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066975 上传时间:2021-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内心听觉的培养(精品DOC)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及培养方法【摘要】内心听觉是音乐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在音乐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内心听觉并非为专业音乐家所独有,而为一般人(包括儿童)所共有。如果坚持进行训练,内心听觉的能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关键词】内心听觉 培养方法 音乐活动 记忆力 视唱练耳【正文】 “内心听觉”是一种听觉能力 ,是不依照实在的声音印象而建立的音乐想象的能力 ,它是以听过的乐曲中的形象在记忆中的再现为依据的。“内心听觉”是音乐家最重要的音乐听觉功能之一 ,内心听觉的发达与否 ,决定着一个音乐家的内在的音乐想象力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音乐现象。积极地与独立地利用想象力的可能性 ,是决定一个艺术家、音

2、乐家的创作过程的重要条件。任何音乐创作都是以内心音乐听觉活动为依据的。音乐听觉的基本表现是外部的印象和内心的音乐听觉的结合 ,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密切的相互作用表现在边读谱边听音乐的过程中 ,因为 ,这时内心听觉似乎在前 ,它首先感觉到即将发出的音响。“内心听觉”本身有着各种程度的差别 ,较不发达的内心听觉经常依赖于外部听觉 ,而绝不能脱离外部听觉独立表现出来 ,这种内心听觉需要现实音响的经常支持。“内心听觉”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积极的和独立的能力。不难了解 ,发展与建立内心听觉对作曲家来说 ,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一个作曲家 ,如果不借助于外部听觉而继续创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复杂的

3、音乐作品时 ,就只能依靠过去从外部获得的音乐印象 ,即依靠内心听觉的积极活动来进行创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斯美塔那的歌剧李布什和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等作品都是内心听觉活动积极性的表现。这两位作曲家停止了对外部音响的感受 , 但他们仍然能够利用已经积累的内心的音乐想象进行伟大的创作。一个音乐家每当构想出一首单声部或多声部乐曲的旋律时 , 都与内心听觉有着直接的关系 , 即使笔录或口头分析你任意听来的一首乐曲 , 没有很好的内心听觉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如此 , 内心听觉的培养训练就成了视唱练耳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一教学贯彻着视唱练耳教学的全过程。“内心听觉”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可训练的 , 作为

4、教师的工作要细微耐心 ,要因材施教。内心听觉具备的程度是学生音乐素质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所以对于从事表演、作曲、音乐学研究以及师范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适用的。另外 ,我们知道 ,内心听觉尚有旋律性内心听觉与多声性内心听觉之分。旋律性内心听觉是一种旋律想象认识能力;多声性内心听觉是一种多声部的和声和复调音乐作品的想象认识能力。旋律性内心听觉的培养比较快 ,易于接受和掌握。凡从事音乐创作及音乐演奏的绝大多数人通常都具备这种能力 ,而多声性内心听觉的培养相比之下比较弱。经常可能局限于根据歌词或凭记忆早先听到的某种多声部作品的内心想象力的范围内。在教学实践中 ,常有许多学生毫不费力地掌握了视唱单

5、旋律的技能 ,尤其是在民乐及声乐专业的学生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旋律家”,但是 ,他们在获得多声部乐曲的视唱技能上都比较困难。这种多声听觉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和声技能的掌握 ,及其多声部音响效果了解的不够 ,理论上理解的不足所造成的。因此 ,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旋律性听觉的同时 ,应逐渐将二部视唱及重唱等多声部的视唱及听觉训练加进教学计划 ,以加速和加深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 ,也能增进学生们的单声部旋律演唱的准确性和表现力。了解了“内心听觉”之后 ,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呢 ?本人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归纳: 第一阶段:关于默唱。 应该认为 ,能够准确地、内在地想象出乐曲(即默唱)并能默默地

