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065919 上传时间:2021-06-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物理 初二上 各章经典例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演兵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演兵2】 下列几个测量值中准确程度最高的是( )A B C D【演兵3】 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从这个数据看,它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演兵4】 如图所示,用一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读数是( )A B C D【演兵5】 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共测量了四次,其结果都不相同,这说明( )A刻度尺是歪斜地放在被测物体上B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确定的C测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D只有一次测量是

2、可靠的,其他三次都不可靠【课1】 正在驶离站台的列车,车厢里的乘客相对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乘客在 车厢里看到站台上送行的亲友远离他而去,这时他是以 作参照物的【课2】 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一栋栋楼房在上升,这是以 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以高楼为参 照物,则直升飞机向 运动【课3】 今年“五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车后退去,由此可知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们乘坐的车 B房屋C路面 D路旁的电线杆【课4】 甲乙丙三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km/h,乙在1min内走了63m,丙行进的速度是1m/s,比较三人的速度大

3、小,则( )A B C D【课5】 火车和汽车分别以和的速度运动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C它们速度一样大D不能确定【课6】 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我们是以什么方式来判断谁跑的快呢?【课7】 小张做测自己的步行速度的实验,他从10点23min8s开始计时,当他走完30m,时钟正好指着10点23min32s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他的步行速度为( )A B C D【课8】 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甲的速度是2m/s,乙的速度是3m/s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B C D【课9】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

4、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06m处 B甲在乙前12m处 C乙在甲前06m处 D乙在甲前12m处【课10】 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计时开始时,即时,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2)当时,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3)甲乙两物体是不是都做匀速运动?(4)在3s的时间内,哪个物体运动的路程长些?(5)图中甲乙两图线是相交的,相交的那一点是不是表示两物体相遇? 【课11】 小张和小李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小张都比小李提前10m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跑,但改用下列两种方式再进行比赛(1)仍在同一起跑线,小李提

5、前先跑出10m 小张再起跑,结果是( )(2)让小张的起跑线后移10m,小李仍在原起跑线,两人再同时起跑,结果是( )A两人同时到达终点B小张先到达C小李先到达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课12】 汽车在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两地如果要求汽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则除了要知道AB之间的距离外,还应知道( )A汽车在A地的速度B汽车到达B地的速度CAB两地中的速度DAB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演兵1】 下列各选项中声不能够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岩土 C月球上空 D空气【演兵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传播时有时不需介质B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C声音的传播必须依

6、靠介质D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大声喊叫才能使同伴听见声音【演兵3】 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演兵4】 一架超音速飞机在水平方向上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l0s,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6210m处求:(1) 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 (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演兵5】 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

7、B响度C音色D声速【演兵6】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演兵7】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B CD【演兵8】 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

8、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演兵9】 凡是弦乐器在试音时,都要通过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声音,这样做主要是调节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速度【演兵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 B响度也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C有时音乐的声音也是噪音 D一个人的声音音调是不会改变的【演兵11】 码头上轮船的汽笛传得很远是由于( )A汽笛声频率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发声的振幅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演兵12】 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

9、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演兵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演兵14】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波形图,指出图中哪一个音调较高,哪一个响度较大,并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甲乙【演兵1】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如图是女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正从天安

10、门前走过,判断队伍是否对齐的光学原理是 【演兵2】 小明同学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以下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湖水中的太阳 B树在湖水中的倒影C湖水中的游鱼 D阳光下自己在地面上的影子【演兵3】 2010年1月15日出现一次日食现象,连云港市可以观察到日环食这一天文奇观,以下关于日食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色散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演兵4】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演兵5】 如图所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是固定的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i照射到

11、液面,反射光OB射到水平的光屏上,屏上用光电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如果发现光点B在屏上向右移动了S的距离到B,由此可知液面_(填“升高”或“降低”)了【解析】因入射光AO的方向不变,所以液面改变后的反射光一定同原来的反射光OB平行,过B作平行于OB的反射光线并延长入射光线,二线相交点O即为新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可见液面是下降的【演兵6】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当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方向转过20,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过20,则反射光线转过( )A0 B40 C60 D80【演兵7】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演

12、兵8】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演兵9】 图1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图1【演兵10】 请你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演兵11】 在各种色光中,被成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演兵12】 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第8题图A B C D【演兵13】 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13、)【演兵14】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 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 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演兵15】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f为( )A BC D无法确定【演兵16】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并定好位置,然后将光屏沿光具座左右移动,光屏上总得不到烛焰的像,这可能是( )A烛焰

