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14182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光杯《公式法》评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评于立波老师的因式分解公式法我是哈尔滨市旭东中学校的数学老师我叫刘松永, 由于和于立波老师是同事又是一个组的老师, 对于立波老师还是有些了解的。 我从始至终参与了于老师和整个备课组的备课、试讲、评课、修改、再试讲、再评课,到最后在风华中学“烛光杯”现场的授课,我都亲历了全过程。下面我仅就于老师的课堂呈现,谈一谈我的想法。这节课公式法 ,从研究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必要性入手,从几何图形与整式乘法两个角度进一步认识平方差公式,逐层递进,学生经历感知感受感悟提升的过程, 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和意识 .1、 “问题”的驱动性设计.“问题”让学习发生, “合作”让学习实现,例如:在从

2、几何图形角度感受平方差公式一环节中, 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 “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示绿色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材料, 进行了合作交流, 在探究中获得方案, 不仅表示出形式还体现了每种形式的具体图形拼摆组合, 既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同时也渗透了认识事物可以多角度,多形式的观察思维。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的重点是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于老师并没有将书中例题按 部就班的呈现、分析、讲解,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进一步感知平方差公式特点的过程中学会应用, 如在学生初步掌握平方差公式 后 设 置 了 写 一 写 的 环节 , 学 生 写 出 了 (

3、1) m2 n2 ,222222(2) 25a2 9b2,(3) (x y) (x y) (学生自编) , (4) x y , (5) x y ,22(6) x y (教师给出) ,在学生自编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同时受同学启发, 逐步认识了底数的多样性, 虽然这些思维的完成都是隐性的, 但达到了加强平方差公式认识的目的, 特别是在接下来的, 多项式辨析, 以及分解因式过程中,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辨析与归纳,分解与小结,都有学生阐述交流,与大家分享经验,实现了“问题从学生中来,思维到学生中去”的思维自我构建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

4、节奏紧凑,灵活调控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中由于有多处学生自主完成, 虽然有预设, 但也有不确定因素,比如在进行“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示绿色部分的面积吗?”环节中,学生拼摆不出,指导应加强一些,学生的黑板操作,不是很理想, 学具的设计应改进, 特别是学生在写一写环节中, 归纳小结,要快速利落,避免拖泥带水、拖沓庸长,导致后面时间紧迫。因此注意课堂调控,随机应变,灵活处理。4、语言的表述习惯要改进语言是沟通的主要方式, 语言的表达准确能让学生明确的知道你的意图, 而且要简明扼要, 避免重复将学生引入歧途, 特别是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言之凿凿。而且,评价也是用语言来实现的,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应及时、准确、到位,好的评价性语言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如美人之发, 增一分则太长, 减一分则太短, 评价语言不到位,会让学生产生错觉, 或失去向上的动力或信心, 因此数学教师, 不仅仅研究数学语言, 还要学会沟通语言, 这样才能让你的抽象思维与符号,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生动精彩.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