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27016 上传时间:2021-07-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之道》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之道》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之道》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之道》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之道》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然之道说课稿 一、说教材自然之道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二、说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本课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说教法1、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2、阅读体会法,指导学生抓关键句子,在读中感悟。3、直观教学,以演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阅读拓展,推荐阅读篇目。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五、说学法1、在朗读中学习本文语言的用法,理解自然之道。2、自读自悟,让读贯穿课堂,让

3、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3、模拟法庭,深入理解六、教学过程我校阳光课堂遵循教师四关注,学生五体验的评价方式。即关注。,体验。为了在本节课中将这点融会贯通到每个细节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模式。情境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深挖细究,从急到悔-法庭模拟-升华情感。(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1.谈话导入: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放松。带着他们游览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1)积累词语,出示生词,强调容易读错的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2在积累本课四字词语时,重在让学生参与表演,活跃课堂气

4、氛。【设计意图:阳光课堂中提倡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为此我将基础知识的学习部分放到课下,课堂只是起到检测指导的作用。并充分利用下午20分钟写字课指导学生书写。学习-练习融会贯通。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

5、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

6、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想象当时的情

7、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实现读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2)引导学生抓住“悲

8、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