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摄影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10133 上传时间:2021-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小摄影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小摄影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小摄影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小摄影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小摄影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小摄影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小摄影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小摄影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相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

2、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具体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

3、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

4、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对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所以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使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很有好处。 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

5、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

6、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平,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让学

7、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注重,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实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

8、个学习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水平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仅仅心头感动或仅仅习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使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