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070377 上传时间:2021-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方法的应用及护理【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HD)抗凝方法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方法 17例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无肝素法进行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 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明显优于无肝素法的患者。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出血HD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透析更安全、有效、简便,优于无肝素法,尤其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关键词】 出血患者 体外循环抗凝是血液透析(HD)护理重要的一环,肝素在HD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由于肝素具有全身抗凝作用,因而

2、对于合并出血,存在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威胁生命,以往对于高危出血患者多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肝素法(简称无肝素法)。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问世,由于其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对凝血酶a抑制作用弱,因而出血危险性小,抗凝作用强且使用方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为此笔者比较无肝素法和LMWH法在高危出血患者HD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均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期)患者,在透析期间合并出血倾向,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无肝素透析,B组为低分子肝素透析,A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6岁,高危出血倾向:上消化道出血3例

3、,鼻腔出血2例,外伤出血1例,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出血2例。B组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13岁,高危出血倾向:上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广泛淤血2例,鼻腔出血1例,颈内静脉置管术后出血2例,月经过多2例。 1.2 方法 使用费森尤斯4008B,金宝AK-95透析机,德国F6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A组血流量250280 ml/min,透析3 h,透析器和管路常规用肝素盐水(肝素20 mg)预冲,每隔2030 min冲洗盐水200 ml。B组血流量220250 ml/min,透析34.5 h,应在HD开始时经静脉一次注射5000 u,整个透析期间不追加。 1.3 观察指标 (1)透析器和管路凝

4、血情况(0级:无疑血或数条纤维凝血;级:部分或成束纤维凝血;级: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级:透析中静脉压升高或需更换透析器)2。(2)观察出血倾向和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次数 无肝素法组(A组)8例患者共行HD 19例次,平均每人2.4次,低分子肝素组(B组)9例患者共行HD 21例次,平均每人2.2次。 2.2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比较注:2=6.3,P0.05 2.3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 注:t=7.69,P0.0

5、5 3 讨论HD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效抗凝是保证HD充分进行的必要的条件。近年来LMWH问世,由于其对Xa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a抑制作用弱。所以KPTT、TT和血小板功能影响小,能减少出血并发症,且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因而备受临床青睐。表1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用LMWH发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明显低于无肝素法。 无肝素法在临床应用已多年,该法需用生理盐水定期冲洗透析器,需要高血流量以及增加超滤,增加心脏容量负荷,且易造成透析器凝血而中止透析,导致血液丢失,透析不充分。但从表2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无肝素法

6、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少于LMWH法,提示无肝素法对体内凝血功能影响较LMWH法更少。 4 护理临床上对于高危出血患者应用何种抗凝方法,需由患者的病情而定,无论采用哪些抗凝方法护理皆很重要,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尤其是体重、水肿情况和出血倾向。HD前肝素预冲时间要充分,至少要预冲30 min以上,血流量的设置不但影响透析效果,也影响体外循环的凝血,若病情允许,患者心血管功能好,血流量最好250 ml/min以上,这对无肝素法特别重要。要尽量避免在透析中输血,因其增加血黏度,外循环凝血概率增大,密切观察静脉压的变化,静脉压一旦升高,检查静脉穿刺点是否有渗血和血肿,管路是否扭曲,透析器颜色是否变暗、变黑。若出现凝血现象,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并增加冲洗频率,严重凝血则需要更换透析器。另外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原有的出血加重,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并监测血压、心率和生命体征,以便采取措施。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笔者认为对于高危出血HD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透析更安全、有效、简便,优于无肝素法,尤其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参考文献】 1 林惠风.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8-122.2 何长明,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