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1082942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毕业设计中期说明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背景资料11项目背景介绍11.1项目来源11.2该项目建设目的12相关资料及设计任务书12.1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50000,等高线间距:10m)12.2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22.3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2.4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22.5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22.6交通量资料:23项目可行性分析23.1经济效益评价23.2技术可行性分析4初步设计61公路路线设计61.1一般规定61.2道路等级选定61.3公路通行能力计算72选线82.1选线要点82.2路线方案选择及道路走廊的确定83定线设计93.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论证93.2定线方法:本设计使用CARD/1定线。10

2、3.3轴线单元连接算例103.4轴线的设计成果采用直线及曲线一览表给出。124纵断面设计184.1纵断面设计原则184.2平纵组合设计184.3最小填土高度的确定184.4桥梁、通道控制标高的确定184.5纵坡坡长及坡度确定184.6纵断面设计成果185横断面设计215.1设计原则215.2直线段横断面设计216方案比选216.1概述216.2经济技术比较21项目背景资料1 项目背景介绍1.1 项目来源尚志市种畜场和尚志市西午甲屯位于尚志市西偏南22.34o,约22公里处。随着经济发展,西午甲屯附近区域交通量增长迅速,原有道路已经难以满足车辆运输要求,出现道路拥堵、损坏的情况。尚志市种畜场与西

3、午甲屯之间尚没有直达公路,车辆需要绕行。尚志市种畜场到西午甲屯段公路是省道(S212)的一部分,拟新建一条连接西五甲与尚志市种畜场的直达公路。在此条件下,根据预测交通量、地形图及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即对该段公路作出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及部分路段的施工图设计。1.2 该项目建设目的1) 适应交通增长:根据交通量分析和预测,该新建公路建成后第一年日平均混合交通量为3140辆/天,其中中型以上货车比重58.6%,到项目设计远景年,中型以上货车交通量已经达到3678辆/天,按二级公路设计为重交通荷载。说明建设项目已经势在必行。2) 促进经济发展:该地区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但

4、一直受限于交通情况,货物流通困难。该段公路建成后将有效促进该地区农、林、牧业的发展。3) 改善沿线交通设施、完善地区路网:S212一方面联通G10及S203公路,使尚志交通分流;另一方面又连接村镇,可以作为农村公路网的干流,改善该地区的公路网。2 相关资料及设计任务书2.1 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50000,等高线间距:10m)图1.1 尚志市种畜场西午甲地形图2.2 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所拟该公路地处黑龙江省嫩江平原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学生自行调查公路所在区域的气象及与气象相关筑路条件资料。包括,该区气温、降水、主导风向、最大冻深、植被,道路工程的病害,施工条件等供设计参考的资料)2.3

5、 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沿线山体多有不稳定,分布有多年的岛状冻土,局部因冻土层上水发育,地表潮湿,夏季积水,冬季有冰丘。基岩多为玄武岩、安山岩和花岗岩等。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山上有裂隙水,低洼处1.52m以下见地下水。2.4 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山上有小部分天然次生林和较多的人工林场,村屯附近有耕地。表层有20cm左右的种植土,其下分布有数十厘米的粗亚砂土和轻亚粘土,以下为坡积碎、砾石土。2.5 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河砂砾分布广泛,傍山有多个小型的采石场和水泥厂,其它材料均需外购。2.6 交通量资料: 近期交通量车型(代表车型) 数量(辆/日)东风EQ14

6、0 1400太脱拉130S 80扶桑FV102N 200南阳351 32五十铃NPR595G型 100东风SP9250型 28小汽车 1300 交通增长率: 6.5%。3 项目可行性分析3.1 经济效益评价3.1.1 经济费用估算二级公路经济费用以国民经济收入减少为惟一的鉴别原则,即项目进行过程中造成国家消耗各种资源,造成国民经济增加的支出,才可列入经济费用。依据这一含义,经济费用可分解为投资费用、营运费用和外差成本三部分。1) 投资费用:工程项目所在地区为重丘区,全长大约在810km左右,按照黑龙江省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工程量表,估算该地区每公里路基土方23841m3,石方29139m3、排水

