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22068 上传时间:2021-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学设想:按比例分配是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比的意义及性质的基础之上。按比例分配是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它的数学意义就是应用比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实行分配的问题。通过对教材和学生认知基础的分析,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例来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设计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了思考:1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使

2、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在教学的开始部分,我注重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创设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利润分配”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更投入。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建构新知部分,我创设了“计算我校男女生人数和混泥土成分”的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是问题情境。这种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

3、的。2关于材料选择的思考现行教材中绝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是有必要条件的问题,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学习材料显得比较薄弱,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补充一些具有变式的、开放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本节课中,我仔细分析教材后,本着以教材所提供的文本资源为主,生活资源相结合的原则,选择补充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如利润分配、计算我校男女生人数,为了拓展思维。适当补充了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适当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能够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来补充教材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

4、创新意识。如教学中按“2:3分配,你读懂了什么?”这种开放的问题情境,为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满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的。3关于教学方式的思考全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节课无论是在 “探索创新”、“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的环节中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实行小组合作,最后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水平。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

5、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为了突出学生探究过程的主体地位,我创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懂得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解题方法。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多种思维的表现创设了良好的平台,因为学生的经历不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思路就不同,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得到了发展教学过程:(略) 教后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材选择、情境创设、学习策略的使用、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都为教学目标的落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6、。 1、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分析钻研教材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堂课分三个层次实行教学。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通过创设“利润分配”的情境,这种贴近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再按投资金额比(2:3)实行分配的过程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方法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问题,完成了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总结出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答关键和解题方法。 (3)、在问题情境中巩

7、固新知,拓展思维 巩固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变式练习和思维拓展,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巩固了学生使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合理使用教材,挖掘知识本质教材表现的方式是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载体,而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教师在表现教材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思维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

8、学生自觉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 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2:3的条件变换另一个条件,就能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能怎样变换呢?”的悬念,产生了一种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了新知的探究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通过探来获取知识,发展水平,培养情感,从而让我们的“教材”成为我们学生真正喜欢的“学材”。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解决问题教学,往往从分析条件到问题,一步一步牵着学生去审题、解题,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我尝试从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整节课我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突出学生探究过程的主体地位,我创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问题的表现应该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教学中我设计了按“2:3分配,你读懂了什么?”这种开放的问题情境,为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得到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