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00601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吴婉结合您的课堂教学实践,简要说明在生物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与方式。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是一个极好的途径。开好、开足实验课,不仅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更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科学素养。1、 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线索”,才能抓住观察重点。通过一些实验可以逐渐让学生抓住观察的重点,学会观察。例如,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时,一般调查表包括“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我在设计该调查表的时候

2、,加多了一栏“形态特征”。虽然是一份调查,可是这样一改,它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验。学生能抓住观察目的:该种生物具有的形态特征,如何去区分不同植物、动物。学生通过多种植物的观察,慢慢能把握观察的重点:植株高矮、叶的大小、形态、花的颜色等。接下来观察油菜花的结构时,目的是了解花的结构,因此可以由外向内,以“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线索来观察。科学观察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例如在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等实验中,都要借助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更能获得正确的具体的观察结果。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例如绿豆种子的发芽、生长

3、,青蛙的发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观察中的耐心和毅力。2、 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中,设置以下提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出什么物质?2、 如何检测?3、 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不行?4、 为什么?怎么办?5、 如何去除叶绿素?在实验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也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演示实验,在对比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1、 为什么甲瓶中的蜡烛会熄灭而乙瓶中的没

4、有?2、 甲瓶中的氧气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讨论,进一步活跃思维。3、 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使学生动作规范,学生在上课前应该要很熟悉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中老师不可能兼顾、指导到每个学生,所以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的方式,逐步检查自己动作的规范性。例如“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可以同桌互评,给对方的每个操作步骤打分、指正。通过帮别人打分、被别人打分两个过程,学生一定会深深记住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的。 要提高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实验课。例如观察涡虫,课本没有这个实验,但如果让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也能熟练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的方法。4、 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实验、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例如,“蚂蚁通讯”这一实验中,让学生设计另外的实验方法;“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中,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重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将是我以后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