7、与防护土方2850m3、路面7350m2、大中桥0.766m2、分离式立交0.0211座。2001年黑龙江省二级公路每公里造价为222万元,考虑到物价上涨、建筑成本的提高,估算该段公路每公里造价为260万元。2) 运营费用:公路建设完成后,相关生产和管理部门对道路维修、养护会发生燃料、材料耗用费,移动设施的维修费、更新费,道路养护费及其它费用,估算为每年每公里4万元,计算年限为15年,资金时间效益按照8%计算,换算为建设初年每公里资金投入为35.65万元。3) 外差费用:公路项目建设对于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环境破坏及恢复造成的外差费用初步估算为每公里3万元。4) 经济费用需要剔除给类税收

8、、政府补贴及国内借款利息等各类对于国民收入的增减无影响的因素,这类因素总计估算为12%。5) 残值取工程费用(此处取投资费用)的50%计算,换算为初试年费用后负值的形式计入费用。项目公路总里程初定为9km,由此计算出本项目的经济费用共为计算出本项目的经济费用共为 3.1.2 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道路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由促进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降低运输费用、节省运输时间、减少交通事故和货物损失等组成。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作用采用估算给出,经济效益主要由道路上运营车辆的货物旅客周转量给出。虽然我国货车超载情况严重,考虑到不可能所有车辆满载,因此车辆装载情况按满载计算。往返车辆空车情况较少,按10%

9、计算。小汽车平均装载2人计算。货物年周转量为: 旅客周转量 1) 道路晋级的效益:道路晋级的效益指旅客、货物的运输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效益。根据公式计算。公路每吨货物运费不低于0.35元,新建公路货物运费每吨每公里取0.4元,旅客运费每人次每公里取0.04元。原有道路由于路途坎坷,运费较高,货物运费每吨每公里为0.45元,旅客运费每人次每公里为0.05元。建设初年该公路运输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效益为182.442万元。2) 减少拥挤产生的效益:此项目建成后,考虑公路上车流量来源,认为50%是从原有道路吸引而来。原道路交通量减少后,行车速度将提高,货运时间缩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建设初年估算为18.94万

10、元。由于交通量增长,认为此后每年吸引交通量与新建公路交通增长率相同。3) 缩短历程而产生的效益:50%车流量转移到新建公路上,由于运距缩短也会产生效益。认为9km长公路使运距缩短量为0.6km,建设初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48.652万元。4) 货物节约在途时间的效益:采用下式估算在途经济效益。式中:货物的平均价格以原煤价格450元/t为参考,考虑其他货物如消费品、工业成品等,货物的平均价格按照Pr=600元/t计算。9km长路线较原有路线全程节约时间约为T=0.042h,社会折现率I=8%。 所计算货物节约在途时间效益为0.100万元5) 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效益:旅客节约在途时间可多创造国民收

11、入,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82美元,即27606元人民币,旅客时间节约的效益估算为37.683万元。6) 减少交通事故以及减少货损事故节约的费用估算为每年2万元。根据以上几项可以计算项目建成初年所产生的效益。由于交通量增长,公路所产生的效益也会相应增加,效益根据交通增长率计算,并且需要根据折现率换算为建设初年的经济效益。建成初年经济效益为由于折现及交通综合影响所产生的效益增长率为该项目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为综上所述,扣除资金折现率后换算为初始年限,该项目所产生的费用2001.53万元,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为3788.356万元。资金回报率为89.27%,项目在效益上可行。3.1.3 项目资

12、金来源及公路财政效益黑龙江省二级公路已经取消收费,二级公路建设费用从省、市政府拨款获得。小汽车百公里油耗按8L估算,大型车按照20L估算。燃油消费税按照1元/L计算,那么该段公路建成初年可以征收燃油税为:小汽车34.164万元,货车120.888万元,总计155.052万元。运营期间所征收燃油税换算为建设初年税收为 计算说明征收燃油税这一项即可以使政府免于亏损,保证建设资金的来源。其次公路落成促进经济发展后,各种生存、运输、消费环节征收的税收将会使这条公路对政府的财政作出贡献。3.2 技术可行性分析3.2.1 岛状冻土: 由于开挖路基, 使含有大量冰的多年冻土融化, 引起路堑边坡坍塌、路基基底

13、发生不均匀沉陷,或由于水分向路基上部集聚而引起冻胀、翻浆等现象。基底的冰丘、冰锥往往会使路基鼓胀, 引起路基、路面的开裂与变形; 当冰丘、冰锥融化后, 路基又发生不均匀沉陷。路基附近的冰丘、冰锥、涎流冰掩埋路基会造成阻车。岛状冻土首先考虑避让,如前期未勘测清除或路线无法避让或,则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1) 加强公路工程地质勘测工作, 准确确定岛状冻土的分布区:岛状多年冻土呈小块分布时, 公路勘察时不易发现, 勘察中判断路线可能存在岛状多年冻土的微地形、地貌特征, 利用植物学(径小稀疏叶枯“小老头”树等)判断有无多年冻土发育。根据多年冻土植物群落生长范围,判别多年冻土的大致范围。2) 优化设计方案