6、读谱 ,才是内心听觉高度发达表现。对早已听过的旋律进行内心默唱 ,应与音乐理解和记忆的培养训练 ,同时进行。在确信学生已正确地理解之后 ,就应凭记忆来唱旋律。开始是大声唱 ,然后是低声唱 ,最后完全是小声唱 ,再以后就是闭上口唱 ,然后是内心默唱 ,可有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在培养内心默唱时 ,出声地打着拍子是活跃音乐记忆 ,集中学生听觉注意力的一种因素。在内心默唱熟悉的乐曲技能时 ,首先选择节奏慢的 ,而后再选择节奏快的易于上口的旋律。培养内心默唱必须在视唱练耳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 ,因为这种技能是提高音乐听觉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有助于巩固和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专业或理论课堂上所获得的听觉技能

7、 ,必须承认 ,很好地掌握这一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第二阶段:关于记忆力。 音乐记忆力是将从外部获得的音乐印象长时间地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 ,音乐记忆力是音乐想象力再现的源泉 ,有意识的内心回忆音乐的能力只有具备凭听觉 ,而不看乐谱来判断各种音乐现象的技能时 ,才可能是高明的。记忆力的内容是已有的外部音乐现象的综合反映。对于新的音乐现象的概括力正如内心听觉使音乐想象力再现一样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已有的音乐经验的多寡和性质 ,也取决于某人对该乐曲所采取的态度。开始培养这种技能时应让学生特别注意音乐的某些性能。如作品的调性、调式、节拍、节奏、曲式结构等 ,还应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分析

8、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如各种旋律音程、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不同结构的音组等等 ,还可进行一些口头听写及书面听写 ,此项培养工作必须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全过程进行。 第三阶段:关于听觉预感。 听觉预感就是在唱(奏)前一个音符时 ,在不借助乐器 ,而凭借乐谱就能预先在内心提出下面不熟悉的旋律中的每个音的音高和音值的一种听觉能力。舒曼曾写道“: 如果你对于不熟悉的东西 ,你大概地能觉察到下面出发现的是什么 ,对于熟悉的 ,你能凭记忆也知道下面出现的是什么 ,总之 ,音乐对你来说不仅在指头上 ,而且在头脑中 ,当音乐真正存在于内心时 ,那么你就是一个有天赋的音乐家了。”迈卡帕罗在其音乐听觉一书中

9、说过 ,这种“听觉预感”能力是培养内心听觉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听觉预感能力的具备及其发展的高低是由学生音乐听觉印象丰富的程度 ,记忆力的好坏 ,理论知识的广度 ,甚至识谱能力的优劣来决定。听觉预感某种音乐现象是预先想到后边出现的音乐现象 ,当然 ,预先想到就比现在出现的这个音乐现象要早一些 , 比如: 想从D 音开始唱大三和弦的四六和弦时 , 开始时就让学生唱出 D 音音高时 , 内心就应想象出下边的 G音高 , 当唱到 G音时内心就要准确地想象出下边的 B 音的音高来; 再比如在 C 音上唱奏出大小七和弦的二和弦 , 开始时必须在内心想出结构(大二 +大三 +小三) , 然后才能逐一想出它的

10、音高 , 完成 CD # FA 这四个音音高的演唱 , 并能根据所学的解决方式在调性内进行解决 , 使其达到稳定。当然也有一些没受过音乐理论培养的人 ,他们善于凭听觉在某一乐器上来选奏他们所熟悉的作品 , 比如在钢琴上弹了旋律的第一个音 , 他们在内心想了下一个音时就开始在琴键上寻找它 , 逐个试弹了各个键后 ,最后找到了这个音 ,也就是正好和他想象中的那个音相吻合 ,就这样一个音一个音地选奏完整个乐曲 ,用出声歌唱来记忆旋律 ,同样也是借助不明确的听觉预感来进行的。由此可见 ,明确听觉预感 ,必须先从理论方面进行培养 ,当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后 ,方能逐渐发展其听觉预感。 第四阶段:内心听

11、觉的培养形式。 使内心听觉以高级形式表现出来 ,自然需要一定的天赋能力 ,但任何天赋都必须经过系统的培养训练 ,否则 ,内心听觉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它只能停留在较隐蔽的、潜在的形式中 ,或者被乐曲演唱中的其他外部形式所排挤和掩盖。因此 ,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时 ,必须激发其积极性 ,使其充满活力 ,向学生显示内心听觉的可能性并加强其自信心 ,并使学生具有将内心听觉运用于视唱练耳课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中去的习惯 ,在其它课堂 ,特别是专业课中也应注重运用内心听觉。 笔者将这种培养形式归纳为由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初级阶段;第二积极阶段;第三成熟阶段。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唤起听觉的积极性 , 培养对确定音调

