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79993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第二章脑与心理1 、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 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3 、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4 、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5 、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6 、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

2、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7 、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地三章行为和动力第一节需要1 、 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2 、 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3 、 需要的种类: 1 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

3、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4、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1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5 求知的需要6 审美的需要7 自我实现的需要5、 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 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 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 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

4、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 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第二节动机1、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2、 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3、 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 激活功能2 引导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4、 动机分类 1 生理动机 1 )饥饿 2 )渴 3)性 4)睡眠 2 社会性动机1 )兴趣 2 )权利动机 3)交往动机。5、 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

5、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6、 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 )非原则行动机冲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 1 )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7、 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 )二是

6、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 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7、。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8、 归因理论: 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 环境归因 2 个人归因 2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 )美国心理学

8、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 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 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9、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 )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3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10 、 学习动机的激发:1 设置合理目标2 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第四章认知过程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

9、行。第一节 注意1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2、 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 注意的特征: 1 注意的稳定性2 注意的广度3 注意的分配呢4 注意的转移- 可编辑修改 -。4、 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 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 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 心里不适合障碍5、 培养集中注意的方法:1 自我暗示 2 情景想象法3 培养间接兴趣4 自我奖励法5 训练听课技巧第二节感知觉1 、 任何

10、感觉的产生都需要的基本条件:1 刺激物也就是直接作用于人体,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活动的客观事物。2 感觉器官,也就是能把客观刺激物转变为主观映像的生理装置。2 、 感觉的基本规律1 后像 2 感觉适应3 感觉的相互作用3 、 直觉特性1 直觉的整体性2 直觉的选择性3 直觉的理解性4 直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直觉往往并不随直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像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直觉的恒常性。4 、 直觉的类型: 1 空间直觉 1 )形状直觉 2)大小直觉 3 )方位直觉 4 )深度直觉 2 时间直觉和运动直觉 3 超感知觉和错觉常见的超感知觉主要有:心电感性俗称传心术,指两个人之间不许要可见

11、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动,单靠意念就可以搬动东西或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直觉。第三节记忆1、 记忆的分类1 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或规律等的逻辑思维为过程为内容的记忆。3 情绪记忆:一 体验过的魔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 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2、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个感觉的魔种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但很快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使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短时记忆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

12、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看做作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长时记忆中的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单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3、 遗忘规律: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重现和再认记过的材料,但在是当情况下可以恢复;永久性遗忘指必须经过重新学习才能恢复记忆过的材料。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先快后慢4、 遗忘的因素主要有: 1 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是一般不容易遗忘3 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

13、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5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果对识记也有影响。5、 多种记忆方法:直观记忆方法2 图表记忆方法 3谐音记忆方法 4归类比较法 5联想法 6歌诀法第四节思维1、 思维的过程, - 分析和综合1 分析 :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而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2、 思维的类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动作思维也成实践思维,其特点为: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形象思维是用

14、表象来进行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当人们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表象不来了,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3、 根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思维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两大类。4、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5、 为题的解决过程1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2 分析问题3 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2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解决过程 1为题表征2 选择算子3 应用算子 4评价

15、当前状态。6、 (大题)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 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变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话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2 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吗,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的点,同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4 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

16、,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解决新的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智力活动受到障碍。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象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解决效率没有太大影象;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但转的U 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第五章情绪1、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 表示。2、一般认同 EQ 的主要因素:1 自我意识:这里是指自身的情绪。它是EQ 的基础。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2 自我激励: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

17、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自我激励的实质是抱着希望想问题。3 情绪控制:情绪控制在于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有依赖于自我意识,并需要做出意志的努力。一次情绪控制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它需要自我安慰摆脱焦虑和不安。4 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包括认知他人情绪,并保管好人际关系。其中同情心是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具有通心新的人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察觉他人的需要。同样站在他人角度了解他人感受也能达到人际沟通。5 挫折承受能力: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EQ 的一个重要的重要内容。能承受挫折的人往往把失败归因为可以驾驭的因素,能从每次失败中总

