好吗,课件出示句子对比2、回过头来读一读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说说妙在何处。(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写出了人物的不同心情)把这三种心情联系起来你还能发现什么?(写出了严监生的一种心路历程、心情变化过程)作者这么写就让我们一目了然,这就是学语文,不仅要读懂还要琢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同学们,这么一比较,我们发现作者写的这三次摇头可不简单哪,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内心,真可说是千言万语尽在摇头中,再次齐

9、读这三次摇头。3、都奄奄一息了干吗还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猜,那直接让赵氏猜不就得了(这样就没有一波三折,小说最重要的是情节的曲折起伏变化)那赵氏也猜不着不是有更多的波折?(波折太多显得太啰嗦,事不过三)4、头是不停地摇,眼睛到最后都闭上了,可那两个指头呢?一直举在那里。是啊,他根本就放不下,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谁来读?指名读赵氏的话等赵氏挑掉一茎后,生接4、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出示,指名说话练习(五)感悟吝啬1、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断了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临死之前,严监生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美好的呢?此时,

10、他应该最牵挂的是(自己的亲人),还有什么比亲情更可贵的呢?可是,此时,严监生念念不忘的不是没有见面的亲人,更不是没有交代清楚的遗产,他唯一舍不得、放不下、牵肠挂肚的竟然是两茎灯草。2、感悟人物性格特点。一茎灯草能费多少油啊,可是在严监生心里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这灯草滋滋地烧着,这烧的仅仅是灯草吗?也在烧着什么?(他的心,他的生命)3、同学们,刚才我们读过阅读提示,知道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你读过这本书吗?你知道他怎么有钱吗?他还不是一般的有钱,在原著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儒林外史第五、六回节选严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在县城里有铺面二十多间,钱过百斗,僮仆成群,米

11、烂成仓,牛马成行。读了这段文字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严监生?(家财万贯)拿现在来说,他起码是一个(千万富翁)就这么个富翁,临死前却为那多点的一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又为那一茎灯草登时就断了气,很显然,作者在用文字告诉我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吝啬、抠门、一毛不拔、爱财如命、小气)传神严监生(感受经典)但是作者在文中提到吝啬这两个字了吗?同学们,假如你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特别小气、吝啬的人,你的脑海中立刻会跳出这么名字(严监生)你的脑海中立刻会想到这个情景(两根手指)。就是这么让我们印象深刻,真不愧是描写人物的经典呀。拓展严监生同学们,你想,像严监生这样的人会为生病的大老婆花钱看病吗?会为大老婆的丧礼隆重操办吗?会用银子为犯事的兄弟疏通关系吗?(生:不会)大家都猜错了,事实正好相反,同学们,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得到他的世界里去完整地、细细地品味,严监生藏身在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中,好好读书,老师祝愿所有的同学读出自己眼中的严监生!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P56课外分层作业1、 展开想象:诸亲六眷中的其他人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会有怎样的猜测。2、 读儒林外史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