14、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f B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等于fC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f D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演兵17】 某同学拍完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B靠近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C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D远离该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演兵18】 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若要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该使(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D照相机与

15、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演兵19】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演兵20】 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

16、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演兵21】 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演兵22】 小英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刻度线

17、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_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_、放大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演兵23】 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1)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6030201512像的高度12410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

18、大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 【演兵2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图130102030405060708090100cm【演兵25】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

19、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明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小明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像,则该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演兵1】 如图是某种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知,该种物质的凝固点是,这种物质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大约持续了【演兵2】 如图所示,是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演兵3】 在一个大气压下,对0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的水蒸气,图中的四个图象中,哪个是正确的( )A B C D【演兵4】 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20、演兵5】 刚从酒精中拿出来的温度计示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温度计玻璃泡上的酒精(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C升华吸热 D液化吸热【演兵6】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演兵7】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钟表外,主要器材还缺_(2)如图甲乙所示,图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当大气压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8910111213969798989898(4)如图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演兵8】

21、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选填“高”“低”或“相等”)【演兵9】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演兵10】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

22、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演兵11】 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演兵12】 人工降雨时,常用飞机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是利用( )A干冰熔化成液体从空中降下来B干冰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多C干冰的熔化吸热造成局部低温,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升华吸热造成局部低温,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演兵1】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 g铁

23、比100 g棉花质量大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锈除掉,铁棒的质量不变C一艘油轮从沙特开往日本,船上装有108kg的原油,平安抵达目的地,在此次运输中,原油的质量由于地理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D一瓶饮料,宇航员就是把它带到月球上质量也不变【演兵2】 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 )A物体的形状B物体的状态如温度高低C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D物体的位置和温度【演兵3】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小”)

24、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演兵4】 小刚用天平测量一铁块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正中央对着的刻度上,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粱平衡,在天平左盘放上铁块,在天平右盘上放砝码一只,砝码一只,且将游码拨到刻度线处时,天平再次平衡,则铁块的质量为( )A B C D【演兵5】 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水【演兵6】 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铜牌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

25、 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演兵7】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C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D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演兵8】 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将一袋牛奶倒入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是320g,然后将其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量筒示数如图所示,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是254g,则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 g,体积为 ,牛奶的密度为 g/cm3【演兵9】 把一个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8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

26、中溢出多少克水?【演兵10】 小丽和小明设计实验“测量食用油的密度”,请你回答后面的问题:(1)小丽的方案: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其测得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2)小明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内的食用油取适量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即可测得食用油的密度(3)按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以减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油的密度值_(填“偏大”或“偏小”

27、)(4)按小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已测得烧杯和食用油总质量为他将烧杯内的食用油取适量倒入量筒后,倒出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小明测得食用油的密度为_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考点】长度的估测D 2.【考点】测量结果的记录D3.【考点】测量结果的记录【解析】在测量时,既要记录准确值,也要记录估计值,估计值只能是一位,即记录数字中的最后一位中前3位数字是准确值,“8”是估计值,而估计值应是所用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可以写成C 4.【考点】刻度尺的读数B 5. 【考点】实验误差C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考点】参照物 地面(站台) 车厢(座位) 火车 2. 飞机(

28、驾驶员) 下3.A 4.D 5.B 7.B 8.C 9.A 11.AB 12.D第三章 声1.【解析】由于月球上空没有空气,即没有传播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月球上空传播C 2.C 3.532.5m 4.3400 1.83 5.C6.A 7.D 8.B 9.A 10.C 11.C 12.B 13.D 14.甲图音调较高,响度较大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回答出光沿直线传播即可得分)2.D3.D4.A 5.下降6.C7.B8.A9.C10 11.A12.A13.C14.A15.当物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即,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

29、m,这时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应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即,综合以上讨论可知:B 16.B17.B18.B19.C20.A21.A22.实;正立23.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直线上);不完整;此结论只适合于凸透镜成实像时,不适合凸透镜成虚像时24.B25.缩小;虚第五章 物态变化1.80202.D3.A4.B5.B6.A7.(1)温度计(2)甲,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越大,体积越小(3)98,小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此处沸点未达到,说明气压未达到1标准大气压(4)乙,水的沸点是一定的,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上升8. 乙 保持不变 低9. 升华 熔化10. 升华凝华11. 汽化 液化 升华12.D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1.D2.C3. 右 增加 4.A5.B6.D7.D8. 66 60 9.10 10. (1);(2);(3)小明,偏大;(4)0785x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