12、性质的基本印象的领会能力。这一工作的培养首先应从演唱大小调以及五声调式音阶开始 , 每个学生依次地唱出音阶的一个音级 , 并且注意倾听别人的演唱 , 以便正确地唱出自己的音级 , 另一个学生默唱 , 开始时速度稍慢些 , 然后再逐渐加快速度。还可进行齐唱音阶 , 出声地唱一个或几个音级再默唱一个或几个音级 , 来完成上下行的整体音阶。在练习中 , 还可采取不同的节拍与节奏 , 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还可加入一些这样的练习 , 即教师唱弹奏出一段不完整的旋律 , 将其停留在节奏和调式方面均不稳定的一个瞬间 , 然后 , 让学生自己选择适于曲调结束的音 , 并逐渐距离结尾远些 , 以便让学生选择

13、结尾和完成旋律的发展。积极阶段的练习是以内心想象力已具有一定的经验 , 即内心听觉到一定程度的积极性为前提的。学生可演唱课本中新的不熟悉的曲调 , 出声唱和默唱交替进行。这一练习可集体唱或让单个学生在不同的指定地方逐一加入地进行演唱。在开始出声演唱的瞬间 , 可以容易地看出某个学生默唱得好些 , 某个学生在默唱时只能模糊地想象出实际的音响 , 可按音准及学生所唱的音是否与指定出声唱的音相符合等进行检查。在进行这一练习时 , 对每个学生来说 , 应富于音乐性并且流畅地加入演唱 , 来作为完成此项练习的必要条件。不难证明这一练习是在新阶段上将轮唱音阶的练习向前迈进了一步。另外还应进行一些熟悉的歌曲

14、或器乐曲的记谱练习。在记谱中应标记出呼吸瞬间 ,圆滑线和弧线 ,以及强弱层次等 ,听觉印象的具体性必须表现在这些记号的标记中 ,这些记号能够促进听觉印象的具体化 ,这种练习正是以音乐听写本身的所有形式促进着内心听觉的加强。为了培养多声性内心听觉 ,还可让学生自己为旋律配和声 ,通常为了弄清内心听觉的性质 ,积极的程度和独立性 ,可让学生弹奏已完成的习题 ,并指定学生以听觉做出自己认为必要的修正。这种练习 ,应从最简单的习题开始。并根据学生对和声进行、和弦连接掌握的程度而逐渐复杂化。成熟阶段 ,是进一步提高音乐艺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的内心听觉形式。此项练习 ,可让学生眼睛读着乐谱 ,内心想象

15、其音响及音乐作品的内容 ,在记熟之后不看乐谱 ,富于表情地演唱这一旋律并能在钢琴上弹奏。另外 ,可进行二部、三部作品的读谱练习 ,这种练习要求学生唱熟后 ,在钢琴上弹奏 ,并能在演唱一个声部的同时 ,在钢琴上弹奏其他声部。以上各阶段练习要求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 ,具有十足的耐力和听觉的积极性。总之 ,一个音乐家的培养过程离不开内心听觉的培养 ,他们在注意实际音响和内心听觉的同时 ,应使内心的听觉形象达到精确的程度 ,即从这些内心的形象上可以感受到乐曲的整个深度。内心听觉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而其中主要的还是记忆和想象 ,同时两者的结合也是上述听觉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工作主要就是凭借记忆在乐器上或照乐谱构想他们不熟悉的单声部及多声部作品 ,也就是创造再现对音乐的想象 。同时 ,培养学生创作想象的能力。以上论述了关于内心听觉的各个不同的培养阶段 ,主要以旋律内心听觉为主 ,关于多声性内心听觉的培养方式与方法有些与旋律性内心听觉的培养方式与方法大同小异 ,作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所面对的教学对象 ,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论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及培养方法 第二高级中学 渠园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