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80630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备注:图片当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不包含冥王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星。小行星带:在火木星之间1、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天体:行星;人造天体:空间站)2、 地球自身条件:a.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同向,同面b.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适中的质量与体积d.地球上有液态水:以物质存在,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外太空。第二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 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从内到外)太阳活动黑子周期是11 年。光球黑子(人类肉眼可见)色

2、球耀斑日冕太阳风3、 太阳活动的影响:(1) 扰动地球上空的带电粒子,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4)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圈相互平行)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相同)纬度:赤道是0 度,像南北两极至90经度:本初子午线(0)向东至180为东经,向西至180为西经(其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 E)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果是俯视图则是南顺北逆如下图:)自转

3、时间:一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一太阳日:24 小时自转速度:角速度是除南北两极外都是15 / 时,线速度是: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的影响:a. 昼夜更替:晨线:白天变成黑夜;昏线:黑夜变成白天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都是早上6 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线都是晚上18 点b. 地方时:1. 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同:东早西晚2.规律: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4 分钟3.时间计算方法:东加西减4.引起日期变化的有两条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0 时经线如下图:180经线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C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二地球的公转

4、:a. 昼夜长短与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23 26):1、计算一天的白昼时间:日落日出=昼长,其中中午12 点平分昼长2、 太阳高度角变化:变化情况: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冬至日,由南(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同一地区:离太阳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夏至日最大,冬至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3、 四季划分:春天: 3,4,5月,夏天: 6, 7,8 月,秋天 9, 10,11 月;冬天: 12,1,2月4、 五带的划分:0 -23 26热带; 23 26 -66 34南(北)温带;

5、6634 -90 南(北)寒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内外部圈层的过度地带)(2)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4)大气圈: )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长波辐射2、 大气的作用:削弱,保温作用:削弱:吸收,反射与散射保温:大气的逆辐射,即大气产生的大气辐射将其中很大部分热量还返给地面,云层越厚

6、,大气的逆辐射作用越强二、热力环流: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热胀冷缩)1、 常见的集中热力环流:图示中是夜晚的海陆风,是城市热岛效应,是山谷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面垂直;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a、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上面积相同情况下,等压差越大,风力越大b、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交,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c、风的偏转方向南左北右(备注:要画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再判断南北半球,再考虑是近地面还是高空)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

7、动2、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低纬圈,中纬圈,高纬圈),七个气压带,风带(要求;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对应的位置,能够画出环流的方向以及风的方向)3、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 1 月份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7 月份形成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2、下图是东亚季风图(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1 月份季风图(日本,北京吹西北季风,东南亚,南亚吹东北季风)7 月份季风图(日本,北京吹东南季风,东南亚,南亚吹西南季风)(要求:能够根据风向判断是哪个季节的季风,懂得季风的名称)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要求:大陆

8、东岸,大陆西岸的典型气候名称与分布范围要知道)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要求 : 冷暖锋的移动方向与位置要知道,冷暖锋过境前中后的变化情况要掌握)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 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降水位置:锋后雨我国典型的冷锋天气:北方夏季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冬季爆发寒潮。( 一场秋雨一场寒)(2) 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降水:锋前雨我国典型的

9、暖锋天气: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多雨(一场春雨一场暖)(3)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2、 气旋与反气旋:气旋:中心气压低,运动方向:南顺北逆,易出现阴雨天气(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反气旋:中心气压高,运动方向:北顺南逆,天气晴朗干燥。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 气候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提高作物的产量;加重干旱,造成供水不足;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2、 措施: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分布最广),固态,液态(

10、水量最大)三种形式相互转换。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淡水中,冰川是主体1、 河流水与冰川水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具有削锋补枯的作用。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水处于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2、 河流水与潜水位的关系:同上。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 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2、 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要求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名称记住)3、 水循环的意义:A、维持了地球水的动态平衡。B、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D、不断塑造者地表形态。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

1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暖流:水温高流向水温低的(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寒流:水温低流向水温高的(较高纬流向较低纬)1、 洋流的分布规律:( 务必要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a、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以30为中心)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中低纬地区呈逆时针旋转。b、 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以 60为中心) 呈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逆时针旋转;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12、寒暖流交汇处多渔场分布3、 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顺流、逆流4、 洋流能够把较高纬的冰山携带南下5、 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净化,同时,扩大了污染范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开源节流的措施:必修一书本65 页。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地平运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壳动运垂动直运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动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

13、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1、 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2、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太阳辐射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褶皱山、断块山、火山1、 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形态:形成原因:板块的挤压和张裂形成(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2、 断块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的位移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

14、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石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底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3、 火山:火山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 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初期: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2、 河流的堆积地貌:河流在搬运物质过程中搬运能力减弱,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冲积扇)山前、山麓地带河漫滩河流的中下流地区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

15、地区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左北右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a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b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a、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b、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3)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a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带状分布。b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击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a、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16、(依赖于光合作用:例如植物)b、平衡功能:自然地理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二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变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把上述的图形名称中大陆东岸跟大陆西岸的名称要记住)1、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 1)由赤道到两极形成基础:热量,的地域分异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 从沿海向_影响因素:降水 ,内陆的地形成基础:水分域分异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 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度越低,,垂直地高度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域分异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特征: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要求:把上述的图中植被的覆盖情况,分布情况,以及南被坡了解清楚)2 关于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a、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越低,雪线海拔越高,雪线海拔低b、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波高,阴破雪线海拔低c、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