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106747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方案 目标任务:解决8万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启动148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整村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切实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格局,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当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70%扶贫搬迁1350户、5400人;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雨露计划”培训9350人;编制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力争使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2、%以上。三、努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认真总结5个国定重点贫困县和1个省定重点贫困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二是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项目到户为基本途径,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到户措施。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直接扶持贫困户;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四、全力做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要围绕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目标。一手

3、抓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0%年度目标。二是认真做好连片开发试点。进一步完善红安革命老区连片开发示范项目,确保通过国家验收;麻城彩票扶贫试点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罗田县、团风县杜皮乡、黄梅县柳林乡“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蕲春县扶贫互助金试点工作要抓紧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六、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一是认真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的70%用于发展产业。二是做好扶贫项目的验收评估。依据扶贫项目规划和市批复项目文件,对竣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开展绩效评估。三是深入开展“项目质量建设年”活动。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

4、全面开展扶贫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增强项目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四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检查监督。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七、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一是创建扶贫开发网站。抓紧建立市扶贫开发网站。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大力宣传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和经验。二是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扶贫工作的宣传,扩大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知名度。三是开展扶贫开发成果专题宣传。大力宣传我市新世纪前十年、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典型经验和“十二五”新十年扶贫开发的规划思路。

5、组织开展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专题宣传活动,搞好扶贫开发十年成果展,组织好国务院扶贫办开展的对先进县(市、区)企业单位、个人的表彰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关心扶贫开发事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耕地质量,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是增加耕地数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有效切入点。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历史机遇,切实做好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作,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一)总体目标(二)主要内

6、容规整田块,实施土地平整工程。方便机械化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服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田间道路建设,提升道路通达度和建设标准,区域道路相通成网,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运输和农民出行的问题;改造低丘岗地,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耕则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归并整治零散村庄,对村庄废弃地和腾退宅基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复垦还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各县(市、区)要以全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各地要依据省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尽快编制我市高产农田建

7、设规划。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年月底前完成全市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纲要。完成本地区高产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高产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要坚持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按流域和水系科学布局,将水源、渠系、水利工程、农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区域内农业用水的供需平衡;要将土地平整与提高地力结合起来,搞好耕作层剥离回填与测土配方,提高耕地质量;要把田间路、生产路与“村村通”工程结合起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农业机械下田难等问题;要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骨干渠道建设、大中型泵站改造、水库整险加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旱涝保收;要把零散村庄整治与改水、改厕、改栏

8、、建沼气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结合起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要把高产农田建设与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结合起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其它相关部门及乡(镇、办事处)对辖区内低丘岗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各地要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以乡(镇、办事处)为单位开展普查,查清低丘岗地资源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现状、适宜用途及改造的主要障碍因素等情况,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相关数据库。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县(市、区)低丘岗地改造规划。低丘岗地改造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具体编制工作由县(市、区)

9、国土资源部门承担。规划要征求发展改革、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意见。四、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保障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的持续开展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为国土资源部门创造条件,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预算安排必需的前期工作经费,积极支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投入。同时要鼓励水利、农业、交通、林业、广电、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各部门项目资金按照其用途集中投入项目区用于相关内容建设,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投其资,各计其功”办法,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产农田和改造低丘岗地。五、严格制度。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

10、、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等五项制度,要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彻底改变“重项目申报、轻实施管理”倾向;全面开展检查验收,对弄虚作假或不按进度和质量要求施工、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项目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停止项目施工、追回项目资金、限制以后项目申报等;对管理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各地必须结合实际,要搞好工程的后期管护。工程完工后。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管好用好工程设施,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管护方式、管护措施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程的最大效益和长远效益。六、

11、加强领导。落实保障(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地必须将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对本区域的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作负总责,要统一组织编制本区域内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总体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勘测、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区土地平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田间路、生产路建设;水利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区主干渠系建设、大中型泵站改造和大中型水库的整险加固;财政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的保障工作,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建设内容大致相

12、当,项目安排上相互协调补充;农业部门要搞好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区的测土配方和地力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林业部门要搞好田间林网建设,指导、组织实施宜林低丘岗地的种植;交通、卫生、扶贫、环保、电力、电信、教育、科技等部门也要将“村村通公路”三改一建”等项目资金相对集中投向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区,不断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二)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地要迅速成立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隶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市、县两级可参照省国土资源厅作法和借鉴外地经验,实行机构升格或主要负责人高配的办法,加强领导力量,配齐配强工作班子,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全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三)

13、加强督办考核。各地要把高产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评。对年度考评为优秀的县(市、区)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考核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县(市、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与其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申报相挂钩。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推动全区创建法治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开展,全面、客观、公正地考评创建工作绩效,根据国家、省、市、区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关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各部门、各单位、各镇(街)创建工作的考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考评工作在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区创建法治区活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创建办”

14、)具体组织实施。第四条考评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尊重民意和社会认可的原则,通过逐年滚动式考评,实现法治区创建目标。第二章考评内容第五条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等;(二)推进基层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公正司法、加强经济领域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三)依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安全生产、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及法律援助等民生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措施和成效。第三章考评方法及方式

15、第六条考评采取自查、抽查和年度考核的方法进行。(一)自查。由各单位对照考核标准全面自查,自我评分,形成自查报告和年度创建工作总结,于每年年度考核前书面报区创建办。(二)抽查。区创建法治区活动办公室加强日常工作检查、指导,不定期对各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并把抽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年度考核。按照创建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各部门、各单位、各镇(街)等要按照考核标准的要求备齐创建工作档案材料,接受统一检查。第七条考评采取实地检查、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征求意见以及区创建办确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第八条考评实行逐级考评。区创建办对区属各部门、各单位、各镇(街)等进行考评,

16、上述被考评对象自行组织对下属单位的考评。第九条考评依据市香洲区创建法治区工作评估体系(试行),采用百分制量化评分。第十条企业单位的年度考评采取申报制。各企业自行申报(须书面提交自查报告及创建工作总结),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负责考评验收。第四章考评结果第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的,予以加分:(一)被国家、省、市评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分别加5分、3分、1分,不累计加分;第十二条考评结果分为三个等次:优秀、达标、不达标。全区各行政机关、政法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各镇(街)及社区分别按考评分数由高到低排名,各类考评对象总数的前30%评为优秀等次;除优秀等次以外,考评分数达70分以上的评为达标等次;考评分数69分以下的评为不达标等次。第十三条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作为“创建法治区工作先进单位”,由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和奖励;被评为不达标等次的单位由区创建办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重新验收,直至合格。第十四条创建法治区工作考评结果列入全区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终考核。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适用政法机关创建工作考核标准,合署办公的党政机关适用行政机关创建工作考核标准。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区创建办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