18、结经验,吸取教训。相反消沉、萎靡、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则更容易吧失败归因为不可控制的因素。3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 正常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支柱就呢过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始终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2 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宽广的胸襟表现在对待生活琐事能开阔视野、矿大胸怀,不能只津津乐道于眼前琐事。3 理性的适应生活:理性的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的接受现实的生活水平、理智的评估自己的水平及理智的自制情绪水平。其中,具备理智接受现实生活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前提。具备理智的评价自己的水平是理性适应

19、生活的关键;具备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是理性的适应生活的重要保证。4 寻找身边的欢乐:经- 可编辑修改 -。常保持欢悦乐观是健康情绪的重要表现。因为,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他能使人从内心到外表都感染上愉悦色彩,更使人享受到对于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第一节 智力及其理论1 、二因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在1904 年提出的他提出人的智力是是由两种因素构成,即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 S 因素)。1 一般因素不同于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因素,提现了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正是由于各种活动中一般因素的存在,人

20、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2 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个体完成任何一种智力作业都需要者两中因素的的参与。一般因素的特殊因素互相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都不相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会有差异。许多特殊因素于某种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2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他称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 流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依赖于个体文化知识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可以具有相似的流体智力。2 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

21、所获得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个体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而受环境、练习或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流体智力帮助人们处理新的复杂的问题,而晶体智力则使人们能够很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具体问题。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具有相同经历的两个人,流体智力高者。晶体智力也相对较高。第二节智力测验1 、 常用个体智力侧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表示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其最初目是为了鉴别低能儿,该量表被称为比纳 - 西蒙量表,使用与3-11 岁的儿童包括30 个测量项目,按照又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斯坦福-比纳量表。2 、 智商简称IQ公式为 IQ(智商) =MA (智力年龄) /CA

22、 (实足年龄) *1003 、 韦氏表中的智商公式:离差智商=100+15Z其中 Z=(X-X( 平均 )/S公式中 Z 代表标准分, X 代表被测验的分,X (平均)代表团体的平局分数,S 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第四节创造力的培养1 、 创造力的特征:吉尔福特于其同事霍夫纳尔将创造力的特征归纳为六点:1 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 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答案3 灵活性,即具有交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 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思想的能力,5 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特定事物的多种实用方法6 洞察性,即能够同过时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内在的含义、特

23、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转变。2 、 吉尔福特将富有创造力的人格特征概括为一下几方面:1 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于他人雷同2 有旺盛的求知欲3 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 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 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于严格性6 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 富有幽默,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 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表干扰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3 、 (大题)培养创造力途径与方法:在做好个体智力开发工作、让个体掌握适当的知识及拥有最佳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个体创造力,是我们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对个体创造力的开发我们可

24、以认识一下几方面来认识:1 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里发展的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思维,促进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才能;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扼杀个听体的创造创造性的萌发。就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的环境来开,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社会文化2)家庭 3)学校。 2 实现教育创新开展教育创新:实践证明,个性越突出越鲜明其创造性越高。而现行的教育环境,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个性统一性而忽视个性的多样性,结果导致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和个性的消解一次应解决传统教育的“创造性不育症”要做到1)改革评价体质

25、2 )改革现有课程3 )重视健康人格培养。3 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镊法等等。第七章人格第一节人格及其结构1 、 人格的第一: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之一界定含一下五层含义:第一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第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1 )稳定的动机2 )习惯性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3)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念等。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习性等特点。第五人

26、格即时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互交作用的过程。2 、 1 )奥尔皮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一其生理为基础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皮特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 )艾森克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将卡特尔的16中因素进一步聚类,提出外向性和神经质来两个维度。后来又加了一个维度精深质。变成三个维度。3 、 人格的形成:1 遗传的作用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根据是第一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第二在不同国家不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研究者都能发现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 外

27、向、神经质、精深质。第三对于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2 艾森克主要关注的人格特质主要属于人格的气质方面。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来的、收遗传和生理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3 古希腊医学生希波克拉底任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不同的人体内体液不同而人格也不同。分为多血质的类型、胆汁质类型、抑郁质类型、粘稠质类型。环境的作用:1 产前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4 、 人格的内在冲突:佛洛依德人格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28、,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雨与俱来的冲突欲望或能量构成。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这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子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则能让这三个因素达到一种平衡,而有的人则不能大到这种平衡,从- 可编辑修改 -。而出现不和谐的现象。- 可编辑修改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5 、- 可编辑修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