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00861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一、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1、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改变了被动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转化为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新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真正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另外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间的横向交流,提倡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给死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在几何、函数等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有机

2、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自然。屏幕上生动有趣的画图,特别是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直观、形象和动态的图象演示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的变化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学生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让学生在情感上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从而建立了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一)、体现在教学方面:1、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和领

3、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涵和意图,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机械地穿插一些出现在旧教材中而被新教材删去的内容;或者对新教材内容按旧教材体系重新整合,人为地超越课程标准并拓展教材内容。2、对“数学活动”的理解只体现在表面上,不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

4、的作用,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4、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师在使用上有时过于注重形式,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体现在教材方面: 1、新教材基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心理规律,教材的编排呈螺旋上升,知识与能力教学体系是清楚的,但具体到分册教材感到就不太明晰,教师很难把握现在

5、的教学难度,只能靠自己去揣摩编者的意图,随意性较大。2、教材个别章节安排忽视了知识的连贯性,如:字母表示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联系密切,可中间插入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由于学生差异性较大,部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遗忘率较高,教师普遍感到实施起来较困难。三、新课程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反思1、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体制和课程观念的彻底性变革,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奠基在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的基础之上。有些问题在理论上已经非常清楚了,但由于这些理论观点,老师们并不了解,以致于困惑不解,直接制约着对课改精神的把握和实施。为了适应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大实

6、验教师培训中教育科学理论的分量,实在是刻不容缓。2、教师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教学的思维方式应进一步走向个性化和开放化。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总希望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程序,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有所遵循。但新课程追求的是培养目标的多极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都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否则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就难以完成新课程所期望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应追求教学的个性化和开放化,将新课程的思想融化为自身的精神理念,创造性地因地制宜的实施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不是刻意追求或期望某一个具体的操作程式。3、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4、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应抓住重点,突出关键,把握力度。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实践,主动探究和积极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但功夫要用在学生观察,理解,体验数学的关键处,即学习任务的“重点”“难点”处,新旧知识经验的“衔接”“转换”处,数学知识体系的“联系”,“拓展”处和对数学态度,价值的体验感受处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个个都由学生探究,事事都由学生合作,处处都由学生亲身体验。不能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新城二中 吉琳娜2011年3月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