14、,选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较高、地表干燥的地带以路堤形式通过。多填少挖,尽可能减少路堑、零断面和低填方的长度。线路在冻融过渡地段通过时,线路位置应尽量选择在融区。减少在冻融过渡段和岛状冻土等不稳定冻土地段的长度。确定线路纵坡时应尽可能满足路基最小设计高度的要求。尽量减少高含冰量冻土地段的长度,绕避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尽量选择地表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不发育的地段。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一般为保持冻结和允许融化或清除多年冻土两种设计方法。准确确定冻土的技术参数,合理划分冻土的地温分区,是保证路基安全、稳定的先决条件。3.2.2 山体稳定问题:沿线山体多有不稳定,路基开挖后会破坏山体结构;在降雨的

15、作用下,可能造成路基失稳、山体滑坡等严重危害。1) 雨水多是山体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 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采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有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 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隧洞疏干、支撑盲沟等。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抗滑力,降低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卸载和人工加固边坡两类:削坡卸载法是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均可改善边坡的

16、稳定性。对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进行降低卸载,阻滑部分的岩土体不得削减卸载。当挖方路基的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减重法,为保证边坡稳定,可刷成台阶式边坡。人工边坡加固法常用的方法有: 挖方路基上边坡可采用修筑挡土墙、护墙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等支挡不稳定岩体,以保证路基边坡稳定; 填方路基发生滑坡可采取反压土方或修筑挡土墙等法处理; 若滑坡发生在沿河路基时,可砌筑挡土墙或修建河流调制建筑物,如丁字坝、堤坝、稳定河床等; 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还可采用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3.2.3 防冰雪灾害:该段路山上有裂隙水,最大积雪深度40厘米

17、,需要做防冰、防雪设计。聚冰沟与聚冰坑、挡冰墙.挡冰堤、设置地下排水设施、清除涎流冰。路堑排水及低洼地带地下水处理。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山上有裂隙水,低洼处1.52m以下见地下水。1) 采用植被防雪加工程防雪相结合的措施。裂隙水采用导流措施引入排水沟。设置聚冰沟与聚冰坑、挡冰墙、挡冰堤,设置地下排水设施以及清除涎流冰2) 挡冰墙用于阻挡和积聚涌水量不大的山坡涎流冰和挖方边坡涎流冰。挡冰堤适用阻挡于地势平坦、涌水量不大的山坡涎流冰和径流量不大的小型沟谷涎流冰。挡冰堤修筑在路基外山坡地下水露头的下侧或沟谷内桥涵的上游,以阻挡涎流冰且减小其漫延的范围。3) 该地区属于严寒地区,适用设置地下排水设施,常

18、用的有集水渗井、渗池、排水暗管和盲沟等。4) 涎流冰清除涎流冰要及时清除,撒布砂、炉渣、矿渣、石屑碎石等防滑材料或氯化钙氯化钠等盐类防冻剂以防行车产生滑溜,井设置明显标志。3.2.4 地下水:该地区低洼地带地下水埋藏较浅,部分地区会影响可能会影响路基设计、施工。1) 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可采用明沟截留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2) 地下水位较低,潜水层较深时,可采用渗沟排除地下水。3) 路堑处的地下水(层间水或泉水)流向路堤时,则必须在路堑和路堤的交界处设置渗沟将水引出并排至路基以外。4) 路基下面有裂隙水和泉水时,可采用渗沟或槽沟排出路基。3.2.5 土质利用:该地区地表覆盖有20c

19、m厚种植土,其下为数米深亚砂土、亚粘土,基岩为花岗岩、玄武岩。1) 土质情况较好,地表20cm种植土可挖出后作为边坡防护用途。2) 亚砂土需要测定含水率,如果含水量不是很大,不属于软弱地层的,完全可以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如果含水率比较大,需要做固结处理。3) 基岩完整,深路堑开挖困难,因此该路段应避免深路堑的开挖。由该段公路的经济、技术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本项目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也能够促进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且技术难点可以解决。从经济技术层面考虑,这条公路可以建设。初步设计1 公路路线设计1.1 一般规定1)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

