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20XX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110916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20XX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作总结】20XX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20XX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20XX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 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总结 特征码 CmfKDVMNZotyNgPCvAWA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 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上勾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978 年 11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从此,改革便一直 伴随着新中国茁壮成长。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 划蓝图也将面世。从此前中央几次关键会议释放出的信号,可 以看出改革当是“十三五”规划的点

2、睛之笔。 以改革之力打通强国之路,是对历史精髓的最好传承。古 语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以改革之力谱写盛世 篇章,也是符合国情民情的战略举措。当前,中国正踏着坚定 的步伐,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方面,人口老 龄化怎么破,城镇化落脚不稳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改 革来下药。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科 学设定规划目标一系列的困惑亟需改革来解答。 国内形势呼吁改革发力,新一轮国际合作大潮的到来,也 第 2 页 倒逼着改革大展拳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开启中 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国际合作的深入让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大 为受益。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政策必

3、然要作出相应调整,才 能让国家领导人历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落地生根,开创互利共赢 的新局面。 早在 20XX 年 4 月“十三五”规划编制伊始,国家发改委主 任徐绍史就曾经将改革与市县规划体制绑定到一起。十八届四 中全会,也以改革作为主旋律,敲定了一连串撬动经济发展的 重大决策。今年 10 月 19 日至 23 日,李克强总理在“双创”活 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5 天内 4 次公开强调改革,对改革寄予厚望。改革,从来都是中国经济 发展的重头戏! 范文二 今天起(10 月 26 日)至 10 月 29 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 京召开,此次会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4、十三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将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 题,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将在本次会议勾画。 勾画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会议 根据 7 月 20 日和 10 月 12 日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 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为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会期四 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 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 第 3 页 议。 一般来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 5 年内将召开 7 次全体会议, 从 20XX 年十八大召开至今,3 年间,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已经召 开了 4 次全体会议。 虽然,从历史来看,从 1

5、995 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 议通过“五年规划”就成为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不过,在本 次五中全会召开之前,已有媒体分析,与以往不同,未来五年 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本次会议可谓是特殊时间节点的关 键性会议。 一方面, “十三五”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编 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另一方面, “十三五”结束之际,又是中 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未来五年,可谓中国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此前,中共已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内征求对其制定“十三五” 规划建议的意见和建议。中央政治局特别要求把相关意见和建 议“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尽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 。 分析认为, “十三五

6、”规划绝非是时间点的简单递推,而是 被赋予了诸多新内涵,是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在“四个 全面”的顶层设计之下,对经济社会做出的战略安排,确保向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不失速,不跑偏。 生态文明建设首入“十三五”规划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 第 4 页 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 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 整个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与繁荣。 前期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 20XX 中国环境公报 ,全国 4896 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 质为优良级的比例仅为 10.8%,而水质较差与极差的比例分别 高达 45.4%、16.1%;161 个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地级及以 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仅为 9.9%;全国土壤总的 点位超标率为 16.1%,而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 19.4%。 尽管在“十二五”规划中,24 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有 8 项是关于资源环境的,但随着环境与资源问题的突出, “十三 五”时期生态环保建设压力有增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