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01170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恩平市恩城第一小学 甄东英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指出:“教育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深入研究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将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理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呢?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2、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的海洋中去,把抽象变为具体,乏味变为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这样做:(一) 布置学生收集百分数,想一想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课前收集到哪些百分数?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些百分数的呢?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些百分数的呢!看谁最聪明。 生1:(投影“U2商标)我找到妈妈的一件冬皮衣上有“成分100%”,我认为这个“

3、100%”意思是这种衣服是全皮的 生2:我在地理图册上找到了在新加坡华人所占的总人口的百分比是“76%”意思是说在新加坡地区100个人当中有76个是华人。 生3:在有关书籍里找到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数,生找到了我国耕地占世界耕地的百分数 学生表现欲极强,跃跃欲试,课堂效果非常好。 由于教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宫殿里学习百分数。百分数这个概念在学生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思维的过程,使得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教师引导学生勇敢地从书本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4、在生活中学习百分数,学生学得透彻,易懂。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通过画邮票,画窗户的操作以及照相机照相等生活事例来导入新课。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走进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重要性。 二、 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应用题具有抽象的特点,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生活现实。让学生感受题中的生活内容,再现生活情景。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如教学应用题:每条小船限乘4人,现有27人可以乘几条小船?教师通过投影,活动灯片,在屏幕上再现每只小船上乘着4个人,在观光玩水。在悦耳动听的音

5、乐陪伴下,生动逼真地演示了人们乘船的生活事例。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深刻明白了最后3个人也要乘一条船的道理,总共乘7条船。通过这一生活情景的创设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符合直观教学原则,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处处有数学。又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我把讲台当舞台组织学生分别表演子相对,相向、相背而行的情况和追及问题,使学生直观化,生活化地理解数量关系和行程问题的概念,体验了数学的应用。因此,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三、 联系生活,应用知识。应用生活事例编写应用题

6、,是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应用生活经验生活题材,经过一系列思维轨迹创编而成的。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编成的题目,加深了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学习了教材的“例3”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生活的身边取材,模仿“例3”自编应用题,并以三人为一组交换各自编的应用题进行解答,检查是否符合数学关系。由于从生活中取材,当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表现欲极强,编出的应用题都反映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如有的结合目标的实际编写应用题:我校去年有2o18人,今年转入了一

7、些学生后,现有2088人,去年比今年少百分之几?今年比去年多百分之几?我校六年级原来有学生345人,本学期转出了几名学生后还有338人,问原来学生人数比现在多百分之几?现在比原来少百分之几?我校六年级有345人,五年级比六年级多88人,问五年班学生人数比六年级多百分之几?六年级比五年级少百分之几 这样的练习碰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得不说是一种创造思维,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走向生活,实践操作。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练习,操作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活动方式

8、,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后,布置学生回到家里测量一块地砖的边长算出面积,然后算出卧室或客厅铺了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再根据每块地砖的价钱,算一算装修地面,铺地砖一共用了多少元?又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应题”一课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并自己动手测量和计算圆柱形的茶叶盒,水桶,通风管的表面积。使学生知道茶叶的表面积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水桶的表面积是:一个底面积+侧面积,而通风管的表面积只是它的侧面积。所以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这样将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的不足。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里面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的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