20、确保行驶安全、舒适。2) 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体系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综合效益。3) 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论证、确定路线方案。4) 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的配合,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使各技术指标的设置与平、纵线形组合恰当,平面顺适,纵面均衡;各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合理、实用、经济。1.2 道路等级选定1.2.1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根据“四阶段法”,将该段公路放在路网中

21、考虑。建设初年交通量见下表表1.1:近期交通量车型(代表车型)数量(辆/日)东风EQ140 1400太脱拉130S 80扶桑FV102N 200车型(代表车型)数量(辆/日)南阳351 32五十铃NPR595G型 100东风SP9250型 28小汽车 1300由上表可以看到,该段公路小汽车近期交通量为1300量/日,中型以上货车为1840量/日,中型以上货车所占比例较大。1.2.2 公路等级确定:根据调查及交通量预测(定基预测法),道路建成初年交通量如下表,根据载重将中型车、大型车及拖挂车换算为标准车(小汽车),得到换算交通量,并依据交通增长率(6.5%),计算出远景年交通量。表1.2:换算交

22、通量车型(代表车型)数量(辆/日)载重换算系数换算交通量(辆/日)东风EQ140 14005t1.52100太脱拉130S 8012t2160扶桑FV102N 20016.5t3600南阳351 327t1.548五十铃NPR595G型 1004t1.5150东风SP9250型 28256小汽车 130011300远景年交通量(15年)辆/日10659.3换算年均日交通量4414远景年日交通量(20年)辆/日14604.1据此确定所建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1.2.3 公路线形设计规范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该段公路属于重丘区,由于沿线地形起伏大,地形复杂,平曲线、竖曲线线形较差,因此将设计速度定为60

23、km/h,由此确定该段公路线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1.3:道路平纵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单位标准计算行车速度km/h60平面线形 直线m360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极限值m12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圆曲线最大半径m10000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0极限值m14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500极限值m1000竖曲线长度一般值m120最小值m50最大坡度6%路基宽度m路面宽度m桥涵荷载等级公路II级技术指标单位选用值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50除此之外,停车、会车、超车视距要求为75m、150m、350m,最小坡长为200m,根据坡度确定最大坡长为 3%-12

24、00m,4%-1000m,5%-800m,6%-600m。1.3 公路通行能力计算设计小时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为10549.3 veh/d,方向不均匀系数D取55%,查表得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取13.5。计算得该段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为: veh/h。设计通行能力二级公路设计通行能力应与设计小时交通量相匹配,选用Cd=790pcu/h/ln,实际通行能力运行速度按60km/h计算时,中型车、大型车换算系数取2.0、3.0,由于沿线村屯较少,不考虑拖拉机影响,交通组成修正系数方向修正系数取0.97,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修正系数取取0.84,路侧干扰较小,系数取一级由此可计算该段公路实际通行能

25、力为初步设计平纵横结束后利用软件模拟车辆运行做时速分析,个别爬坡路段运行速度可达到50km/h。二级公路按照三级服务水平设计,基本通行能力1400veh/h/ln,设计通行能力与基本通行能力比值V/C为0.48,设计通行能力为veh/h/ln。2 选线2.1 选线要点该段路起终点之间需要跨越山间平原、山谷与垭口,1) 路线在河谷地区选择山脚布线,以提高路基稳定,减小地下水位过高、低洼地带岛状冻土对路基影响;2) 山谷地带路线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边坡、山体稳固的山坡,地形选择平坦顺直、支沟较少的阶地;3) 越岭线选择越岭标高低、越岭垭口薄、地质条件好、展现条件好的垭口;4) 为考虑经济

26、效益,路线充分利用旧有道路做路基,路线选择村庄较多、经济发达地带,并避让农田。2.2 路线方案选择及道路走廊的确定起终点之间为山岭重丘区地形,没有合适的沿溪线直达终点,三个垭口作为平面控制,决定三条路线方案,中线、西线、东线。图2.1路线方案图:图中,A、B、C、D为路线控制点2.2.1 中线中线通过区域为山岭区,控制点高程为322m,除控制点外,路线尚需越过另一个垭口到达目的地。中线路线较短,总里程6230m坡较大,以极限坡度6%爬坡之后,在两个垭口依然需要开挖十到二十米的路堑,深路堑全长1.6Km,工程量很大,而且对于环境破坏严重,其较长的爬坡长度对于行车也有不利影响,较另两个方案有较明显

