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14156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教材分析: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 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二、改变浮标的沉浮; 三、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 四、 我们的“潜艇”。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教材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研究前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个活动部分“改变浮标的沉浮”改为研究“改变橡皮泥的沉浮”,第二课时专题了解研究并设计制作潜艇。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

2、知识, 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2、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沉浮。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思维。4、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学生通过亲历三个活动,探究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槽、小药瓶(辅助材料:泡沫粒、小石子、木块、石块、橡皮筋);、多媒体课件及投影。2橡皮泥;浮标、铁钉、泡沫塑料、石块、胡萝卜。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一开课,老师就出示空玻璃瓶,提出问题:把玻璃瓶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学 生猜测,师演示:把瓶放入水中,上浮。再提问:能不能让玻璃瓶沉下去?你有

3、哪些办法?这样通过实物创设情境,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新课。二、探究研讨,学习新课 活动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1、探究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汇报使空瓶下沉的多种方法,这样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2、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的时间不长,他们的探究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我第二步是通过演示实验引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谈话:你们想了很多使空瓶下沉的办法,怎么检验呢?生:做实验。教师演示:瓶内石子渐多,瓶逐步下沉,要求学生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玻璃瓶已经沉入水底了,怎样使它重新浮上水面?3、第三步

4、是自选材料进行分组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感知,自行发现。、第四步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收集、整理、汇报,在此基础上讨论:4你们发现在瓶里装或者在瓶外绑什么样的物体才会使空瓶下沉呢?要使下沉的瓶重新上浮,该怎么办?是什么原因改变了玻璃瓶的沉浮?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得出改变物体的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结论,从而培养 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二:改变橡皮泥的沉浮。1、首先教师出示一团橡皮泥,让学生推测它在水中是沉是浮,师再将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问:大家能让橡皮泥浮上来吗?说说你的方

5、法和理由。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空间,发2、第2步:学生汇报后,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方法分组实验,给孩子自主探究的挥主动性,用个性化的方式去尝试。3、第3步: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既培养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能力和倾听习惯,又为下一步讨论提供依据。4、分析讨论,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橡皮泥的沉浮。然后小结,教师板书:改变物体的 体积。 活动三:改变更多物体的沉浮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1、激趣谈话:刚才我们用改变重量和体积的方法改变了玻璃瓶和橡皮泥的沉浮,(出 大家能用多种方法改变这些物体的沉浮吗?,石块、泡沫块等材料)示铁钉、浮标、胡萝卜、2、投影显示,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

6、进行活动,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小组合作使浮的物体下沉、沉的物体上浮;先制定方案再研究;边做边想,采取的方法是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物体的沉浮;填写记录表、小组实验34、汇报:你们小组是怎样改变物体沉浮的,属于哪种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首先通过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鼓励和评价,然后说:今天这节课还没有课题(师板书课题)呢!谁来取一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拓展提问,大家知道潜水艇吗?老师演示课件潜水艇的沉浮,你认为潜水艇是怎样改变沉浮的?在学生凭已有的经验汇报后,提出新问题,请大家课外进一步了解潜水艇, 并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试着做一

7、个简单的潜艇,下次课带来研究,以“我等着大家的好消息! ”结尾,对学生的课外探究充满期待,这样把下课铃作为探究的新起点,保持和发展学生 的探究兴趣。效果很好,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思维火花生足够活动的时空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根本保证。课后反思:本课设计在全年级 8个班进行了教学,的闪现,令我欣慰,我感受最深的是: 、给学1如在“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活动中,学生猜想“把橡皮泥捏成船形、饺子形、空心的、碗形、盘子形,压成薄片、分成一小粒一小粒、粘在泡沫上、木块上”等情况可让橡皮泥浮起来,在同学汇报猜想的每一种方法时,我都请他谈谈理由是什么?如有同学说:“我发现妈妈煮饺子时,饺子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把橡皮

8、泥捏成饺子形也会浮在水面”。另一位同学说:多精彩的发言!他们积极”把橡皮泥分成一小点一小点放在水中会浮,因为它又小轻。“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地调动着自己的思维, 把实际生活与眼前的实验自动联系起来了。这时,我顺势说大家的想法能行吗?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接着就进行验证实验,在充分活动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汇报: 捏成饺子形的,先捏的空间小,它下沉了,捏的空心大时才浮;捏成碗形的,边浅了也沉下去了,边捏深了,水进不去了,它浮上来了;分成一小粒一小粒的,分得再小,它还是沉下去了;压成薄片的,小心地放在水面, 不让水漫上来它就浮, 水漫一点上来就沉了孩子们的发现真让我感动,汇报后,我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是什么原

9、因让沉在水底下的橡皮泥上浮的?为什么有的方法又不能使它上浮呢?同学们通过分析发现,要使橡皮泥浮上来, 要增大它的体积, 如果把它捏成一团,减小了体积,它又会沉下去,从而认识到改变橡皮泥的体积可以改变它的沉浮。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探究无法落到实处,更没有发展思维的空间。 、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亲历探究的基本条件2如在“改变玻璃瓶的沉浮”活动中,我为每小组准备了小 石子、泡沫颗粒、橡皮泥、石块、木块、橡皮筋等辅助材料。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给瓶里面装石瓶子才子、泡沫颗粒或橡皮泥验证了他们所说的“在瓶内装又小又重的在水中本身会沉的东西,会沉下去”,又通过用橡皮筋绑住木块、石块或把橡皮

10、泥粘在瓶外放入水中,验证“在瓶外绑重 的本身在水中沉的东西瓶才会沉”的猜测。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要使浮着的瓶下沉,可以改变瓶的重量,而且改变重量的物体要是本来就会下沉的。、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是落实科学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3三年级孩子接触科学的时间不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在教学本课前,我曾反复思考:是按教学建议一课时把这课上完,还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思维?想想科学课程标准这样说:“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该给教师、 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以满足不同经验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于是我将本节内容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研究前三项内容,在

11、第一个活动前对学生进 行必要的演示与指导,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在第二个活动时,把实验效果不太明显的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事实证明,再在第二课时专题研究制作潜艇。浮标换成橡皮泥进行研究。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出发调整好教学内容,学生的探究活动落到了实处,学习效果更好。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 历三个活动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并能进行运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 “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