27、的劣势,因此排除此方案。东线和西线做同等深度初步设计,以工程量、经济效益做为比选标准。2.2.2 西线西线控制点高程为271m,沿线为重丘区地形。全线分为三段有可选择路线走廊。1) 第一段位于起点附近,可以沿山脚南侧沿溪线进入开阔的山谷,另一种方案为沿山坡线,越过高程230m、250m垭口后进入山谷地区,前者地形平缓,后者地形复杂,平面线形差,纵坡较大以及通过垭口开挖深的问题。山脚线虽然经过低洼地带,需要考虑岛状冻土的影响,而且会占用一部分耕地,但如果沿坡脚布线地基情况应该较好,而且会减少占用耕地面积,再者可以利用一段就有公路作为路基,路基情况明了,有地质灾害的路段可以做好处理工作,因此选用前

28、者为路线走廊。2) 第二段从山谷到控制点,可以沿山谷两岸的布置方案,左侧地形平缓,顺直,对于布线有利。选择山谷左侧为布线方案。3) 第三段从控制点到终点,一种方案沿左侧山谷下坡,跨过河流,沿河流北岸到达终点,另一种方案为沿右侧山坡布线,先右转,沿右侧的一段山脊下坡,与河流正交到达终点。前者为保证与河流正交,需要采用较小的平面半径实现转弯,而且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路线经过低洼地带,沿河段地下水位较高,对于地基不利。此段选用后者作为路线布线方案。2.2.3 东线东线控制点高程为252m,由起点尚志市种畜场出发,经过三号、长万屯,到达大国屯,往前在三股流水库前向左转,沿着山谷爬坡,跨过高程控制点,下山

29、坡、跨越河流就到达了终点西午甲。由起终点、大国屯、水库前点、高程控制点垭口作为平面控制点可将路线分为三段。沿线前段为冲沟地形,中部为沿河河谷,后段为重丘区地形。1) 第一段由起点到大国屯,有两种路线可供选择,其一是在三号、大国屯北面,沿着山坡坡脚冲沟地带,跨越一个高程为220m的垭口到达大国屯,其二是沿着三号、长万屯南侧,沿着农田水网地带布线,在三合屯附近接近直角的转弯,向北到达大国屯。虽然北侧路线经过冲沟地形,填挖工程量较大,但依山坡而建,路基稳定性好,而且路线较短,基本不会占用农田。南侧路线有一个80度左右的转弯,路线长,而且沿线为农田水网地区。因此路线走廊选定前者。2) 第二段从大国屯到

30、水库前一段可利用就有线形顺适的就有公路作为路基,以减少占地,减少工程量,提高经济效益。3) 水库前点到垭口段选择地形平顺的山谷右侧到达垭口。4) 最后一段可以过垭口后沿山谷布线,但考虑纵坡拉坡以及少占用农田,路线选定沿左侧山坡、与等高线斜切布线,然后跨过河流到达终点。3 定线设计3.1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论证3.1.1 直线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规定,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宜大于6V,反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2V。本设计速度为60km/h。3.1.2 圆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

31、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1) 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 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圆曲线半径不能大于10000米。3)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地势平坦地区,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地势起伏较大时,曲线应尽量贴合地面布置。4)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平曲线的最

32、小长度一般值:400m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40m3.1.3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4)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二级公路(6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5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3.1.4 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二级公路(60)停车视距St取75m。纵坡为5%、6%时停车视距为93m、9

33、5m。超车视距一般值为350m、最小值为250m。3.2 定线方法:本设计使用CARD/1定线。1) 首先将等高线、地形点矢量化后形成电子地形图,然后在路线走廊间根据地形的陡缓、坡度均匀与否试定一系列直线、曲线单元,之后在曲线单元之间插入其它曲线单元、直线将各单元连接,形成轴线,即采用曲线法定线设计;2) 由数模采集地形线后形成纵断面图地面线、横断面地形线,在纵断面地面线上做纵断面拉坡设计,根据纵坡与地面线协调性以及平纵配合是否良好调整轴线单元,使纵断面纵坡平顺,避免产生连续上坡下坡的反弯地形,若遇到陡坡大于极限值,则调整轴线以增大坡长、减小坡率;在地形复杂地段微调轴线单元使横断面较为整,使横

34、断面在沿河线沿阶地布线,山岭区可以沿平顺的山坡布线。3.3 轴线单元连接算例软件采用曲线法定线,曲线单元的确定有三种方法:1. 前、后曲线单元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已确定,调整后一曲线单元的位置、曲线长度将两单元联系起来;2. 前后曲线单元固定,中间插入曲线单元将两单元连接;3. 前后曲线单元位置固定,反算缓和曲线参数及位置,使曲线单元连接起来。利用缓和曲线连接曲线单元,根据前后曲线单元的类型,可分为:直线与圆曲线连接,同向圆曲线连接,反向圆曲线连接。虽然软件已经将轴线确定好,而且可以给出逐桩坐标表,但为了明了定线过程,本设计选取某直线与圆曲线连接作为算例,其余轴线单元连接情况类似。轴线试算

35、采用解析计算法建立含有参数A的方程,通过精确计算确定A值。在JD6与JD7之间的直线单元及JD7圆曲线单元反算缓和曲线相连接。两单元位置已经确定,已知直线上两点D1(3645.072,363.842)、D2(3911.22,-59.432),圆上两点坐标为C1(4083.847,-303.940)、 C2(4350.024,-429.900)和圆的半径R=450m。(1) 圆心坐标C1C2方位角为C1M方位角:圆心坐标为:(2) 直线与圆曲线间距离D令则(3) 回旋线参数A及长度Ls由回旋线参数的几何关系得:根据牛顿求根法解出Ls,Ls=200.000参数A值计算公式为:3.4 轴线的设计成果

36、采用直线及曲线一览表给出。3.4.1 西线平面设计成果:表2.1:西线直线及曲线一览表:交点号交点坐标交点桩号转角值曲 线 要 素 值(米)X(N)Y(E)左右半径(R)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参数切线长度曲线 长度 L外距 ELs1Ls2A1A2T1T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QD864.325 2619.356 K0+000JD1894.854 2475.123 K0+147.429323854.8500.00080.000200.000147.429185.599324.91221.282JD21314.028 2050.049 K0+736.

37、301572001.4700.00057.14357.143200.000200.000411.389411.389757.60698.012JD31136.246 1263.353 K1+477.664812611.0400.000100.000100.000200.000200.000395.145395.145668.533129.129JD41586.028 1088.011 K1+838.658144959.3500.00045.00045.000150.000150.00087.60687.606174.4434.389JD51955.411 818.347 K2+295.2334

38、31046.8400.00076.56376.563175.000175.000196.800196.800378.01330.837JD63257.999 979.411 K3+592.154645313.0850.000144.118144.118350.000350.000613.020613.0201106.735158.409JD74190.869 -504.151 K5+225.333723527.3450.000200.000110.000300.000300.000430.695364.117700.378111.525JD85581.751 -137.891 K6+569.1

39、9694 019.11000.000202.500450.0001074.1811173.8031741.952467.605JD95094.291 1297.456 K7+579.027431408.3700.000128.571128.571300.000300.000342.059342.059656.79454.020JD105306.365 1763.293 K8+063.54315 917.1900.000100.000100.000300.000300.000169.780169.780338.0508.395JD115364.917 2119.960 K8+423.47450

40、154.9300.000102.083102.083175.000175.000191.661191.661364.05032.652JD125946.337 2464.432 K9+080.004454421.7300.000102.083102.083175.000175.000178.140178.140341.57427.164ZD6194.803 2397.418 K9+322.642续上表:西线直线曲线一览表3.4.2 东线设计成果表2.2: 东线直线及曲线一览表交点号交点坐标交点桩号转角值曲 线 要 素 值(米)X(N)Y(E)左右半径(R)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参数切线长度曲线

41、长度 L外距 ELs1Ls2A1A2T1T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QD970.208 2825.778 K0+000JD1596.286 3113.384 K0+471.736674959.2700.000128.571300.000471.736534.541893.023144.118JD2789.070 3813.323 K1+084.486481128.2320.00095.70395.703175.000175.000191.462191.462364.85331.850JD3596.313 4112.515 K1+422.32327

42、5534.7500.00080.00080.000200.000200.000164.447164.447323.70315.774JD4576.205 4348.729 K1+654.202173755.9300.00052.08352.083125.000125.00072.62272.622144.4053.968JD5507.007 4515.804 K1+834.201351042.9250.00057.60057.600120.000120.000108.216108.216211.09612.841JD6555.582 4731.686 K2+050.14421 902.0400.00076.56376.563175.000175.000113.063113.063224.2217.532JD7523.628 4946.265 K2+265.185143254.7500.00080.00080.000200.00020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